11月1日,騰訊內容開放平臺在北京組織了一場以“原創內容如何構筑IP壁壘”為主題的導師公開課。十點讀書VP廖仕健在會上分享了《從私域流量到成長共同體,構筑用戶關系壁壘》,探討關于在移動互聯網紅利衰減的當下,如何利用社群占領原創內容創作新高峰的觀點,并表示未來十點讀書會借鑒線下模式的經驗,應用到線上,從私域流量到成長共同體,建立IP的用戶基石。
廖仕健表示,事實上隨著移動互聯網紅利的消失,10萬+爆文越來越難,短視頻和直播崛起,微信公眾號推送規則變化導致IP媒體畫像減弱。原創圖文內容在構建IP的護城河面臨的挑戰越來越高。“要突破公號原創圖文的困局,我們需要重新理解新媒體背后的價值鏈,升級我們和用戶的關系鏈,而社群無疑是當下最好的選擇,社群是最好的用戶載體,也是很多原創內容重要的壁壘。”
今年疫情影響下,一些以線下為主的體驗消費如旅游、餐飲等產業備受沖擊。以短視頻和直播為代表的 “在線經濟”卻迅速爆發式崛起,用戶的注意力被這些流量黑洞大量爭奪,傳統圖文的運營手段大量失靈,10萬+爆款文的變現難度持續提高。很多人會考慮不做圖文,把所有精力放在短視頻和直播上面,但投身短視頻和直播中時,卻發現短時間看不到效果,那如何去破這個局?廖仕健認為,“圖文維護關系鏈的效率很高、成本很低,但是圖文輸出的用戶價值是有限的,面對線上基礎設施建設早已完備的短視頻內容的降維打擊,紅利消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但必須認識到,如果沒有理解用戶關系鏈和價值交換之間的關系,盲目跟風做短視頻、直播,依然會存在新的問題。”
著眼于十點讀書自身擁有的國內用戶規模最大的文化類微信公眾號矩陣,廖仕健分享道:“我們應當借鑒線下模式,以社群作為內容創作與分享的溫床,圍繞文字、圖文、音頻、短視頻、直播等多種形式,為客戶提供天然的線上活動場地,打造成長共同體,做好用戶關系鏈,從私域流量到成長共同體,建立IP的用戶基石。”
社群是先天然的多元化內容分發場、先天有場景的參與活動場和先天的閉環性用戶社交場,而微信群是最常見的社群之一,很多人對其有誤區,廖仕健分享到,“很多人會把微信群當做流量池或者裂變工具,過分關注群的活躍度,認為群的運營非常重,其實并不是這樣的,我們應正確認知微信群。”首先,社群的本質不是流量池、裂變工具,而是企業的用戶管理系統,內容人員需要去思考如何構建良性的用戶管理系統。其次,群的活躍度并沒有那么重要,群內的價值輸出是否獲得用戶的認可,這點更重要。最后,要想減輕社群的運營,就必須從一開始就考慮去中心化的運營。因為無論是新媒體也好、短視頻也好、直播也好,它讓運營者形成了一個固化認知,總是希望用中心化運營的方式解決效率的問題,但是在社群這件事情上要做去中心化的運營。
作為涵蓋讀書成長、知識服務、文創電商、親子教育、人物訪談、文化空間等多個領域的文化新媒體標桿品牌,十點讀書的成功與其出色的社群運營息息相關。廖仕健強調:“做好社群運營的核心方法論在于打通價值體系、內容體系、活動體系和身份體系,做好用戶關系鏈。如果把這四個體系同內容創作者的品牌提升結合起來,建設好屬于自己的社群,將會帶來內容創作者傳統單兵作戰模式體會不到的穩定流量增長。”
當然,十點讀書在做社群的時候,他們的內容本質也不是填鴨式的塞滿,過去的主角是內容創作者,但如今這個舞臺是社群,真正的主角是用戶,讓用戶在社群里被看到、被肯定、被鼓勵。這是十點讀書做內容更重要的一個目的。社群的本質不是內容的交換,而是點亮,讓每一個用戶在社群里都能夠閃閃發亮,這是十點讀書關于社群運營的思考。
據了解,為幫助平臺作者迅速成長,騰訊內容開放平臺近幾年持續投入了海量的運營力量,通過體系化的內容大會、大師班課程、行業沙龍等系列活動,幫助創作者了解行業趨勢、創作干貨,也根據不同行業細分了運營陪跑政策,幫助作者和平臺一起成長。創作者是平臺的基礎“財富”,正如騰訊內容開放平臺運營總監陳鵬在會上表示的,內容平臺業務如果想獲得好的發展,非常重要的基礎就是,做好全方位的服務于溝通,以獲得創作者的支持。“未來,騰訊內容開放平臺將持續努力,搭建內容創作的全方位服務體系,為每一位創作者、為每一個創作機構打造一個長期的、可變現的、有價值的、對行業能夠產生影響的IP或者IP矩陣。”陳鵬說。
這場導師公開課只是騰訊內容開放平臺眾多針對作者的“福利”之一。在騰訊加強與閱文生態聯動的大背景下,未來騰訊內容開放平臺將會持續發揮“內容中臺”、“技術中臺”的天然生態優勢,釋放自身在社交、新聞、長短視頻、信息流、動漫、影業、體育等方面的生態勢能,提高內容分發效率,加速內容流轉。同時聯合更多優質創作者、MCN,持續探討優質內容創作方法論,幫助更多作者在不斷變化的內容行業里穩步向前,持續創造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