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時達CMO毛臻偉)
新冠肺炎疫情凸顯了數字化轉型的意義,而“新型基礎建設”則被賦予了為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新引擎的重任。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昨日召開的第二十二屆高交會中國高新技術論壇“新時代、新技術、新經濟”主題論壇,匯聚了中外院士、知名經濟學家、科技領軍企業高層等嘉賓,共同探討“新基建”引領的發展新浪潮。
準時達CMO毛臻偉在論壇上發表了《洞察全球供應鏈核心變量 迎接創新發展機遇》的演講。與會嘉賓還包括中國企業評價協會會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員侯云春,新開發銀行(金磚銀行)副行長萊斯利·馬斯多普,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第三腦研究院院長陳世卿,以及來自平安集團、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埃森哲等企業機構的高管。
以下是準時達CMO毛臻偉的演講實錄:
各位嘉賓, 大家下午好!我是來自準時達國際供應鏈有限公司的毛臻偉,剛剛各位專家講的非常宏觀,從科技技術、金融等方面給我們描繪了非常美好的未來。準時達作為一家有能力服務最大型制造業企業的供應鏈管理公司,新基建這件事情跟我們有什么關系?我想通過今天短短的15分鐘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觀點和看法。
縱觀整個歷史長河,我們發現有三個契機會驅動整個世界格局的改變。一是戰爭,比如一戰、二戰。二是蔓延全球的瘟疫。三是科學技術的革命創新,比如歐洲的兩次工業革命。每當世界在遇到這些情況的時候,人類總是會主動或被動做出一些創新科技革新,從而改變世界工業歷史的進程。
回想前面六個月,從我們集團的角度來講,我們看到全球經濟蛻變逐漸變成一個現實。疫情的沖擊不可避免帶來全球經濟治理共識的減弱。面對疫情的沖擊,很多國家采取了各掃門前雪的態度,相互封鎖邊境,暫停航線,甚至對防護或者戰略物資進行全球性爭奪。國際合作和政策的協調變得非常奢侈,大家選擇彼此封閉和指責,而不是攜手共同應對挑戰。
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運轉和需求形成了多重打擊。
第一波沖擊是中國的疫情先發生,它中斷了中國向全球供應物料的路徑。一些重要的產業在今年年初的時候面臨斷鏈的風險。第二波沖擊是當中國疫情慢慢恢復的時候,全球的訂單在萎縮,直接對我們的出口產業形成了二次沖擊。大家知道我們現在出口雖然在慢慢恢復,但是它的速度并沒有非??臁W詈笠徊_擊可能就來自于金融,全球金融市場的動蕩,現在我們已經感覺慢慢在向實體經濟傳導,疫情蔓延既增加了全球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也增加了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這件事情我相信大家都是有一些感覺和共識,特別是供應鏈是一件國際化的事情,一旦牽涉到國際政治的動蕩,供應鏈是非常脆弱的。
但是在這樣大的國際經濟背景下,我們卻認為中國可能會遇到百年以來一次拐點的歷史機遇,為什么這么說呢?我想請大家看看以下四個方面。
在國內疫情得到控制之后,中國經濟重啟的速度非常驚人,這得益于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中國擁有最完備的供應鏈基礎設施建設,在本國內部便可完成從研發、生產、設計、制造、銷售等商業化流程,這在全球范圍內并不多見,少數的產業鏈要外遷可能會發生,但是供應鏈遷移的背后牽涉到耗時長、難度大、成本高,目前在全球來看并沒有一個地區可以完全承接中國供應鏈的轉移。
其次中國擁有最完備的產業供應鏈集群,過去十多年,中國已經成為全球供應鏈網絡的中心,中國制造業供應鏈的強大韌性,已經使中國具備了進行經濟內循環的核心供應鏈優勢。
第三是中國擁有全球領先的生產及物流服務體系,例如疫情從1月份開始爆發,在3月份的時候富士康在全國27個工廠已經復工復產81萬人,復工率是93.7%。我們的復工復產直接帶動了近百家核心企業及上下游1萬余家中小型企業的同步復工復產,這穩定了全球電子產品的供給。大家都知道疫情的時候電子產品是非常短缺的,歐洲、美國等國家都開始在家辦公,手持電子設備的在海外的訂單不斷增多。隨著經濟和疫情的改變,我們的供給也產生了不同的變化。這一切說明,富士康之所以可以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完成復工復產,以及為全球帶來不斷鏈的產品電子供給,與中國成熟的供應鏈和物流體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第四,中國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擁有聯合國產品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全世界500多種工業產品當中,有220多種中國的產量占據世界第一。
經過這次疫情,一方面將促進中國在國際供應鏈的頂層制度建設和體系建設上更加完善,強化國際供應鏈的應急體系建設;另一方面也讓中國更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的國際供應鏈體系建設,推動“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現代化供應鏈。這也是中國為什么這次疫情可以這么快恢復經濟發展的原因。
供應鏈和新基建之間的關系是什么?新基建與傳統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同的是,新基建主要指發力于科技技術的基礎建設和設施。我們認為新基建的核心要素是以5G網絡、大數據、人工智能為載體的全方位技術升級。我們和新基建的關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換句話來說,供應鏈的從業者既是新基建成果的享受者,又是整個新基建進程中的貢獻者。信息化基礎建設的成型,無論是從硬件還是軟件方面,使數字化供應鏈的升級轉型變成了可能,而供應鏈技術的數字化升級又可以反向給制造業的核心企業進行賦能,做到真正提質增效。在供應鏈領域,我們認為新基建代表的是數字技術和物流運營全面的融合,這不僅僅會影響到企業未來的生產效率,同時我們認為這是一種重塑供應鏈以及社會物流效率的生產方式。
看到這么多機遇,我們也會發現供應鏈在中國發展也非常多年了,這幾年的速度在慢慢提速。供應鏈雖然在新基建中會受益,但是我們也會面臨很多的挑戰和不確定性,特別是在后疫情時期,不僅是已經加入全球生產網絡的新興市場的全球化程度,我們認為可能會下降,對于那些還未完全嵌入全球價值鏈的國家和地區來說,其進一步融入的難度也會增加。我們看到很多跨國型的品牌企業在有意識地縮短自己的供應鏈,甚至把自己的供應鏈變得更加區域化來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所以在這上面還有一個非常深層次的因素,就是各個國家之間運輸資源的緊縮,每個企業從原先的最關注供應鏈成本,逐漸會轉變成對供應鏈風險預測以及效率的關注。因此供應鏈需要從被動的后置管理,逐步轉型成以需求預測、以風險預測為前提的前置管理模式。
回顧了以上所有的問題和挑戰,再回到我所在的這家公司準時達,我們從一個單純的物流單位發展到今天的科技供應鏈管理平臺型公司,我們越來越深地感覺到在供應鏈管理的升級過程當中,更加前瞻性的服務模式,是要深入企業內部,了解它的供應鏈痛點,并且打通從研發、計劃、采購、生產、交付、服務的整個鏈條,讓各個環節實現優化,在準時達內部用八個字來概括就是“提質增效、降本減存”。所以我們認為從傳統型逐步演變到前瞻性的服務模式必將會成為供應鏈的發展趨勢。
B2B的供應鏈管理和B2C的供應鏈管理最大的區別在哪里呢?最大的難點是供應鏈各方的實時協同管理。我們在實踐中逐步總結出從海量運營數據收集開始,再到利用數據協助企業管理,助力決策的完整算法。運用IOT技術收集大量的基礎運營數據,通過數據的預測能力以及一些算法,再加上資源的協同共享,以及把供應鏈上的實時信息同步傳遞給供應鏈上的各個參與者,讓他們看到實時的狀況。供應鏈各個環節的溝通效率以及對風險的預測能力會成為每個企業甚至產業核心的競爭力。誰能夠先開發出整體協同C2M2C,即端到端供應鏈協同技術,就一定會成為未來物流供應鏈的行業領軍企業。
針對以上問題,準時達推出了MDS的概念,以前傳統物流企業或企業物流的模式是由人進行溝通,由人進行決策,以及相互協作的工作來完成的供應鏈。我們認為隨著信息化基礎建設的完善,未來供應鏈的趨勢一定是以數字化為驅動,是整個供應鏈上下可以協同的模式。我們的MDS是以數字化為驅動的工業協同供應鏈服務平臺解決方案,MDS利用的是供應鏈信息化的手段打通鏈條上的信息孤島,幫助企業縮短供應鏈環節,降低供應鏈總成本,把傳統制造業由單一單向的連接方式逐漸轉向網絡化、多層次、全方位的連接,這是一套融入了“軟件+硬件+行業解決方案”的整合平臺服務模式。
目前我們已經投入使用的是MDS的前臺系統,我們把它命名為JusLink,從前臺的角度我們希望用戶得到的是什么呢?我們想提供的是企業供應鏈全程端到端的運輸可視化,加上全球庫存的動態與靜態的可視化,通過信息系統的力量幫助企業把上下游的物料管理串聯在一起,最終提升供應鏈的數字化以及智能化管理能力,使得供應鏈全程都能在企業的掌握之中。以前的后置管理都是發生了問題再去解決,好像每天都很忙,忙的是什么?就是解決問題。如果問題能夠提前預知、提前預測、提前解決,我們的生產效率和工作效率也都可以得到相應的提升。
我們非常有幸可以親歷和見證新經濟下供應鏈的變革和發展,這樣的發展也為供應鏈的變化帶來非常豐富和具體的場景。這里我向大家展示的是基于富士康工業制造中的真實場景,供應鏈的復雜程度遠超于我們普通人的想象。比如一個知名的品牌廠商,他的材料上游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零部件可能同時在30多個國家廠區同步制造,同時這個產品要供應到全球100多個國家銷售。這絕對不是單一企業可以承擔的責任,一定是供應鏈上各個企業一起協同運作。富士康創始人郭先生一直提到科技制造企業應該實現六個字“云移物大智網”,簡單來說就是云計算、移動終端、物聯網、大數據、智能中樞以及5G網絡。準時達作為協助富士康科技集團全面科技升級的物流供應鏈單位,這六個字的核心內容在我們的這些場景中都得到了充分運用,所以我們提供的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供應鏈物料端到端的運送模式,更是B2B制造行業的整體解決方案,這才是供應鏈未來的價值和趨勢。
最后,我想利用這張冰山的圖跟大家講一個問題,疫情終將結束,對于新經濟環境下的制造業,樹欲靜而風不止,市場對降本增效的需求是非常強烈的,這也是目前很多制造型企業的核心痛點。然而我們目前能看到的、能摸到的,甚至說我們能感覺到的痛點其實只是冰山的一角而已,我們必須通過數字化的能力打通整個供應鏈,去看更深層次的問題。
以前有人講贏供應鏈者贏天下,通過這一輪新基建的基礎設施建設,我們認為中國一定會出現一批領軍型的供應鏈創新型企業,進而為中國供應鏈在全球的變革環境中搶占先機,并且保證我們國家在全球經濟的領先地位。所以我認為供應鏈在未來科技創新的實踐應用,有賴于我們把這些技術應用到真實場景當中,真正幫助制造企業和核心企業降本增效以及效率提升,這個才是我們真正的價值。如果大家后續有任何想溝通的問題我們可以繼續溝通,謝謝大家!
關于高交會:
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簡稱高交會)由中國商務部、科技部、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農業農村部、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每年在深圳舉行,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科技類展會,被稱為“中國科技第一展”。經過多年發展,高交會已成為中國高新技術領域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在推動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產業化、國際化以及促進國家、地區間的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屆高交會吸引了3300多家海內外展商參展,帶來近萬個“黑科技”亮相,各項活動超過140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