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深燃(shenrancaijing)原創,作者 | 黎明,編輯 | 魏佳,授權轉載發布。
一場針對中國互聯網巨頭的反壟斷風暴正在醞釀,而且這次動真格了。
11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要加大對互聯網巨頭涉嫌壟斷的調查和監管。消息一出,港股互聯網巨頭股價集體大跌,當天美團跌超10%,京東跌超8%,阿里跌超5%,第二天美團、阿里、京東均跌超9%,騰訊跌超7%。
“反壟斷的劍,終于要落下了。”一位關注二級市場的投資人說。
壟斷,這個在西方互聯網世界里時常被提及的詞匯,過去在國內出現的頻率并不高,即便一些互聯網巨頭如阿里和騰訊已經合計超萬億美元市值,一些新興巨頭如美團和滴滴,已經占據超過七成市場份額,人們也很少意識到這背后的問題。
中國市值排名前十大公司
制圖 / 深燃
截至11月13日,中國前十大上市公司(按市值排名),互聯網公司占了五個,剩下的是茅臺、中國平安和三大國有銀行。隨著股價上升,美團市值已經超越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銀行,拼多多和京東超越了農業銀行。
這些互聯網巨頭在加速膨脹,挑戰壟斷的邊界。
壟斷會帶來很多問題。今年有兩起事件,加深了業內人士對壟斷問題的擔憂。一是年初的“美團商家四月圍城”,全國上千家企業抱團要求美團和餓了么減免傭金,全國最大的地區餐飲協會——廣東餐飲協會向美團“開炮”;二是在11月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上,中國央行原行長周小川對互聯網科技巨頭的壟斷行為發出預警,稱互聯網科技巨頭掌控大量數據和市場份額,形成壟斷抑制公平競爭。
這兩起事件后,人們才反應過來,原來,美團對商家的傭金是可以一直漲的,即便商家在虧錢;互聯網巨頭掌控的那些數據,會成為一種風險因子抑制公平競爭。
引發這些問題的根源,就是互聯網帶來的壟斷。
過去,這些互聯網巨頭喜歡秀肌肉,時不時拿市場份額說事,但如今,隨著反壟斷法規出臺,監管的大刀砍下,一場風暴正在席卷而來。
繞不開的巨頭
從拼多多的挖角,到滴滴發起的價格戰,再到小區里越來越多的美團地推人員,趙武峪隱約覺得不妙:巨頭來搶生意了。
趙武峪是一名連續創業者,2018年入局社區團購創業,當時他的對手是十薈團、食享會、松鼠拼拼等創業公司,2020年,對手變成了美團、拼多多、滴滴、阿里等巨頭。他陷入一種被巨頭圍剿的局面。
兩年前進行賽道探索、風險最大時,巨頭們按兵不動、作壁上觀,現在模式跑通了政府認可了,然后巨頭也來了。更致命的是,他發現很多像他一樣的中小型社區團購項目都消失了。
這只是眾多創業者陷入“巨頭困境”的一個縮影。互聯網巨頭們,把手伸到了太多人的碗里,搶走了太多蛋糕。
細數現在最火的互聯網創業賽道,哪里都有巨頭身影。
比如社區團購,美團有美團優選,滴滴有橙心優選,拼多多有多多買菜,阿里投資了十薈團,同時推出了盒馬優選,騰訊投資了興盛優選和食享會,這都是目前市場上最有實力的玩家。
最近如日中天的新能源造車賽道,中國造車新勢力“四小龍”蔚來、小鵬、理想、威馬,它們背后的巨頭公司分別是騰訊、阿里、美團和字節跳動、百度。其中,騰訊是蔚來第二大股東,阿里是小鵬第二大股東,百度是威馬最大機構股東。
今年融資金額不斷創紀錄的在線教育賽道,已經被巨頭們瓜分完畢。目前未上市公司中估值最高的猿輔導,早已站隊騰訊,騰訊從2016年開始連續投資五輪,且多次領投;估值排第二的作業幫,是百度早年內部孵化的項目,2015年分拆獨立。
更不用說前幾年大火的共享單車創業,現在就只剩下美團、滴滴、阿里這三個玩家,它們的產品分別是美團單車、青桔單車、哈啰單車。至于網約車,滴滴已經一家獨大好幾年了。
在巨頭的推動下,一些創業賽道的市場份額在加速集中,中小玩家越來越少,超大型玩家卻越來越多。從多方混戰到諸侯割據,再到寡頭壟斷,巨頭的手把控了創業這艘大船的航向。繞開巨頭去創業,在今天的中國互聯網變成了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不公平的地方在于,巨頭可以不斷擴張,不停搶走創業者的生意,但創業者打不進巨頭的地盤。
騰訊用微信和QQ,占領了中國10億網民的手機,過去那些創業做社交產品,試圖挑戰騰訊社交老大地位的公司,大部分都失敗了。最典型的是2019年社交領域的“三英戰呂布”,快播創始人王欣的馬桶MT、羅永浩的聊天寶、字節跳動的多閃,三款產品在同一天發布,對微信進行圍攻,但尷尬的是,它們的分享和邀請鏈接很快就被封殺了,挑戰以集體失敗告終。
今年6月聽到滴滴入局社區團購的消息時,趙武峪感到不可思議。因為無論從業務屬性,還是從產品形態上,滴滴跟買菜都沒有直接關聯。滴滴已經在國內的網約車賽道占據了壟斷地位,最巔峰的時候,滴滴的市場份額超過90%。但就是這樣一家業務高度集中的公司,也開始做起自己不熟悉的買菜業務。
巨頭成了互聯網創業者不得不面對、再也繞不開的難題。
巨頭壟斷傷害了誰?
跟趙武峪堅持在社區團購創業的執著不同,一位做直播帶貨的創業者,在今年初跨界切入社區團購,他原本的計劃是拿一筆風投,做成一門小而美的生意,但調研完市場,他改變了主意。
投資人問他,“美團拼多多阿里都在做這事,你拿什么跟它們打?”他答不上來。仔細琢磨之后,他放棄獨立發展,打算找某個巨頭融一筆錢,借助巨頭的資源,抓住時間窗口迅速把項目做大,然后賣給巨頭套現。
思路轉變后,他反而覺得輕松了。他對深燃分析:模式都是現成的,照抄就好,也不用再去搞什么創新、嘗試新鮮玩法。曾經被他稱之為“改變世界”的創業想法,變成了現實中的金錢買賣。
某種程度上,互聯網巨頭正在讓買賣變得容易,讓創新變得困難。
競爭環境則在不斷惡化。巨頭消滅了大范圍的競爭,但帶來了局部的站隊。
一位美團外賣商家對深燃說,過去幾年他經歷過多次美團外賣和餓了么的二選一。美團外賣的市場經理曾多次勸他簽獨家,并口頭承諾只要簽獨家,未來可以保證傭金費率不漲。餓了么的市場經理則對他承諾過,可以提供一筆大額貸款,前提是簽獨家,并要有一定額度的包銷。
面對兩大平臺的同時示好,他看到的卻是站隊的經營風險:跟任何一方簽獨家,都會得罪另外一方。“會被另一方封殺,比如你的店鋪排名靠后,用戶搜不到。”他不想卷入巨頭的博弈游戲里,但他沒有辦法,因為離開這兩個平臺,他還能去哪呢?
更多的中小商家則處于毫無話語權、甚至任人宰割的狀態。
近日,有數據顯示,美團外賣和餓了么平臺占據了國內外賣市場95%的份額,雙寡頭格局已經成型。但過去幾年,外賣平臺對商家的傭金費率,則一直在上漲。有商家向深燃透露,從最初的8%,到2018年前后的16%,到現在部分地區的20%,美團外賣的傭金率已經觸達到一些中小商戶的盈虧線。所以在今年3月疫情期間,很多商家跳出來舉報美團外賣,指控突然提高傭金、壟斷經營及不正當競爭。
如果說這些商業層面的競爭還離普通用戶比較遠,那么因為壟斷而帶來的數據安全和隱私問題,則在危及每一個聯網的人。
有人舉了一個極端的例子,一個普通網民的日常,可以全部在一款APP上進行,比如支付寶。打開支付寶APP,你可以點外賣、買菜、逛淘寶、看直播、訂酒店、訂電影票、打車、坐地鐵、掃健康碼、付錢……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沒關系,系統會自動給你推薦,保準有一款產品讓你滿意,你即便沒有錢也沒關系,支付寶花唄可以提前預支,借唄可以借錢給你。
這些超級APP看起來無所不包、無所不能,它們甚至比你都要更了解自己。它們知道你買過什么,知道你住哪里,知道你有多窮,甚至知道你長啥樣。尤其是開通了人臉支付的人,你的一舉一動,都在這張“網”里。
一個始料未及的例子是,疫情期間,很多常年未抓獲的逃犯主動自首,因為離開了健康碼,他們寸步難行,而一旦打開健康碼,就要上傳人臉數據和行動軌跡,逃無可逃。
大數據時代,“裸奔”正在逼近。
至于曾經多次傳出的大數據殺熟,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一些掌握了用戶數據的超級平臺,掌握了算法,掌握了定價權,制定霸王條款,就像是掌握了生殺大權。
壟斷是如何產生的?
巨頭跟壟斷不能劃等號,但壟斷往往由巨頭引起。
以BAT為代表的第一代互聯網巨頭,形成的是天然壟斷。
十多年前,百度、阿里、騰訊三分天下,分別拿走了搜索、電商、社交這三塊超級蛋糕。當時互聯網遍地黃金,缺的是有能力去撿黃金的人,而谷歌被攔在國外,淘寶擊敗了ebay,所以BAT崛起了。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百度=搜索,阿里=電商,騰訊=社交,沒有什么力量能夠打破這種格局。即便是BAT自己也不能,因為先發優勢太明顯。
百度曾經一度想要做電商,還曾放言三年內打敗淘寶,但從百度有啊,到樂酷天、愛樂活、耀點100,百度做電商屢戰屢敗,根本威脅不了阿里。阿里曾經想要做社交,馬云舉全司之力推社交產品“來往”,但并沒有掀起多大風浪,鎩羽而歸。在各自的基本盤業務上,BAT死防嚴守,容不得對手進犯。
這種局面直到后來BAT打響代理人戰爭才得到改變。騰訊扶持了搜狗搜索,投資了京東和拼多多,在鐵板一塊的中國互聯網地圖上,撕開了一道口子。
但新的問題隨之而來——互聯網大并購,又催生了合并壟斷。
2015年前后,中國互聯網掀起一場史無前例的并購大潮。美團、滴滴、攜程、58同城,這些互聯網垂直領域的超級霸主,都是在那場并購潮中誕生。
美團合并大眾點評后,成為千團大戰后唯一的幸存者,掌控了互聯網本地團購市場;滴滴先是合并快的,后來又合并Uber中國,一舉拿下國內90%的網約車市場份額;攜程合并去哪兒,在線旅行賽道就剩攜程一家獨大;58同城合并趕集網,分類信息網站的戰爭結束。
這幾起大并購之后,中國互聯網地圖被分化,一些垂直領域的巨頭跑出來,形成了新的更細化的壟斷。今年,騰訊又主導了虎牙斗魚的合并,一統游戲直播江湖。
巨頭們達成了一種默契:用合并來結束戰爭。“這是結束戰爭的好辦法。”姚勁波在58趕集合并時說。
合并的前提是基于共同的利益,或者是共同的股東。以上四起超級大并購,背后都涉及到一個共同的股東——騰訊,在合并前,騰訊投資了它們。某種意義上,市場經過多輪洗牌,形成雙寡頭格局時,騰訊推動了合并的發生。
但是問題來了,當騰訊和阿里同時坐在談判桌上時,合并又該如何進行?
合并的可能性不存在,于是超級巨頭的代理人戰爭又打響了,中國互聯網進入代理人壟斷時代。
美團和餓了么,瓜分了中國整個外賣市場,但是誰也打不死誰,誰也合并不了誰;美團收購摩拜后,美團單車、青桔單車、哈啰單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騰訊同時投資了京東和拼多多,把電商的使命交給它們去完成,側面狙擊阿里。
這些代理人背后都站著騰訊或阿里,它們以一種相互制衡的方式,聯合壟斷了市場。已經沒有縫隙再留給創業公司,創業風口變成了巨頭游戲。
一位投資人對深燃分析,巨頭游戲里,大家相信的是規模、速度、增長,相信大而不倒,大到能夠制定游戲規則,由此造成了風口現象。
大部分有壟斷傾向的巨頭都是“平臺型”企業,比如美團、滴滴、阿里、拼多多、京東、螞蟻、攜程、貝殼。平臺經濟具有天然的網絡效應,一旦形成規模,便可能進入強者恒強、贏者通吃的階段,這為未來的壟斷提供了土壤。
與此同時,資本也在其中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最典型的是滴滴。滴滴是“平臺經濟”的代表,它在短短幾年時間里融資數百億美金,不同背景的投資人瘋狂下注,將它推上風口浪尖。但滴滴對中國網約車市場的掌控,是通過兩起并購實現的,而非業務層面的擴張。2015年滴滴快的合并后,易到用車轉身就向商務部和國家發改委進行了舉報,稱“兩家公司并非技術創新,而是資本融合形成的壟斷”。
很多人不會忘記幾年前的共享單車大戰,但卻不一定了解資本和巨頭是如何影響這場戰爭走向的。
美團收購摩拜時,坐在談判桌上最有分量的人,不是摩拜管理層,而是以騰訊為代表占多數股份的巨頭,以及以紅杉資本為代表各懷心思的風險資本。殺死ofo的,不是殘酷的競爭對手,也不是激烈的競爭環境,而是巨頭和資本爭執不下的一票否決權。
在資本面前,創業者變成了博弈的籌碼,變成了牌桌上的工具人。
大刀向互聯網巨頭砍去
平臺經濟就像是硬幣的兩面,在為用戶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壟斷的風險。所以,監管是遲早會到來的事情。
國外已早有先例。
近年來,谷歌、蘋果、Facebook、亞馬遜四大科技巨頭在全球范圍內深陷反壟斷調查。據南都個人信息保護研究中心統計,這些反壟斷調查中,谷歌面臨27起、亞馬遜和蘋果面臨22起、Facebook面臨13起,其中歐盟對谷歌進行反壟斷處罰的金額已經累計超過600億元。
要拆分幾個科技巨頭的聲音,時不時會在美國出現。接二連三的反壟斷調查,讓這些巨頭們應接不暇。
國內針對互聯網巨頭的反壟斷調查,要來得遲一些。我國的《反壟斷法》在2008年8月1日就已經生效了,但時至今日沒有一家中國互聯網公司因為違反《反壟斷法》而被公開查處。即便是2015年滴滴合并快的,然后被易到舉報到商務部反壟斷局,后續也沒有傳出監管部門展開具體調查的消息。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游云庭對深燃分析,國內反壟斷法的實施門檻比較高,如果依靠被損害利益的企業自力救濟(依靠自身的實力解決糾紛)存在法律成本高、舉證難、維權時間長等問題,而現行的行政法規對于行政機關的執法也存在規定不夠明確、效率不夠高的問題。
今年以來,國家開始對互聯網行業加大監管力度。先是在1月,市場監管總局就《<反壟斷法>修訂草案》公開征求意見,明確將互聯網經營者納入監管范圍。然后是11月,《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明確要加大對平臺經濟領域所有市場主體的反壟斷調查,如VIE架構、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問題都要進行覆蓋。
國浩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鄔鈺蓮對深燃分析,國內資本市場對于VIE架構的企業越來越寬容,即普遍采用VIE架構且行業高度集中的互聯網企業有了A股上市的可能性,那么對于經營者集中審查工作也必然需要提上日程。
游云庭認為,接下來的監管方式可能會分四部分:一是拆除壁壘,對已經形成了互聯網企業之間互相不接入不兼容的內部市場保護措施進行干預;二是加強對兼并的監管,比如滴滴對uber和快的的合并、騰訊組織的斗魚虎牙合并,這種類型的兼并也會受監管;三是對大企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侵害平臺內企業和小企業權益的行為進行監管;四是對很多的協同行為,比如同一個公司投資的數家公司,或者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協同行為進行監督。
監管已經在路上。但值得注意的是,監管不等于打壓,而是為了規范,為了長期的健康發展。
“長期來看,指南的出臺,會讓市場競爭更公平,會對領域之內每個市場競爭參與者都有好處,所以是對所有市場內競爭企業的利好。”游云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