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魔扣目錄
作者 / 周興斌
剛剛過去的2019年是很多行業的“元年”,譬如5G商用、物聯網、人臉支付等,而對于ETC行業而言,2019也是ETC發行的元年,同時也是ETC為代表的汽車行業無感支付技術大規模普及與商業化的起點。
據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底國內ETC用戶僅為7656萬,而到了2019年底,這一數字則激增到了2.04億。在全國各地紛紛掀起“ETC大戰”的背后,一方面是智慧交通建設對出行服務規范發展提出新的需求;更深層的原因則是,以微信支付等為代表的手機移動支付帶來巨大的經濟增量,正在催生汽車行業趨向以無感體驗為核心的“不停車快捷收費”支付方式演進。
1月7日,高燈科技ETC助手發布了《ETC車主年度出行圖鑒》,從ETC助手的視角回顧了2019年ETC服務車主的亮點成果,并涵蓋停車、加油、洗車、保險等車后服務場景相關數據。其中,報告著重指出,除了高速通行繳費以外,ETC還落地到無感停車、無感加油等出行支付場景,以ETC為代表的汽車無感支付商業生態版圖初具雛形。
體驗經濟時代,以技術鏈接商業服務生態
根據ETC助手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在綜合出行場景下,ETC助手累計服務超過3500萬人,全年累計交易金額超過150億元。其中,有超過36萬車主在萬達廣場實現了ETC無感停車,累計交易金額超過600萬元,洗車、加油、保險等其他車主出行服務使用頻次表現亮眼。
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在高速無感通行之外,以ETC為鏈接的汽車無感支付技術已經逐步拓展至無感停車、無感加油、無感洗車等多種場景下的支付應用。
事實上,無感支付之所以能夠在出行領域快速實現商業化場景拓展,其核心在于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體驗經濟時代悄然到來。
1970年,美國未來學者阿爾文·托夫勒在出版的《未來的沖擊》一書中就指出,經濟發展在經歷了農業經濟、制造經濟、服務經濟等浪潮后,體驗經濟將是最新的發展浪潮。
從人類支付體驗不斷演進的歷史上來看,無感支付將成為支付進化的終點。以現代的手機支付為例,從密碼支付到指紋支付再到人臉識別支付的演化過程,同樣是體驗經濟導向下技術與服務生態的正向演進。
經濟學家杜森貝認為,人的消費習慣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挑整,難于向下調整”,這是消費行為的本身存在棘輪效應。實際上,體驗經濟時代,增強消費體驗的支付行為也同樣遵循棘輪效應:支付行為本身總體向便捷化、無感化的趨勢發展。
而在出行場景下,以規模化普及的ETC成為無感支付的的底層技術基礎,并以此為基礎得以實現對出行場景下的各個節點進行“技術鏈接”,以技術為底層架構,形成出行場景下的商業生態閉環。
以現實中的出行體驗為例,在以ETC為基礎的無感支付商業生態下,從停車場泊車,到洗車,再到道路通行、加油站、便利店服務等環節,全程支付無感,實現用戶體驗與商業生態的高度融合。
體驗經濟內核下,商業效率的“技術”式升級
出行領域的支付“無感”化趨勢,實際上是一次以消費者體驗和出行效率雙重驅動下的“技術式”革新,而無感支付以及其商業化在出行領域的落地,本質上則是體驗經濟內核下,無感支付技術對現有出行體系的效率升級。
這樣的升級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由ETC技術的范圍應用帶來時間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則是出行無感支付商業生態下,流量商業轉化的效率升級。
在出行時間成本上,從無感停車、到無感加油、無感通行,以ETC技術為基礎的出行無感支付使得出行效率得以提升,有效避免了由排隊支付等不確定性因素造成的出行時間成本增加。
另一方面,在與出行商業生態深入融合下,ETC支付使得出行場景商業的效率更高,能夠更快的促進“出行流量”轉化。
在出行場景中,以“無感支付”為連接點的商業生態的構建依托既有的“出行流量”基礎,與線下碎片化消費融合程度更高,離消費者也更近,以達到流量快速轉化的效果。
因此,從效率升級的角度來看,ETC支付無感技術應用的本質是體驗經濟內核下,對出行效率優化的結果。同時,以無感支付為連接點,不斷拓展商業化場景,在閉環的商業生態下,通過促進“出行流量”快速轉化實現商業效率的“技術式升級”。
如果說構建以無感支付技術為中心的出行商業生態,是以用戶體驗為出發點的技術場景化應用,那么綜合出行商業效率的提升則是技術鏈接商業化場景的結果。
總體來看,出行領域中的技術鏈接商業化場景是實現智慧交通的前奏曲,得益于ETC技術的普及和商業化場景的無感支付落地,未來在商業上也有更多的想象空間。而在數據為新生產資料的當下,ETC助手作為車主服務平臺,或將為以ETC為技術落地的無感支付賦予新的價值內涵。
智慧交通時代,無感支付技術的長期主義價值
智慧交通時代,ETC作為出行無感支付的技術基礎,其長期主義價值隱現。ETC助手作為鏈接技術與服務的平臺,隨著智慧交通的不斷升級,也將成為出行領域基礎設施的一部分,探索更多商業上的可能性。
在智慧交通時代,數據是驅動出行商業形態變革的第一驅動力。人們總是高估技術的短期價值而低估技術的長期價值,ETC作為出行無感支付的長期價值在于:一、多場景化的支付應用拓展;二、數據生產力時代基礎設施的重要性。
在場景應用拓展上,ETC可以成為一個出行支付平臺,以微信支付作為底層支撐承載出行領域內的無感支付解決方案。因此,作為微信支付在出行領域的某種“分身”,ETC助手實際上承載平臺化的出行支付解決方案。
這樣的方案有兩層意義,首先,貫通的商業閉環下的商業化支付,成為人與商業的連接者,一方面為商業本身提供數據增長時代的原始生產資料,另一方面連接數據與服務,為用戶端帶來更加便捷的信息服務。
例如,在數據端,連接停車、加油、保險等車后服務市場的相關商業服務供給方,無縫鏈接人與服務,另一方面,滿足用戶顆粒度需求,細化ETC支付外的基礎服務,如快速出具電子發票、車主通行訂單管理、違章繳費記錄查詢、高速出行意外險服務等。據ETC車主年度出行圖鑒數據顯示,2019年,ETC助手為超過850萬車主提供了電子發票開具服務,已經成為ETC發票重要的線上申領渠道之一。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在《大數據時代》一書中如此說道:“大數據告訴我們‘是什么’而不是‘為什么’。在大數據時代,我們不必知道現象背后的原因,我們只要讓數據自己發聲。”
從數據的角度來看,數據生產力時代,ETC助手以ETC發行為基礎,從渠道產品轉化為重要的數據生產資料平臺,以技術鏈接商業服務生態,成為智慧交通時代構建出行數據生態的基礎設施。
所以,無感支付的長期價值在于數據生產力驅動下,以無感體驗為觸點的ETC支付將成為智慧交通時代重要的技術和商業架構基礎,未來隨著智慧交通的深入落地和商業化進程的推進,出行領域的無感支付長期價值也將得到逐步釋放。
結語:
2019年ETC發行元年之后,2020年將成為ETC體驗元年,以ETC為代表的出行無感支付商業化落地將進一步應用和拓展。
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出行商業生態中,像ETC助手這樣的車主生活全服務平臺或將成為汽車行業出行支付的基礎設施。而數據生產力時代,在智慧交通蓬勃發展的當下,ETC作為技術鏈接商業生態的底層架構作用也將進一步增強。
作者:周興斌,系資深媒體人、知名科技自媒體。2017年度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自媒體。關注電商新零售、人工智能、移動互聯、數碼家電等相關互聯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