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上午,第五屆中國創新挑戰賽(廣東·東莞松山湖)現場賽在松山湖舉行。廣東長盈精密技術有限公司的需求"鋁材料沖壓后陽極處理技術"及相對應的3個解決方案,參與廣東現場賽。
現場設置企業與專家對接專區,共計促成企業和挑戰團隊簽訂意向合作協議30項,意向金額達8730萬元。
科技部火炬中心區域創新服務處副處長劉春霞,廣東省科技廳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處副調研員楊保志,松山湖黨工委委員、管委會總經濟師盧鋼、東莞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廖俊旭及需求企業、技術專家、服務機構等近200人出席現場賽。
自賽事啟動以來,松山湖高度重視賽事舉辦有關工作,至始至終堅持高規格、高要求辦賽。
截至11月1日,東莞·松山湖賽區累計走訪上百人次,征集到了來自86家企業的217項技術需求,無論是技術需求數量還是對接成效,均位居廣東五個賽區之首。
在需求對接階段,東莞·松山湖賽區廣泛發動區內企業、孵化園區、行業產業協會、新型研發機構,并聯合省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國內外各方科技創新力量,建立常態化合作機制,力求最大限度助推松山湖新一輪大發展。
通過組織專家進行需求論證、實地走訪、企業調研等,東莞·松山湖賽區共舉辦6場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需求論證及供需對接會,最終征集了105項技術解決方案,對接成效顯著。
東莞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廖俊旭
東莞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廖俊旭表示:創新挑戰賽既為東莞的龍頭科技企業提供在全國廣納賢才的機會,也為東莞科技型企業提供自我展示的舞臺。
激發創新潛能
松山湖將建長效供需對接機制
中國創新挑戰賽(廣東)作為以解決企業技術難題為目標導向的研發眾包活動,是激發企業科技創新活力、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重要舉措,更是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的重要路徑。
通過揭榜比拼的形式,技術需求方可以優中選優,遴選出最優最佳的技術解決方案,或把多個技術團隊進行優化組合,從而充分激發和利用廣東數量巨大的科技研發隊伍的創新潛能,催生出更富想象力和活力的創新技術。
這一模式也將成為推動東莞科技創新,甚至推動廣東加快創新強省建設的重要力量。
"政府多次組織企業到不同的高校交流對接,這使得我們企業的技術創新與瓶頸突破的效率大大提高。"東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科研總監李衛榮表示,近年來,公司依靠政府搭建平臺而成功實現技術需求對接與轉化的有80%-90%。
而在此次大賽中,東莞宜安提出的"高強高導鋁合金結構與器件一體化制造技術"技術需求,目前已收到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大連交通大學付瑩&鐵鏑&孔祥清&陳小林團隊(以下簡稱"付瑩團隊")、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肖桂枝團隊、天津大學&東莞市集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章文浩團隊的對接,并與付瑩團隊進行了多次走訪與深入交流,下一步將共同合作攻克該技術的"天花板"。
松山湖黨工委委員、管委會總經濟師盧鋼
松山湖黨工委委員、管委會總經濟師盧鋼表示,接下來,希望以本次創新挑戰賽為契機,在松山湖建立起以企業技術需求為導向的長效供需對接機制,真正做好需求挖掘、需求對接、需求服務等全鏈條技術轉移服務工作,切實解決企業創新后顧之憂,讓各類人才和成果在松山湖"引得進、留得住、流得動、用得好",更好地激發園區產業發展活力。
東莞·松山湖賽區獲獎團隊
政策加持
項目及人才落地可獲多項扶持
9月25日,東莞召開第十四屆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會議提出,東莞要加快松山湖科學城共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并以此為牽引、加快完善全鏈條創新體系,緊緊扭住龍頭企業和重點產業、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坐落于粵港澳大灣區黃金腹地,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中樞腹地、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重要節點,位列全國高新區綜合排名第21位,正加速向全國先進高新區挺進。
經過近20年的建設發展,松山湖已初步形成一流大科學設施、一流企業、一流機構、一流大學、一流人才等"五個一流"高端創新要素加速聚集的良好發展態勢。尤其圍繞松山湖科學城及松山湖功能區建設,松山湖以創新賦能為重要抓手,大力推進特色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發展成為東莞科技創新的"火車頭"。
當前,松山湖正以挑戰賽為契機聚集優質技術成果落地轉化,并為創新挑戰賽給予了專項支持政策。
對通過本次活動成功對接并引進的海內外優秀創新創業項目、研發機構、科技服務機構的企事業單位、海內外社會團體或個人;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和創新科研團隊;對企業與專家開展科技項目研發引進的技術攻關或科技產業化項目;對引進港澳人才創新創業項目,松山湖都相應地提出相關的配套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