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十年鋪路
今年是G7創業的十周年。
2010年底,G7第一個產品出爐時,同名的G7高速公路還沒動工。今天,這條從京城一路到美麗的新疆、2500公里長的高速公路已經貫通,但G7的物聯網之路好像才鋪了一小段。
好在G7這十年鋪設的物聯網公路,每一寸都不多余。有了這樣的路,讓我們看到:
一家快遞公司分散全國的所有車輛,可以在一個系統里調度;
一家牛奶廠的酸奶從工廠到用戶手中,全程溫度實時監控,確保酸奶的溫度時刻保持在4度;
一家化工廠的車隊,360度安全感知全年零事故;
一個物流公司的幾百個駕駛員,用發動機數據改善駕駛行為,油耗降低10%;
一個長途司機,即便開到遠在國境線偏僻縣道的無人值守加油站,也可以不用現金,用二維碼記賬就能加滿質量可靠的油品。
......
這些事情大多都是G7第一個在中國實現的,基于同樣的原理:依托物聯網技術,提升了物流的效率和安全。這需要把硬件、軟件、算法、數據、服務、運營整合在一起來突破現狀。過去的十年,就是我們先后找到7萬個客戶,把這樣的事情做了七萬次。
回首十年創業,G7經歷的挫折和失敗比成就和自豪多得多。而所有的教訓都指向一個點:我們往往會因為眼前的發展機遇而陷入急躁,對技術轉化為價值所需要的積累還缺乏耐心,對未知領域還缺乏敬畏。而最終,事實都會告訴我們,好產品沒捷徑,永不停歇持續改進,永不滿足深入挖掘,就是物聯網技術創造生產力的唯一正確姿勢。十年磨一劍,慢就是快。
好在這十年里,G7沒干別的,就是堅持物聯網改變物流效率和安全這一個方向,這讓我們一不小心,成了全世界連接卡車數量最多、覆蓋物流要素最全的產業物聯網技術平臺。
2020年8月2日21點15分30秒的G7物聯網平臺
有結果的技術、有靈魂的團隊、有格局的朋友圈
2017年以來,G7開始加速發展,平臺流水從億飆升到了百億的數量級。這一方面是源于在物聯網技術上的持續投入和業務的規模效應。更重要的是G7的體系開始形成更有力量的良性循環。
首先,G7一直堅持「物聯網創造生產力」的理念。為了克服物聯網技術鏈條長、迭代反射弧漫長的獨特困難,我們對服務模式做了徹底的升級——從「按使用付費」升級到「按結果付費」。用兩三年時間,我們成功創造了安全管家、網絡貨運及智能裝備三大核心業務。這種技術與價值結果直接閉環的服務方式,極大提升了G7方案、數據及算法的迭代速度,也大幅度提升了G7的客戶價值。
能夠完成這種基因重構級的重大升級,完全是因為創業團隊的重大升級。新一代的創業伙伴組合是耐心又厚道的一群人,我們共同創造了彼此坦誠相待、鄙視平庸、鄙視斤斤計較、敢走夜路、相互激發極限突破、胸懷產業未來格局的團隊氛圍,這種氛圍又進一步吸引不同領域有靈魂的領導者和有堅持的專家源源不斷走進G7,大家一起做有長期價值的事情。
內外一致,我們以交十年朋友而非做一兩筆交易的認真心態來與人相處,讓我們擁有了多年來持續堅定投資G7的杰出股東,一起設計創造未來的全球頂尖戰略伙伴,以及七萬多個信任G7跟我們一起不斷探索物聯網新價值的長期客戶。
G7要做的事很難,但有靈魂的團隊,極限追求有結果的技術,真心結交有格局的朋友圈,讓G7不斷迎難而上。
未來五年產業升級的主旋律: 物聯網與交易交付的深度集成
過去十年,移動互聯網改變了消費習慣和物流效率。用戶上午在電商平臺下單,下午就能送到。但這種改變遠未波及擴散到大部分基礎產業,許多產業的運營水平還相當原始。在廢品回收站的一噸廢鐵,要晃晃悠悠走上至少40天才能運到鋼鐵廠;盡管許多礦井的自動化已經武裝到牙齒,但煤礦老板至今仍要拿起桌上的望遠鏡,觀察遠處坑口排隊的貨車長龍是一公里短還是五公里長,以此來決定明天該限產還是漲價;盡管政府安全監管不斷加碼,貨車通過密集的國道仍然是當地老人孩子最大的安全威脅,重卡司機依然是中國危險程度最高的職業之一......
G7的過去十年,經歷了物聯網為產業服務的孕育過程。而今天,物聯網的服務能力已經成長到開始加速改變這一切。
未來五年,供應鏈將與物聯網深度集成。產業伙伴間復雜的交易確認、貨物交付、支付結算的全過程都可以被實時數字化,供應鏈的資金周轉效率將會從按月計變成按小時計,物流交付效率會從大量依賴人重復簡單勞動到以AI自驅動為主。
未來五年,物聯網將滲透到各種物流中的工具資產,車輛、箱體、托盤等都將逐漸轉化為擁有聯網、計算、學習能力的智能裝備,直接與企業的運營管理系統連接在一起,為企業提供平臺化的即插即用的智能資產服務,大大改善資產效率。
未來五年,物聯網數據及算法的不斷積累,運輸安全的決定性因素將逐漸從司機轉移到AI上。每年數萬人的龐大傷亡數字將降低一個數量級。
未來五年,產業升級的主旋律就是物聯網與交易及交付的深度集成。但技術革命從來不會自動發生,G7永遠應該是那個突破極限、跨越最難障礙走出第一步的人。
翟學魂
2020.8.2 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