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張盈華
11月9日,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朱銘來教授研究團隊及特邀課題評審專家一行赴國內領先的健康保障公司水滴實地考察調研,并召開了“商業健康保險、醫療互助、大病救助保障功能和協同效應研究”階段性成果展示研討會。
水滴公司創始人兼CEO沈鵬作了致辭,他回顧了創業歷程,分享了當時如何從需求側進入一個巨頭還看不上的市場,并通過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服務創新,不斷拓展增量市場。“我們以數字普惠理念,覆蓋了更多下沉市場保障意識較弱的群體,并用科技創新助力廣大人民群眾用更低的費用享受更好的診療。”沈鵬說道。
中國社科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張盈華對水滴的創新實踐表示了肯定,“包括水滴在內的這樣一個補充保障的閉環生態系統對多層次醫療保障意義重大。”
在張盈華看來,以社保為第一支柱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已初步建成但“跛行”。與美、德等發達國家相比,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存在,基本保障里的漏缺、補充保障覆蓋面小,兜底保障度低,這需要社會力量賦能,網絡互助、大病救助、普惠保險如何跟社保融合并緊密鏈接,以放大整體制度的效能,在這方面,水滴可持續的閉環生態是個很好的方案。
截止目前,水滴籌已為大病患者籌得330億元的醫療救助款;水滴互助累計救助家庭超過1.4萬個,累計發放互助金超過17億元。
南開大學報告顯示,水滴已形成了“籌+互助+險+藥”為軸心環環相扣高速運轉的正向飛輪。水滴籌、水滴互助、水滴保險、好藥付之間的協同效應不僅僅是導流的價值,更重要的是基于海量數據及用戶需求,去開發更深度的個性化、定制化產品,填補健康保障的巨大缺口。
“水滴模式或已成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的加速器。”張盈華總結道。
會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助理王國軍、中國政法大學中美法學所副所長何啟豪、北京工商大學保險專業副主任宋占軍、南開大學朱銘來等專家也分享了他們在生態協同效應、社保商保角色定位及融合、互助創新實踐與監管等領域的思考與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