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半佛仙人(ID:banfoSB),授權轉載發布。
1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有一種感受。
直播帶貨已經很無聊了。
除了一些狗血小劇場還有點獵奇的意思之外,不管是看明星也好,看主播也好,看著他們嘶聲力竭的樣子,我其實有點煩了。
自打從一開始的嘗鮮者做出了嚇人的GMV之后,所有搞營銷的言必成直播帶貨,很多商家自己做的東西智商稅的不行,還指望直播可以解決一切營銷問題。
大家對直播的認知好像是,只要有點名氣的人鏡頭一打開,錢就會自己來。
不止是直播,短視頻、長視頻、私域流量、裂變、線下廣告,每一種營銷方式在熱錢進入的時候都開始變得瘋狂。
原本營銷已經十分火熱,用戶的閾值已經被提高,同樣的手段會逐漸的不生效,那咋辦啊?
花式不做人唄。
只是便宜不夠,那就原價50標價500,降到150;
只是靠說的不夠,那就跟品牌唱雙簧,黑社會砍價,不許賺我家人一分錢;
只收割一個不夠,要傳播,那就私域、社交,能裂變的全裂變,五十個人砍一塊錢,所有社交群都屈服在鏈接、代碼之下。
只是線上不夠,那就電梯、樓墻、廣場全鋪滿,一個空地都不許留。
營銷至上的時代,每個流量都不可能被輕松放過。
但很可惜,沒什么意義。
第一個這么做的是天才,后面所有這么做的都是為了KPI裝作天才。
2
所有以追求數據為導向的營銷,基本都可以被歸類為“買量獲客”。
顧名思義,買量獲客就是通過花錢購買流量,帶來用戶數據的增長。
這里的數據,不單單是所謂的用戶數,更是用戶的行為數據,可以是APP下載數據,可以是用戶觀看數據,可以是購買、點擊、收藏、加購、轉發等,任意一種商家后臺關注的用戶相關數據。
這些數據的價值不一定是GMV,而是讓你更好的了解用戶是誰。
比如在搜索引擎上投放廣告,吸引用戶點進來,用戶點擊一次商家給平臺一塊錢,這是CPC。
比如在品牌投放主播,讓主播在直播帶貨的時候,賣力的宣傳他們的產品,賣出去一件,主播賺取一定的比例,這是CPS。
比如通過積分墻市場來買用戶注冊,通過預裝機來實現用戶使用自己的APP,成為注冊用戶,這是CPA。
比如買下一個電梯的廣告牌多少天,這是CPT。
比如讓利,用優惠吸引用戶,讓用戶自發的把產品信息傳播出去發動身邊人收藏、分享、砍價,這是社交泥石流。
一切的一切,歸根究底都是買量,無非是怎么買,性價比如何而已。
從當年最基本的彈窗廣告開始,演變到今天花樣眾多的開屏廣告,大樓海報,用戶點擊,文章軟廣,直播帶貨,內核一直沒變,變的只是給錢的地方。
平臺推廣買量,錢給到了平臺方;
帶貨直播是買量,錢給到了主播;
優惠降價是買量,錢給到了用戶;
線下推廣是買量,錢給到了物業和商場;
買量就買量,吹的花里胡哨就沒意思了。
3
買量獲客作為一種營銷手段而言,本身是很直接作用于產品數據的,但缺點也很明顯。
第一點在于,買量營銷對作為流量的用戶存在過度收割行為。
何為過度收割?
打開手機你就知道。
點開視頻軟件,里面是各種好物推薦,阿姨自家釀蜂蜜酒,大爺自家做的咸魚干;
點開社交軟件,是一個個你兩年前說過話的好友讓你幫他砍里程;
再點開購物軟件,是主播瘋狂推薦,跟你說男孩子要對自己好一點,今天全場買一送一,買高達送奧特曼。
生活中的每個角落都是營銷的痕跡,手機里的每一個軟件都在對著你這個人肉流量招手。
而這一切,讓作為用戶的我們感受到了困擾。
你是人嗎?
你不是,你是數據。
而且大多數買量獲客的營銷方式,其內容質量、閱讀、觀看、使用體驗都非常差。
批量化引流的時代,不會有人做出小眾而高質量的內容,因為這不符合成本最小化的原則。
甚至于能被SB廣告吸引的人,其實才更容易轉化,商家最討厭腦子好使品味高尚的用戶了。
所以我們看到大多數營銷不是各種空洞無物的高大上,就是各種“是兄弟就來砍我”的極端土氣。
要么往上飄,要么往下降,沒有幾個在人間的。
買量獲客作為一種營銷而言,天然缺乏制造內容的能力,也就是缺乏對用戶有用的價值。
而當這些缺乏創意、沒有營養的內容擠滿用戶時間線的時候,用戶的“被侵入感”是非常強烈的。
沒有人希望天天被割菜,沒有人希望自己只是作為流量而活著,這是人之常情。
或許有人說有創意營銷的存在,但真正的創意營銷永遠只是少數,因為追求數據更好和追求內容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對沖的。
你可以在廣告里看到了一些比較好的植入方式,或許也能看到了一些比較亮眼的創意點,但那都是在買量的基礎上進行的一些優化。
核心從來不是創意,而是買量。
更多的時候,反而是許多商家為了獲取更多流量,而變得越來越極端。
就像直播從便宜劃算,到主播帶頭幫你跟商家現場對罵砍價;
就像一個聊天群社會性死亡的時候,沒有一個推廣碼是無辜的一樣。
這些以買量獲客為基礎的營銷,正在毀滅大眾的互聯網自由。
4
第二點在于,買量獲客,買不來忠誠用戶。
現在的市場上,每平臺、每個品牌、每個商家都在呼喊著要提升用戶忠誠度。
但在買量的市場上,哪來的用戶忠誠度?
靠便宜的產品吸引來的用戶,會被其他更便宜的產品吸引走。
用戶不會對花錢的人忠誠,用戶只會對錢忠誠。
任你包裝再怎么花里胡哨,創意塞得再多,明星來得再勤,本質還是買量,還是沖著關注、購買、成交去的。
或者說,就是為了成交,因為之后用戶不太會關注,很多垃圾商品買了之后也不會再有第二次。
只要是營銷,只要是買量,基本就不可能收獲忠誠用戶。
這也是買量獲客這一形式最大的弊病,因為錢而來的用戶,也會因為錢而離去。
市場上有撒幣的商家,但沒有傻X的用戶。
誰便宜買誰,誰錢砸得多聲音大就聽誰,都網購了,還談忠誠度,純屬搞笑行為。
這年頭,還有人會跟你安利自己買的東西,是因為品牌有創意、營銷做得好的嗎?
不會,他們只會跟你說自己買這個東西便宜,讓你趕緊買,有羊毛趕緊薅。
算優惠都算得人均精算師了,還談忠誠,未免有點侮辱大家好不容易重新拾起來的初中數學。
你甚至可以看到,“營銷品牌”這個詞,在現在都是帶有負面意義的。
當用戶說一個品牌很會營銷的時候,很大程度上他們是指這個品牌“只會營銷、只會公關”而不是稱贊品牌“有創意”。
買量作為一種營銷手段而言,確實高效,但對于現在的用戶來說,這種高效反而不是好事。
商家和用戶的屁股,從來就不在一起的。
5
市場上只有買量思維嗎?
嚴格來說不是。
還存在著另一種更為溫和,不傷害用戶的流派,叫做“內容獲客”。
簡單的來說,就是通過生產內容,獲得用戶關注,達成用戶增長。
因為是依靠內容換取用戶關注,因此需要生產優質內容,產生信息價值獲取用戶注意力,比如像公眾號文章、短視頻、綜藝,都是內容獲客的具體表現。
這形式保證了內容獲客背后的生產者對內容的要求更高,且不急于快速變現,因此對用戶也更為友好。
也就說內容獲客是一種“不宰客”的獲客形式,或者說是另一種了解用戶的模式。
買量就像講價硬嫖,內容獲客就像談戀愛。
但要承認的是,內容獲客作為互聯網本身變現方式之一,在主流市場是難以跟“買量獲客”相抗衡的。
因為產出信息價值這一件事本身就具有非常高的難度,做內容要是有方法論批量復制,早就是資本的天下了,但現實是,就連資本也沒法定向生產爆款,這代表的是生產端的問題。
另一方面,內容獲客作為一個產業而言,其變現路徑非常的不明朗,因為用戶是看你的內容關注你,不是看你的廣告關注你,所以當你積累了一堆用戶之后,如果不變現,你在用愛發電?
這兩點的存在,注定了內容獲客作為一種營銷方式而言,是更優質但也更難實現。
這條道路上躺滿了尸體都涼了的前輩。
敢挑戰內容獲客的,不知道該說聰明還是愚蠢。
只不過,難,也不代表沒有人做。
6
典型的內容獲客是,許多的頭部主播在直播的時候,都會加入一些更為“綜藝”的方式,比如邀請網紅、明星進行客串,以此對內容進行豐富,增加直播的趣味性,這是在對內容獲客進行嘗試。
但這種嘗試依然以帶貨為主,明星網紅客串這些內容性的作用更多的是一個噱頭,或者說是作為一種輔助性的作用。
更進一步、更激進的嘗試就相對的少了很多,幾乎可以說沒有。
但很偶爾的也會看到。
比如說楊超越頭號禿粉牛頓老師,最近在追楊超越的時候,就追到了一檔帶貨直播節目上。
這檔在天貓超市官方直播間上線的,叫做《請您笑納》的直播節目由開心麻花的班底協助進行制作,采用豎屏綜藝的模式進行,節目一共五期,橫跨整個雙十一,每期都邀請了像辣目洋子、楊超越、汪東城這樣的頭部娛樂藝人參與。
整體節目流程上有帶貨的環節,但更多的是以綜藝娛樂內容為主,不論是口播過程,還是節目中的歌舞轉場,都是綜藝的水平。
其中將創意廣告與明星互動的部分進行了融合,不論是前后的喜劇段子,還是綜藝環節設置,都能夠在直播間里無NG的流暢豎屏觀看。
在這個節目中,天貓超市正在摸索貨品種草+段子貨品創意演繹+90秒暴力廣告利益點的完整內容格式。
利益隱藏在內容中,且占比非常低,基本不影響內容輸出。
從這檔節目的形式和流程設置可以很明顯看出,天貓超市做這個節目核心目的并不是帶貨,而是用內容了解用戶。
首先,天貓超市的核心用戶肯定不是我這種老糙直男,雖然我在天貓超市花了不少錢,但像我這樣天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生活用品全靠貓超解決的男性是少數,個例不能代表比例;
更不是牛老師,牛老師只是楊超越和生發劑的核心用戶;
真正的核心用戶其實是那些習慣網購,熱衷于幫自己、幫家人打點好生活的女性用戶。
天貓超市的核心訴求,是用內容吸引并服務那些喜歡看輕度綜藝的核心用戶。
天貓超市希望用這種新形態的直播給用戶,給大眾,給那些時刻關注天貓超市的核心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
期望你來看看,來逛逛,開心了下一單,不開心了也下一單。
在《請您笑納》這檔節目中,天貓超市并不以GMV作為主導,實時在線人數、平均在線時長、互動量、新老用戶構成比例等數據,才是他們認為的內容方向上更重要的參考指標。
不指望大家買,但很指望知道大家在想什么。
哪怕是挨罵,也想知道在哪里挨罵。
數據才能說明問題,沖動消費并不解決用戶粘性。
這個節目是一次在這個年代罕見的不那么功利性的營銷嘗試,或者說,更加長線。
為什么天貓超市要做這樣一種嘗試。
除了對用戶體驗的提升之外,更可能的是出于對未來直播模式的一種探索。
就目前而言,買量營銷是主流,是一種更成熟,變現路徑更清晰的獲客方式。
但對于大眾,對于現在市場的消費者來說,這種模式不過是一種無可奈何的選擇,而且買量是有紅利期的,你耍我可以,但注意次數。
許多的用戶在這種營銷的圍追堵截之下,心里是憋著火的,而當有人做出不一樣的內容,不再用稀爛的營銷糊弄用戶的時候,他們迎來的可能是用戶的報復性喜歡。
天貓超市希望成為被報復性喜歡的那一個,希望能用自己探索出的創新模式為商家賦能,為用戶服務,這是他們潛藏在這一步微小嘗試下的野望。
另外比較現實的是,作為淘內這次雙11TOP30的億元直播間之一,天貓超市本身有成績也有底氣做這樣的嘗試。
短期不求回報,只想了解用戶。
長線策略下,不那么功利的去做一些事情。
我知道,肯定會有人說,在直播已經成為紅海的時候,在各種直播噱頭已經用盡的時候,天貓超市的投入只能成為紅海又一個無聲的入局者。
但實際上直播帶貨并不是紅海,買量直播是紅海,而內容帶貨并不是。
就像10年前的手機市場一樣,群雄混戰,小米入局,那時候安卓手機已經出現了3年多了。
那時候手機市場是紅海嗎?
是,那時候是山寨機、高價低配的紅海。
而對于性價比產品,對于真正好用的手機產品,依然藍海一片。
幾年之后,性價比市場進入紅海,而小米則做出了第一款量產的全面屏手機,開啟了手機市場下的另一片藍海。
大眾市場上從來不缺下一個入局者,缺的只是有價值的產品和內容。
當有人能突破“紅海”的限制,做出用戶需要的內容和產品的時候,紅海,實際上只是一片被掩蓋的藍海。
“紅海”所造就的是另一種“紅利”。
只是要摘取這個紅利,很難。
7
在天貓超市的這幾期直播中,可以看出內容獲客跟帶貨的結合目前還非常的不完善,主要問題在三點:
第一點在于內容質量的把控。
如果要依靠內容進行獲客,就必須要生產出讓用戶喜歡的內容,而用戶喜歡是一個非常復雜而寬泛的概念。
怎么保證大多數人喜歡是一個關鍵問題,這對內容質量和內容團隊的制作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特別是當內容出自一個非內容平臺的時候,難度直接翻倍。
非內容平臺代表平臺自身缺乏內容制作經驗,同時又要兼顧其他的業務方的訴求,市場部門說我懂業務,聽我的多給業務引流;
品牌部門說我懂品牌,聽我的加入品牌宣傳;
媒體部說我懂宣傳,聽我的加點pr向的宣傳;
誰都參與的結果,是誰都不負責任,最后出來的只能是四不像。
什么都要,最終的結果一定是什么都沒有。
內容創作,不能自嗨,更不能毫無堅持。
解決方案很簡單,自己來。
如果是其他平臺和開心麻花合作,往往是開心麻花里面的幾個大IP請過來賣臉就好了,在這個明星熱衷直播間打工的年代,這是最簡單的。
但這還是買量,買的是明星的流量。
天貓超市的選擇是,與開心麻花的運營,策劃,編輯團隊,進行內容共創。
我不想賣臉,我現在不想要你的錢,我想將心比心。
為什么很多短視頻老鐵賣的東西嚴格來說毫無競爭力甚至是智商稅,但是消費者還是愿意買?
因為我信任你,就這么簡單。
第二難點在于平臺屬性。
每個平臺都有自身的屬性在那里,有的是社交平臺、有的是內容平臺,有的是電商平臺。
做內容的怎么讓用戶買東西是個問題,而做電商的怎么讓用戶看內容同樣是個問題。
上電商平臺看綜藝,這是一件非常割裂的事情,因為這件事情本身跟用戶需求是對沖的,就像你在逛超市的時候不會想在那里看電影一樣。
如何消解這種割裂感,讓用戶跨越平臺屬性消費內容,這對節目的策劃、運營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上天貓超市看綜藝,這種聽起來就搞笑的事情,到底如何讓用戶肯進來笑出來,這是整個品宣上的挑戰。
第三點在于內容和植入的平衡。
盡管天貓超市做的這個節目以內容為主,但做內容獲客,依然需要植入,如何做好內容跟產品植入的平衡又是一個難題。
廣告、植入太多會影響用戶的內容消費體驗,如果全都是廣告和植入,忽略內容,那這就是一檔純粹的直播帶貨而已。
如果完全沒有廣告沒有植入,則平臺沒有盈利點,那這個節目也不應該叫帶貨微綜藝,這就是綜藝,也不應該上線在天貓超市,應該上線在視頻平臺。
內容跟盈利的平衡對整個節目從策劃,到運營,到整個平臺的內容產出能力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這些問題,到目前為止整個市場上都沒有一個成熟、明確的解決方案,包括天貓超市《請您笑納》的這個節目也依然是在尋找,他們也在努力的,想做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因此天貓超市做這個豎屏直播的節目,我覺得更像是一次試水,一次探索。
他們知道這樣的內容形式現在還很難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因為沒有經驗可以模仿,沒有模板可以復制,也沒有標準可以參考,甚至連一個變現獲利的鏈路都不清晰。
但為了更長久的將來,天貓超市依然做了這樣一次嘗試,即便這件事困難重重,也很難獲得像“一波節目直接帶動幾個億銷售”這樣普遍認知里的成功,但天貓超市有余力去做這樣的嘗試,從長遠看來這也是一件它必須要去做的事情。
因為探索本身,有時候就是一種答案。
哪怕答案是不可行。
8
每一次風口來臨都會讓一波人原地起飛,也會有更多的人追趕風口,把風口堵得死死的。
讓風口變成人墻,把藍海變成血海。
共享經濟是如此,買量營銷也是如此,時代的每一次改變皆是如此。
但這種圍堵風口的行為,有時候也會造就新的風口。
總有人,能夠在一個大眾認為已經被過度開掘的的領域中,挖掘出新的價值。
市場潮起潮落,風口去了又來。
誰能在追隨風口的大潮下,逆流而行,創造屬于自己的價值,那么,他才真正的擁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這當然非常難,但正因為追隨沒有困難,所以探索才更有意義。
而勝利,是做正確的事情自然而言的答案。
-----------------------
公眾號:半佛仙人(ID:banfoSB)
B站:硬核的半佛仙人
微博:半佛仙人正在裝
知乎:半佛仙人
這是一個神奇的男人,你完全猜不出他會寫出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