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11 月 19 日 - 20 日,第四屆 EmTech China 全球新興科技峰會于蘇州市相城區圓滿召開。作為在全球享有盛譽,以權威見解臨摹科技的盛會之一,《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的 EmTech 系列峰會已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會議風向標。今年,EmTech China 2020 繼續以技術與商業的結合為主線,數十位世界頂級科學家、海內外院士、商業領袖、科創精英將蒞臨現場,探討新興科技發展現狀及其為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此外,《麻省理工科技評論》“50 家聰明公司” 2020 年榜單也在現場重磅發布。
EmTech 原意為 Emerging Technologies,即新興科技。是由《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開發的全球頂級新型科技峰會之一,至今已在全球范圍內舉辦了超過 20 年。EmTech 首次落地中國以來,已成功舉辦三屆,以技術與商業的結合為主線,EmTech China 旨在通過演講嘉賓的梳理與分享,幫助大家快速梳理顛覆性新興科技,從而更加從容地面對這個科技全面爆發的時代。
本次峰會所在的蘇州市相城區正在積極打造全國領先的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科技金融、智能駕駛、先進材料、生物醫藥六大未來產業高地戰略,與《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核心關注的領域高度契合。
近年來,蘇州相城區憑借深厚的文化底蘊、優越的地理位置、獨特的交通優勢、雄厚的產業基礎、開放的政策環境,正以銳不可當的勢頭發展成為下一個長江三角洲區域高端科技創新的樞紐中心。2019年相城列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第14位,連續三年獲評市人才科技工作創新進步地區。高層次人才增幅達52.4%,位居全市第一,高企數增幅連續兩年全市第一。目前產學研合作高校100余家,共建創新載體37家,全年國家級眾創空間、省級院士工作站新增數全市第二。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了全球 190 多個國家和地區。通過疫情的考驗,我們也真切體會到了科技帶來的希望之火:大數據快速拆解了病毒特性,人工智能技術助力疫苗和藥物的開發,遠程協作工具保持了社會的有效運轉,智能制造提供了有力保障。科技成為我們面對挑戰的“關鍵之手"。
在這一背景下,本次峰會圍繞 “創新引領未來”、“人工智能‘新基建’”、“未來基石” 、“互聯世界”、“生物醫藥的無限可能” 以及 “技術驅動下的醫療生態” 6 大主題展開,緊扣科技發展脈搏,正面應對全球挑戰,通過重磅嘉賓的分享,為大家帶來最前沿的解讀。
本次峰會大咖云集,中國科學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學特聘教授季維智,麻省理工學院 David H. Koch 學院教授、Moderna 聯合創始人 Robert S. Langer,麻省理工首位華人系主任、國際傳熱學領軍人物陳剛,佐治亞理工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王中林,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馬大為,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副院長 Michael A. Cusumano,光遺傳學先驅者 Edward Boyden,杜克大學教授 Miguel Nicolelis,西湖大學講席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Mohamad Sawan,SOSV 合伙人賓威廉,谷歌大腦高級研究科學家 Azalia Mirhoseini,佐治亞理工學院教授 Gleb Yushin,特斯聯副總裁謝超,Soul Machines 聯合創始人 Greg Cross,武田制藥創新數字策略指揮官 Jordan Brayanov,Wayfair 全球技術主管 Fiona Tan,Insilico Medicine 創始人兼 CEO Alex Zhavoronkov,瑞士科學院院士、洛桑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終身榮譽教授、深圳先進院生物醫藥所首席科學家 Horst Vogel,水滴公司合伙人兼 CTO 邱慧等數十位頂級科技大腦給大會分享科技領域的真知灼見,并帶來最前沿的解讀。
大會第一天下午的議題以 “創新引領未來” 為引展開。相城區委副書記、代區長季晶,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劉慶分別在大會現場發表致辭。
(相城區委副書記、代區長季晶)
(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劉慶)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主編 Gideon Lichfield,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戴瓊海,中國科學院院士季維智等科技領袖分別致辭并帶來報告解讀。EmTech China 往屆的參會嘉賓也通過視頻遙祝本次大會圓滿成功。隨后,科技創新智庫成員聘任儀式順利舉行。
在 “創新引領未來” 這一主題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馬大為,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副院長 Michael A. Cusumano 分別發表主題演講。演講主題圍繞面對疫情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以及企業怎樣通過產品與商業化的創新為自己開辟更廣闊的發展路徑。
隨后, “50 家聰明公司” 榜單正式發布,50 家公司齊聚相城,共襄盛舉。
(“50 家聰明公司” 榜單)
創新是第一生產力,本次大會以探索精神為鏡、以求索態度為引,實現促進社會發展和紀錄科技變遷的完美聯動,用江南水鄉的發展 “軟實力” 映照前沿 “硬科技”,彼此融合,共創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