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半夜放水(ID:wobushikol),作者:晴矢,授權轉載發布。
上周末,微商大佬龔文祥在一個公開會議上說:
“我們公司5個人,一年可以賺5000萬!”
“我做視頻號只有一萬多粉絲,已經變現100多萬!”
“不要談什么長期主義,我是短期主義者”
是不是有些顛覆認知?
今天主要聊一個問題:什么樣的模式可以持續的賺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理解,在現在這些互聯網平臺上創業,商業模式是如何形成閉環的。
我給一個很抽象的路徑:流量——轉化——交付
我看了幾年很多在新媒體平臺上創業的團隊,有內容做的很好的,但是最后還是倒閉關門了。
其中不光有那些一門心思搞優質內容的,也有一些剛開始轉化做的還不錯的,但是他們也沒能持續生存下去。這是為什么?
答案是:沒有完成持續的核心交付。
想賺快錢的人,最終往往都賺不到錢。
一、流量
新媒體大概是從微博時代被人提起來的,而新媒體和傳統媒體最大的不同,就是內容可以很低的成本進行傳播,然后拿到平臺巨大的流量。
一般來說,我們看到一個平臺有機會,這個機會主要體現在流量巨大這一點上。比如抖音,系統分配的流量足夠大,大到一個視頻最多能給幾千萬播放,而視頻的制作成本還很低,這對很多人來說就是一個機會。
在絕大部分平臺上,流量的載體都是內容。可以說,內容的質量決定了流量的大小。
但新媒體的內容,和以往傳統媒體的內容有非常大的區別。
傳統媒體以“我”為出發點,只做自己能做的、喜歡做的內容。
新媒體以“用戶”為出發點,做用戶喜歡看的內容。
角度不同,立場不同,最終的結果就不同。
內容即產品,這是現在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必須要有的重要認知。好的產品經理,就應該是一個「用戶的代言人」。
我說一句價值觀非常不正確,卻非常有價值的話:
“用戶就是傻B。”
先別噴,這句話的意思不是歧視用戶,而是說產品如果針對的人群非常廣泛,那么就應該按照「木桶理論」,根據下限去設計內容(產品)。簡單點說,就是把用戶當傻子去設計。
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
為什么我們看抖音的時候,覺得有些內容真的非常非常非常的「尷尬」和「弱智」,但是這些視頻卻隨隨便便拿到數量逆天的播放量?其實就是因為這些內容是奔著滿足絕大部分心理需求去的。
如果你的內容不講人話,兩三句就冒出來個英文或者專業名字,那么在公域流量巨大的平臺上,你是沒辦法拿到理想的流量的。
但是,很奇怪的是,為什么很多做抖音內容很厲害的人,都不賺錢呢?
答案是沒有設計轉化流程。
二、轉化
轉化,簡單點說,就是你的用戶或者客戶,因為某樣東西,把錢付費你。
首先強調一點,不是所有的流量都有變現價值。這點在流量圈已經多次驗證了:泛粉的價值非常低。
而抖音很多數據很好的賬號,連「泛粉」都算不上,最多只能算「泛流量」。
為什么一直強調做人設IP,而且要做垂直領域的IP。
因為有流量的不一定是IP,有留量才是IP。
100萬流量,不一定比1000個鐵桿粉絲有價值。為什么做微商的小學畢業的寶媽比抖音頭條幾百萬粉絲的大咖更容易賺錢?因為留在微信里的好友都是留量。
龔文祥強于轉化,是因為他的目標就是賺錢。而他做自媒體,無論是公眾號還是個人微信,以及現在在做的視頻號,只為了吸引一群人:想賺錢的人。
這類人群的變現價值極高,這也是龔文祥視頻號粉絲只有一萬多,變現卻能接近200萬的原因。
當然,他變現的那部分流量,很有可能不是視頻號帶來的新增流量,而是本來就沉淀在他自己個人號的私域流量——留量。而視頻號,只是再次提供了一個可以變現的產品。
普通人想發財,傳統企業想轉型互聯網,白領想找副業,創業者想找新風口。賺錢的機會一直都是剛需。
而視頻號可能是目前最適合微商再次崛起的機會(詳情可以看上一篇文章:短視頻下半場,視頻號即將爆發的11大變現模式(萬字長文))。
龔文祥說他自己是短期主義,但是實際上,他也在做長期主義的事情:給想賺錢的微商賣機會。而從他的行動來看,他的交付做的不錯。
很多人在互聯網平臺里抓住一個機會,利用黑科技、騷操作,可能在很短的時間里,就能賺到很多錢。但是這其中,大部分人都很難持續的賺很多錢。
這篇文章就試圖回答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交付。
三、交付
交付的主體是什么,無非就是兩種:產品和服務。
產品和服務有什么區別?
生產流程和交付流程不是同時進行的,就是產品。
生產流程和交付流程是同時進行的,就是服務。
2019年中開始的dou+帶貨流,利用資金杠桿和降低視頻制作成本,很多團隊甚至能達到月傭金過百萬的水平,但是卻難以持續這個水平。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賣的貨真的很垃圾!
可能賣99塊的洗面奶,成本只有幾塊錢,傭金可以給70%以上。看視頻內容,這個洗面奶能達到的美白、凈膚這些功能,實際拿到手后都沒有。
真正的長期主義,最重要的就是做好「交付」這個環節。
之前有個詞出現頻率非常高:流量變現。
無論是微信、微博還是抖音、快手,只要方法對,拿到流量都是非常容易的。而其中大部分人,都沒有能力做出一個好的產品和服務。
所以快速變現,選擇高傭金但是質量很差的產品和課程去賣給用戶,就變成了一個很普遍的模式。
以這種模式作為變現手段的團隊,抗風險的能力都比較差。
當交付不夠好的時候,留量也會變成流量流走。
當然現在很多新媒體公司還能賺錢,這是因為還能做增量,新增的這部分流量還可以再轉化。但是如果不注重交付,增量不能完成到留量的轉化,就會形成一個怪圈:
越做增量,越難增長。
一個人如果成功過,那么他以往成功的經驗,就會成為未來最大的畔腳石。
流量型玩家賺錢的原因,是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獲取到很大的流量,然后找利潤率高的產品去做轉化。
流量、轉化這兩個環節的優勢,反而成了無法完成優質交付的劣勢。
該做點有價值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