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熱點微評(redianweiping),作者:王新喜,授權轉載發布。
11月5日晚,阿里巴巴披露了2021財年第二季度財報(自然年2020年第三季度),實現營收1550.59億元人民幣,Non-GAAP凈利潤470.88億元,同比增長達44%,雙雙超過市場一致預期。
此次財報最大的亮點在于,除了云計算和菜鳥兩大“傳統”增長引擎之外,阿里出現了一匹電商業務大黑馬——淘寶特價版。
一直以來,淘系電商都在積極下沉,前后有聚劃算、淘小鋪等沖鋒陷陣,在近兩年的財報中,阿里都會提到“新增用戶XX,來自欠發達地區比例達XX”,而這一次財報更直接,把淘寶特版單獨拎出來披露情況。
這意味著,淘寶特價版已經能獨當一面了。
一花開兩朵,阿里走通下沉電商的另一模式
關于淘寶特價版,其實在市場中早就已經有了討論,特別是推出了新版過后,用戶增長曲線就變得陡峭起來。比如,在上一次購物節“天貓618”期間,淘寶特價版1天凈增100萬新注冊用戶。
而最新的數據,則更有沖擊力。
據財報披露,淘寶特價版在第三季度聚焦于“增加差異化供給和個性化產品”,包括引入來自產業帶外貿工廠以及1688的商家,從2020年3月份推出新版以來,月活躍用戶超過了7000萬,相較于只用淘寶的消費者,同時在淘寶與淘寶特價版上消費的用戶,購買頻次和平均消費增長都有很大的促進。
(圖片來源:阿里巴巴2021財年第二季度財報)
半年時間,MAU就沖破了7000萬,這是一個什么概念?要知道,同樣為下沉電商的拼多多,做到這一步花了2年多的時間!
在中國,唯品會也一直以特賣為口號,獲得了騰訊和京東的戰略投資,并且加入了微信的九宮格,根據2020年Q2財報,活躍用戶數為3880萬。
也就是說,步入2020年之后,隨著阿里在下沉市場的加碼,其孵化速度超過了“微信之子”拼多多,在速度上實現了超越,甚至把市值達150億美元的唯品會,直接甩在了身后。
我們都知道,電商江湖的各個模式里都有老大,比如淘寶、天貓、京東、蘇寧、拼多多、唯品會、云集……雖然都是電商,但是沒有哪一個平臺能靠copy巨頭成功,它們都有各自的經營風格和打法,淘寶特價版能夠沖破拼多多的籠罩,成為阿里在下沉市場的先鋒和主力,就已經說明了它的極具生命力,以及背后一定還存在差異性。
這個差異性,主要來自于三點:
其一,阿里的履帶戰略。這個概念最早被人熟知是在2015年,馬云復旦管理學獎勵基金會頒獎典禮上,做了一段講話:
“沒有一家互聯網公司能夠3年到5年都保持優勢的。所以我們形成梯隊發展、有機作戰,每一家公司,一個上,然后退下來,再另一個上,形成一個循環。這是我們七八年前定的戰略,履帶戰略。阿里巴巴B2B 需要修復,淘寶就當第一陣營,然后是天貓,然后接下來支付寶起來了,過兩年再是云計算,再是菜鳥,一輪一輪的上?!?/p>
阿里的張勇也表示:“在阿里有一句話,我們叫履帶式發展,就是我們永遠為今天而工作,為明天而投資,為后天而孵化?!?/p>
很明顯,淘寶特價版的崛起并非是一個特異現象,而是一個從內部決策再到集團協同,早就有明確計劃,以及后勁特別強的一個產品。
其二,阿里數字貿易體系的支持。對于普通讀者來說,這個詞理解起來又略顯生澀,實際上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個系統供應鏈。
比如,以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為依托,基于1688和國際站這兩大貿易平臺沉淀的較大規模商業數據,再與云計算技術+大數據、金融服務、物流及供應鏈管理、營銷系統相結合,形成幫助全球中小企業完成數字化升級的核心基礎能力。
再比如9月,淘寶特價版與1688全面打通,幫助1000個工廠實現過億產值,打造10個過百億的數字化產業帶集群,這將阿里的數字貿易體系與淘寶特價版的連接更加深。
在此基礎上,淘寶特價版能夠挖掘高性價比的貨源,在阿里數字貿易生態的支撐下,解決貿易鏈路的痛點,直接下沉到C端買家和賣家。
其三,不一樣的C2M模式。無論是京喜,還是拼多多,甚至是1688,其實走的都是短路經濟,無可避免的擁抱起了C2M。
但是,其余平臺在供應鏈和用戶的積累上并無太大優勢,C2M模式要么陷入困境,要么停擺,最后還是回到自己最初熟悉的模式。
但是,阿里在B2B領域深耕多年,又有1688沉淀的大量廠家,所以就顯得得心應手。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淘寶特價版實現全國超145個產業帶、120萬商家入駐。而在三季度之外,淘寶特價版在10初就有超過2萬外貿企業享受減免年費政策,近20萬入駐數字化“外貿專區”。
2020年,618期間淘寶特價版上C2M商品訂單增長500%,由此可見下沉電商的路徑并不僅僅是拼多多一家,也并不僅僅只有靠社交裂變才能爆發式增長,經過兩年的摸索,阿里找到了下沉電商的另一條捷徑。
淘寶特價版VS拼多多,此下沉非彼下沉?
筆者看來,淘寶特價版的打法與拼多多存在諸多差異之處。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因為基因不同與模式各異,在發展之初不會存在拼多多因拼團社交裂變帶來的諸多障礙與爭議。
拼多多的社交裂變模式,雖然收獲了許多用戶,但是這種拉人砍價拼團模式造成的社交打擾與低質產品也飽受詬病,一直延續到現在,拼多多也依然無法撕掉“低質”、“假貨”的標簽。
這些都是后遺癥。
相比來看,淘寶特價版沒有這種模式弊端,背靠阿里生態,在貨源控制與導流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從一開始就進入了一種“正反饋”的循環之中。即貨源端能力的提高,帶動用戶增長,然后又反饋給了貨源端,吸引更多廠家和商家加入C2M體系,形成一種“高增長+高質量”的穩定循環。
在B2B能力上的沉淀,直接避免了單純的價格補貼戰,阿里在全球又有超過十億的用戶積累,所以不需要特別地去搶用戶,而是將注意力放在下沉本身,即便是低價,也能夠兼顧好的服務。
在中國,有6億人的月收入低于1000元,下沉市場足夠大,也具備足夠的目標用戶,具備足夠的戰略縱深。最重要的是,下沉電商火起來也就兩三年時間,用戶忠誠度與黏性還有待培育,無論是存量用戶的爭奪,增量用戶的挖掘,留給玩家的市場變局與機會還很大。
但是,不管是什么階層的消費者,都希望享受到更好的服務,比如直達鄉鎮的快遞,便捷的花唄、商品的正品度……總之,中國的下沉電商已經度過了野蠻生長的階段,市場競爭賽點已從單純“價格比拼”的時代步入了以“價格+服務”雙重驅動的競爭格局的時代。
這一邏輯,我們可以從拼多多和淘寶特價版二者崛起的特點看出來。
拼多多的崛起是靠社交電商,其時恰逢市場空白,高價補貼策略很容易吸引用戶,是“競價”時代的來臨;淘寶特價版靠阿里背后的生態,是阿里履帶戰略的實踐與延續,迎合了下沉市場走向成熟,往高質量發展的趨勢,是“下沉+服務”時代的崛起。
就比如,十年前中國遍地2元店和10元店,而現在被名創優品取代。十年前的那些火鍋店品牌,最后是海底撈依靠服務和口碑,把市場規模做到了最大。
也就是說,淘寶特價版與拼多多是中國下沉電商的兩面,前者簡單粗暴,用最小的代價搏最大的市場。后者則是深耕,從更多細節之處著手,當消費者厭倦了比價,受夠了低質量,等夠了快遞時間,兩個時代的差異就產生了,不同的需求和商業生態隨之而生。
補全電商層次,淘寶特價版正在成為阿里電商第三極?
淘寶特價版與拼多多之間的崛起相隔五年,兩者在2020年狹路相逢,對于中國的下沉市場來說肯定是一個轉折點。
這有點類似于2015年前后的中國制造業,下沉市場已經“產能過剩”,當拼多多還在進行價格補貼“走量”的時候,淘寶特價版則是進行“供給側改革”,走向高質量發展。
現如今,拼多多用戶、GMV與人均GMV都陷入瓶頸,說明燒錢補貼的邊際效用正在遞減,中高單價收效甚微,從農業計劃折返到產業帶,重新推新品牌計劃,說明補貼與盈利的矛盾逐漸加深,舊的打法已經不適應新的競爭。
而近期,黃崢在拼多多5周年之際,提出要進行硬核奮斗,這其中也有部分原因是淘寶特價版挺入到了拼多多的腹地,黃崢已經意識到下沉市場一場惡戰即將來臨。
這對于阿里巴巴來說,這也是必須要走的一步。阿里的核心是電商業務,中高端有天貓淘寶、天貓國際、考拉等,新零售有銀泰、大潤發、盒馬、餓了么等,低端雖然有1688和聚劃算等,但專業下沉還不足,這不符合阿里的電商江湖地位。
淘寶特價版的崛起,既是一個戰略的落實,也可以算是一個驚喜,所以這次財報簡況中特意披露了這一信息,表明阿里內部已經準備好了迎接這一新引擎的準備,這可能帶動新一輪常態化高增長。
如今,淘寶特價版更香節與1688打通,已經從價格、產業帶、商家等要素,一步步逼近拼多多腹地,甚至有可能取而代之,淘寶特價版也將成為繼淘寶、天貓之后的阿里電商第三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