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調研機構對混合云的判斷出奇的一致。IDC預測,未來混合云將占整個公有云份額的67%;而 Gartner預測,到2020年,90%的組織將利用混合云構建基礎設施。
實際上,在最近兩年,我們也看到了云計算巨頭們頻頻布局混合云,比如AWS2018年11月底推出的Outposts是混合云;微軟推出了Azure Stack,谷歌選擇牽手思科。從國內市場看,阿里云選擇和VMware合作,騰訊云推出了黑石,青云有QingCloud (qingcloud.com) 混合云解決方案。
這背后的原因就是企業上云時代的開啟。我們知道,早期的云計算是以互聯網公司主導的公有云崛起為標志,而今天的云計算則是以傳統企業上云為標志的第二階段,這個階段的標志就是混合云。
那么從企業上云的角度,我們來衡量一下混合云的價值。
首先是在標準化服務與個性化服務之間追求一個平衡點。
我們知道,公有云的特點在于具備最大的彈性和擴展性,最大程度降低企業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維的壓力,賦予業務最大的靈活性,然而對于數據敏感性有顧慮或合規性要求高的企業卻很難全盤接受;私有云兼顧敏捷性和可控性,然而無法實現絕對的彈性和擴展性,運維壓力依然留給了企業。所以,混合云代表了用戶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中間找到一個最佳的結合點。
其次,對于某些業務場景,混合云可以實現更優的TCO。這就是為什么會出現“下云”的趨勢。因為部分企業客戶全部采用公有云后,隨著業務的發展,每年的IT支出會逐步增加,當公有云達到一定規模后,就有優化IT支出,降低總成本的需求,將部分業務“下云”,投入到混合云的懷抱。
而在安全性上,企業為了保證業務連續性,會有災備的需求,再有分布敏感行業對數據的安全性有極高要求,需要資源分區進行有效隔離,那么混合云顯然要比公有云更能滿足這類用戶的需要。
很多人認為,混合云是企業無法一步到位遷移到公有云而選擇的折中方案,但我認為混合云并不是一個階段性產物,而是滿足了企業在安全、合規、成本、業務支撐等多方面思考的一個結果。
從客戶的角度,混合云其實也面臨著一種新的選擇。一方面是因為多云的存在,企業并不希望被單一廠商鎖定,又希望得到一體化的使用體驗,另一方面,企業業務成長,需要云服務也能夠隨著業務的成長而進化。
那么,青云QingCloud 混合云既可以提供一站式的交鑰匙解決方案,同時也可以全面的解耦以更加貼合企業個性化需求,交付軟件定義的標準化ICT產品,如存儲、容器平臺和分布式數據庫等,順應自主制定的轉型策略,有力支撐企業 IT從局部改造到云就緒,到集中平臺,到集團云,到行業云的全部成長過程。其實可以看作是企業用戶一個很好的選擇。
新型混合云應該如何定義?
混合云也走過了很多年的發展歷程,混合云也面臨著諸多難以破解的難題。
第一個難題就是運維的一致性,例如企業客戶公有云采用廠商A,私有云采用廠商B,需要運維管理兩套云平臺,帶來運維的不便。更重要的是,面向完全不同的云平臺API,企業要么要對應用進行重復開發以適配平臺的差異性,要么要抽象自研面向應用的平臺型應用,以抹平基礎設施的差異。
第二則是管理的復雜性,在多云環境下,多數企業會選擇兩家或兩家以上的云服務,出現問題要找不同的云服務商去溝通排查,增加了云平臺的管理復雜性。再有,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間如何實現統一的管理的問題等等。
第三是不同云服務之間的統一和互聯互通。一方面是公有云和私有云中間實現互通互聯,如果公網vpn質量不穩定,如何處理?機房不允許外拉光纖的環境如何解決?另一方面是不同的云廠家的服務之間的互通和數據的流動。
客觀的說,一個合理的新型混合云解決方案,必須是經過系統化的架構設計,并經過工程化的交付實踐驗證,整個混合云系統內部各組件之間是有機結合的,無論體系架構多么復雜,用戶的使用體驗與管理機制應該是統一一致的,用戶可以實現運維管理層面的統一、應用開發與部署層面的一致和業務數據之間的無縫打通。
正是基于這樣的認知,青云科技的混合云解決方案對企業用戶的痛點進行了針對性的處理。
在運維一致性方面,青云科技公有云和私有云使用一套代碼,使用方式一致,運維方式也一致,確保了運維的一致性。
在管理復雜性方面,青云科技通過一套云管平臺統一進行公有云和私有云管理,出現問題只需找青云就可以了,解決了用戶投訴無門的顧慮。
在云服務的互通互聯方面,可以將敏態業務繼續部署在公有云,將穩態業務部署在私有云,兩者之間通過SD-WAN網絡進行打通,兩者之間做數據同步,又滿足災備的需求。
在云平臺的穩定方面,青云科技私有云平臺目前已在金融領域廣泛采用,得到了行業內人士的認可。因公有云和私有云是同構平臺,所以私有云也是經過了公有云的檢驗。
事實上,青云科技的混合云方案其實源于青云對“一體化”,“一致性”和“統一”三個維度的深入理解。青云科技認為,混合云應該在這三個方向上追求高度的一體化。
首先是,“一體化”架構:混合云的目標不是連接(不同平臺的連接),而是提供最優的業務支撐能力(充分滿足復雜多元的業務需求);本質上,混合云是一朵云以不同形態共存,并以一致的架構確保業務支撐能力的連續和一致;
其次是,“一致性”用戶體驗:以服務形態交付資源是云計算的核心屬性之一,而服務體驗則是衡量一朵云品質的關鍵,因此,不能因為技術架構的負載,而割裂用戶體驗。“一致”的使用體驗將幫助用戶實現最低的學習和使用成本,為應用提供一致性的部署和運行環境。
第三是,“統一”運維管理:運維與管理是另一種視角的用戶體驗,割裂的運維不僅降低整體效率,長期看也不符合一體化架構的要求。實現跨平臺統一資源調度、監控、管理與部署,從而構建全局視角,以更有效的支持業務需求。
混合云,意味著混合云并不是不同 IT 形態、不同技術類型、不同架構之間的簡單的拼接與堆砌,而是真正重視和理解客戶需求,以簡單、一致的方式幫助其管理所有的IT基礎架構,從架構層面即達成有機結合與統一,最終實現為不同應用負載提供最佳運行平臺,支持應用的自由部署與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