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易生活
2020 年 11 月 11 日凌晨對于許多中國消費者來說,或許會是個格外忙碌的時間。一方面,許許多多的 " 雙 11" 商品都將在這個時候開啟搶購或補尾款的通道,需要第一時間下單或付款才能搶到最便宜的價格;另一方面就在這一天的凌晨兩點,蘋果方面也將有望帶來首款搭載自研芯片的全新 Mac 系列產品,從而開啟 ARM Mac 的時代。
屆時我們三易生活也會連夜為大家帶來蘋果此次發布會與產品的詳細解析。但在此之前,相信已經有一些朋友開始浮想聯翩了。例如未來的 Mac 機型如果全面轉向蘋果自行設計、基于 ARM 指令集的處理器方案,這必然意味著 Mac OS 和 iOS、iPad OS 以及 Watch OS 在基本架構上前所未有的同步,也必然意味著其將更積極地鼓勵自家生態內的跨平臺開發。
不過這樣一來問題就出現了,既然未來的 Mac OS 有望從現有 iOS 生態里得到直接的軟件陣容好處,那么反過來說,未來的手機有沒有可能直接運行 PC 上的軟件,甚至實現手機與電腦的 " 雙模系統 " 呢?
其實在技術上這完全不是問題
手機能不能直接運行 PC 操作系統?關于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早在 2008 年,如日中天的 HTC 就發布了他們有史以來,最大最強的智能移動終端 HTC Shift PM Handset(X9500)。這款即便是現在看來也巨大得可怕的設備,通過同時配備兩顆 CPU 和兩套內存的方式,首次實現了電腦 / 手機雙系統的切換功能。
這款機型除了搭載當時 HTC 常用的 Windows Mobile 系統(Shift 搭載的是名為 SnapVUE 的魔改版本,但本質上還是 Windows Mobile)之外,最大功能亮點就是可以熱切換到 Windows Vista 操作系統,并配合側滑蓋鍵盤和超大屏幕,也實現 " 手機變電腦 " 的生產力提升。
當然,有的朋友可能會說,HTC Shift 的操作系統并非直接運行在手機的硬件上,它更像是將一臺電腦和一款手機共用屏幕與外殼的產物。但沒關系,因為僅僅幾年后,知名 Linux 分支操作系統 Ubuntu 在 2011 年 10 月 31 日發布時,也喊出了 " 跨平臺 " 的口號,并一開始就決定將 " 能運行 PC 版軟件,插上顯示器后能顯示 PC 版系統界面 ",作為了 Ubuntu 手機操作系統的一大賣點。
只可惜 Ubuntu 過于高估了自己的技術實力,因為僅僅只過了四年,Ubuntu 母公司 Canonical 就公開承認,他們搞不定此前說好的 " 跨平臺 " 特性。而 Ubuntu 手機操作系統的構想也就從此被打入冷宮,交給了技術和財力都更加捉襟見肘的開源社區 UBports 來勉力維持,實際上這就已經等于是承認失敗和放棄了。
好在盡管官方不給力,但民間的技術極客還是很強的。比如說在知名開發者論壇 XDA 上,常年就有那么一幫大佬在鼓搗著把 Windows 10 桌面操作系統往 Lumia 智能手機,甚至是往 Android 手機里安裝動作。雖然微軟方面如今早已放棄了 WP 和 WM 系統,但由于如今 ARM 版 Windows 10 原本就是為高通驍龍處理器所設計,這就使得將它們 " 灌進 " 手機,并且成功運行的技術難度實際上低了很多。
事實上,如今這幫大佬不僅已經搞定了 Windows 10 在多款智能手機上的安裝與運行問題,他們甚至已經不滿足于鼓搗 " 傳統的 "ARM 架構桌面版 Windows 10 了。比如說就在這幾天有消息顯示,一位名為 Gustave Monce 的技術大牛又成功將更冷門的 Surface Hub OS 也裝進了 Lumia 950XL,從而實現了 " 智能手機運行桌面操作系統 " 的新突破。
能裝是一回事,但能用是另外一回事
其實這些大佬們的努力也讓我們很清楚地看到,由于現有的主流 PC 操作系統(Windows 和 Linux)都具備支持 ARM 指令集的版本,因此將其安裝到手機上并不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當消費者想要 " 在手機上運行 PC 系統 " 時,想要得到的顯然不是一個需要懂得刷機知識,需要自行經歷一番操作才能 " 裝進手機 " 的系統這個事實,而是能夠在手機上使用 PC 軟件,甚至能夠將手機當作電腦使用,從而獲得更高的移動辦公或娛樂方面的體驗。
然而將 PC 操作系統 " 刷進手機 " 或許不算太難,但想要在手機上用好 PC 操作系統,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一方面來說,雖然現在的頂級智能手機性能確實不弱,但 PC 領域這些年也并未原地踏步。與智能手機上的 1+3+4" 八核心 " 芯片相比,如今的頂級 PC 處理器早已進入了 28、32,甚至 64 核的時代。它們不僅主頻更高、緩存更大、并發性能更強,其全規格的四通道或者六通道內存所提供的吞吐量,更不是手機上的低功耗內存可比。要知道在 PC 領域,軟件對性能的需求永遠跟隨硬件進步而上漲的 " 安迪比爾定律 ",是一條已經延續了幾十年的業界鐵律。試想一下,當 PC 上的生產力軟件開始針對 16 核、32 核,甚至 64 核的 PC 硬件進行優化時,運行在手機處理器上的 PC 系統還能保證實用性嗎?
另一方面來說,由鍵盤和鼠標引領的操作方式,早已成為 PC 堅持多年的主流交互體驗。這不僅僅意味著用戶已經很難在手機的小屏幕上順利控制 PC 操作系統,同時它也代表著主流常用的 PC 軟件,幾乎更是不會考慮針對 7 英寸以下屏幕的易用性設計。那么就算能在手機上打開 PhotoShop,請問又要如何操作快捷鍵,如何點選那些比螞蟻頭還要小的控件按鈕呢?
可能有的朋友會說,手機可以外接屏幕和鍵鼠使用呀,那不就解決了顯示與操控的問題了嗎?然而,如果說手機需要接顯示器、需要再接鍵鼠才能使用 "PC 模式 ",那么 " 手機裝 PC 操作系統 " 的便攜度優勢其實也就蕩然無存了。那么,為什么我們還非要追求把 PC 操作系統塞進手機中使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