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Web】11月8日消息,在天翼智能生態博覽會“產業數字化生態合作論壇暨中國電信5G產業創新聯盟大會”上。中興通訊副總裁、總裁助理崔麗出席并發表《云網筑基,數字賦能,共筑5G產業創新之路》主題演講。
崔麗指出,行業全域數字化催生新的機遇與挑戰。她表示,過去的幾年,在4G催生的移動互聯網的帶動下,數字經濟規模發展迅速,復合增長率達到18%。整個數字產業在GDP占比大幅提升到超過30%,其中基礎通信業以3%的復合增長率帶動了互聯網行業超過22%的復合增長率,倍增效應明顯。數字產業推動產業數字化已經開啟,行業從之前的辦公信息化、部分場景的自動化向全域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邁進。這個過程中,5G已經成為核心的引擎和催化劑。
”行業全域數字化,尤其是OT生產域的逐步數字化,提出了眾多新的能力要求。5G之前移動網絡主要以To C一致性需求為主,屬于平原化市場,而行業市場需求碎片化非常明顯,不同的行業領域,甚至同一個行業的不同場景,對于云網融合服務的要求都不盡相同。同時,大中型企業普遍存在多技術異構協同、低成本、端到端服務保障、高安全、自主可控等要求,正是這些新的能力要求,同時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崔麗說道。
首先,網絡是基礎,網要足夠“強”。5G不是運營商網絡資源的全部,但正因為有了5G,我們能夠實現在更大范圍、更多內容和更加及時的物端的接入,等同于構造了一個泛在神經網絡,這個網絡既能感知,又能控制。這也是邊緣計算、大數據和AI等大腦構建的基礎。
對于行業客戶而言,需要給他們提供性價比最優的全場景泛在接入網絡綜合方案,同時結合行業的一些對網絡能力的特定需求,持續通過關鍵技術創新,為客戶解決問題,創造價值。
比如大視頻(含高清、VR/AR)等已經在采集、監控、機器視覺等場景下廣泛應用,行業普遍認同其商業模式成熟度較高。但這種應用往往就需要上行大帶寬,通過基于R16標準的FDD和TDD載波聚合就可以滿足相關需求;比如電力行業的痛點在于,配電網同步相量測量或差動保護等對帶寬、時延、授時等超高要求,以前都是采用光纖方式,成本制約范圍,消費端的神經網絡不夠廣泛,就無法及時感知和控制,而現在通過在5G網絡上包含精準授時、小顆粒承載軟硬切片、5G LAN等技術應用,就可以幫助電力行業構建智慧配電網絡。再如軌道交通等領域,一旦進入到列控生產域數字化和智能化,可靠性要求會大幅提升,類似于空口資源的PRB資源預留的硬切片技術就可以掃平列控場景的應用障礙。以上這些只是一些關鍵創新的代表,隨著應用探索進入深水區,雖然我們可能遇到更多的問題,但也可以驅動更多的創新。
其次是邊緣計算,邊要足夠“活”,也就是夠靈活。算力和5G核心網的邊緣部署,是保障行業應用低時延和關鍵數據安全的核心,未來邊緣計算需要部署的數量也非常之多,需要在軟件和硬件均支持輕量級低成本、快速部署、彈性伸縮、無極擴展等,以實現云網服務在邊緣端的靈活精準部署,同時靈活進行云邊協同、邊邊協同。
比如現場可以采用現場網關,接入邊緣側則可以利用BBU和OLT產品,通過增加單板提供嵌入式算力;還可以采用三千兆一體化機柜,支持以太網、光、5G、服務器靈活配置部署,并整合電源和散熱設計,做到隨放隨用;在匯聚機房或地市邊緣位置,可以結合應用配置相應服務器,這些服務器按照密集轉發、密集計算等不同場景進行了優化設計。同時,PaaS支持輕量級起步,最低單節點的在邊緣、接入、匯聚的靈活服務加載。
再向上就是云網融合,云要足夠“輕”,也就是輕盈。為什么云要足夠輕?從客戶角度看,“需求”或“應用”都是尚不確定且在動態變化推進,隨需而生成本最優,客戶才有從私有云到混合云、公有云的動力,同時對生態伙伴也降低綜合成本,支持敏捷創新。我們提出“精準云網”方案,就是順應這一需求,聚焦用戶場景,價值驅動,以分布式的精準云實現云隨需生,以確定性的精準網實現網隨云動。
過去一年多時間,中興通訊和中國電信、合作伙伴一起,開展了泛5G應用和行業數字化實踐,探索賦能產業轉型升級之路。
在工業領域,5G助力浙江中控、兆豐機電等企業降本提效增質,并加速向柔性智能制造轉型;在智慧醫療領域,河北實現首個5G遠程腰椎手術;在新媒體、文旅和教育等方面的探索,則助力優質資源的隨時可觸可達,見證天涯咫尺身臨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