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不愛講道理(ID:norule_hu),作者:胡晨宇,授權轉載發(fā)布。
直播間的狗血劇情,一點不比電視劇里少。
脫口秀新人李雪琴,雙十一期間就感受了一把直播帶貨造假。
一場直播一共311萬觀眾,結果只有11萬真粉,剩下都是機器人。
真的是播了個寂寞。
知道直播間有水分,這一點不帶干貨的也是厲害。
但也沒辦法,直播看似繁榮,可90% 的流量集中在幾個直播寡頭手里。
再加上今年雙十一淘寶還狂推明星直播間,給流量明星導平臺流量,大小主播貧富差距更大,你這讓別人咋玩?
當然也不是毫無機會,微信直播崛起,意味著新的流量入口和新的打法;
如果我們還用之前直播的那套來搞,很可能水土不服。
今天這篇文章,咱們就聊聊帶貨的2種邏輯,以及私域直播可能需要解決的問題。
01
賣場式帶貨
提到直播,大家的第一反應,多半都是那種甲亢式直播。
管你是明星還是素人,一到直播間,就和打了雞血一樣,大喊著“只要 XXX,還送 XXX 個小樣,限時 XX,搶完就沒了”,作為粉絲,咱們買就完了。
而直播間之間的差異,無非是誰家價格更低。
這是什么啊朋友們?——這不就是大媽逛商場嘛。
大媽們今天去大潤發(fā),明天去萬達,后天去 Costco。
哪里便宜就去哪,價格才是直播間的核心競爭力。
所以,我管這叫「賣場式帶貨」。
但這種模式門檻非常高。
你想,如果一個賣場要想在產品價格上有優(yōu)勢,其實是很考驗供應鏈的。
知名性價比賣場「名創(chuàng)優(yōu)品」怎么掙錢?
同樣品質的產品,人家賣3塊,它家只賣8毛。
憑什么?就憑名創(chuàng)優(yōu)品全國1000家店,采購量大,它拿貨價只要5毛,別家拿貨就1塊,真實地輸在起跑線上。
所以賣場真正的競爭壁壘,在供應鏈管理上,除了如何控價,還有如何控庫存、控資金周轉率,都是大學問。
想明白這點,就能理解為什么快手帶貨一個辛巴,除了帶徒弟,更多的時間是想方設法去搞自己的供應鏈。
網紅是一時的,但供應鏈是長期的。
只要趁有流量的時候整合好供應鏈,即便未來自己不火了,有新的網紅替代自己了,他們也繞不開找我辛巴拿貨——而對于辛巴來說,不用直播也有人幫自己賣產品,躺賺,它不香嗎?
因此,如果私域里還是做 賣場式 的直播帶貨,除了和明星、KOL們搶流量,還要下血本去整合供應鏈,太重也太難。
那我們該怎么玩?
02
熟人式帶貨
如果把賣場式直播看做是大媽逛商場,那么除了價格,還會有什么影響大媽們的決策呢?
另一個大媽唄——也就是熟人推薦。
張姨用過好,隔壁的李姐馬上會知道。
用個時髦點的詞,這叫內容種草。
如果這時張姨正好去大潤發(fā),李姐說“如果XX搞活動,幫我也買份”,這不是也形成購買轉化了嘛。
我管這種帶貨叫:熟人式帶貨。
這種形式的帶貨其實很常見,各種測評號都是干這個的。
比如:老爸評測,身為一個理工男打入媽媽群,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為媽媽們評測女性產品。
為了推一款去屑控油洗發(fā)水,他會對比19款其他品牌,再號召全網百人參與試用,并把測評過程視頻化呈現(xiàn)出來,最后告訴你 XX 款洗發(fā)水確實去屑效果靠譜;之后再搞場直播專門賣這些種過草的貨,只要價格合適,一定有很強轉化。
而如果賣場式直播來做,主播大概率是花2分鐘把品牌賣點咆哮一遍,剩下的就是“天貓一瓶賣300,今天直播間只要168,還送一個XX,一個XXX,再送3個XXX,總共只有2000份,搶完就沒了,大家準備好,3、2、1上鏈接”。
兩種形式不能簡單說誰好誰不好,都有存在的價值:
熟人帶貨幫你降低決策成本,賣場帶貨幫你省錢;
熟人帶貨適合種草,賣場帶貨適合拔草;
熟人帶貨重內容,賣場帶貨重供應鏈。
兩種帶貨模式也不是涇渭分明,強如李佳琦薇婭,我認為就是通過前期大量的賣場直播,把自己變成熟人。
只不過在過去,內容種草后的拔草效率不高。
比如老爸評測,下血本做的種草內容,只能通過在微信的圖文里賣貨。
但現(xiàn)在有直播后,是能夠定期搞一波大促,沖銷售峰值的。
拔草效率直接起飛。
正是因為有前面的種草,整個直播才能從賣場邏輯,轉為熟人推薦。
價格雖然還是很重要,但不會成為唯一指標。
今年雙11的艾瑞咨詢的一份《雙十一網購消費洞察報告》就顯示,“平臺信賴”已經超過價格,成為消費者網購最主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簡單說就是,靠譜比便宜更重要。
尤其是認認真真做測評、種草多年的內容型 KOL 們,他們的粉絲更不好意思白嫖,怎么也會去直播間還個人情。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內容 KOL,都是種草型的,很多都是娛樂、搞笑、情感大 V,如果他們也要吃這波私域直播紅利,該怎么辦呢?
03
從人到貨
上上周3000w 粉絲的微信大號 夜聽,在視頻號做了首場直播帶貨。
最高在線人數2.2w,一些秒殺產品上架時,甚至直接把微信小商店干崩5分多鐘。
還送出100臺小米手機、20臺 iPad、3臺 iPhone12;
很多商品的價格,比拼多多百億補貼、淘寶雙11還便宜。
你可能會問,這么搞,能掙回本嗎?
不知道,也不重要,因為夜聽真正要解決的,是信任的遷移。
也就是把信任,從人,遷移到貨。
夜聽作為17年現(xiàn)象級的公眾號,這么多年來給粉絲的觀感都是——這是一個陪“我”每晚聊天的情感大叔,粉絲對他有信任,但這層信任是積累在「人」身上的,如果拿來帶貨,信任撐不起來。
前段時間抖音舞蹈紅人「霹靂舞凱凱」,也在視頻號直播帶貨,結果評論區(qū)粉絲就各種吐槽,“我來看跳舞的,結果就這?”,覺得被忽悠了。
夜聽也必須解決這個問題,作為「熟人」的信任是有的,但作為「帶貨人」的信任需要重新建立。
尤其在最近直播翻車屢屢發(fā)生的現(xiàn)在,直播帶貨是有原罪的。
所以夜聽的第一場直播,與其說直播帶貨,不如說是直播發(fā)福利,讓粉絲看到你的誠意。
幾百臺電子產品、比雙11還低的產品價格,前期不為掙錢,就為:
1、走量,給未來的金主爸爸信心;
2、做粉絲的信任遷移,把自己從情感大叔,變成帶貨人。
最后
有人說直播已經是紅海,我認同一半。
基于流量的賣場式帶貨,確實進入紅海;
但基于熟人的內容帶貨,尤其是微信私域內的熟人帶貨,才剛剛開始。
而且長期看,微信直播會成為商業(yè)底層的基礎設施。
工具是為體驗和效率服務,怎么用好工具,而非被工具所困住,才是微信直播需要解決的核心命題。
下一篇文章,咱們就繼續(xù)聊聊,具體該怎么做:
比如,目前微信內的內容呈現(xiàn)形式,又多又雜,光視頻,就分視頻號、公眾號視頻等多個形式,那到底哪種形式的種草效率最高、體驗最好?
以及微信里的私域流量,又該怎么和種草內容、拔草直播做連接?
整個通路需要怎么設計?
風口之下,模仿是容易的,但也很短暫。
探索是困難的,但更有意義。
沒有標準答案的時候,探索本身就是一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