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鋒科技
淘寶網近期發布公告稱,自今年 12 月 15 日起,在該平臺售賣手機的賣家不得發布包含 " 港版、美版、亞太、歐版、日版、韓版、有鎖 " 等非中國大陸版本機型的描述用語。
淘寶此舉,被外界普遍解讀為該平臺開始對水貨手機下達 " 封殺令 "。
在水貨手機市場繁榮期,淘寶曾是其最重要的線上銷售渠道。如今,伴隨淘寶的一紙 " 封殺令 ",市場份額早已大幅萎縮的水貨手機,只能加速離開中心舞臺。
水貨手機市場曾無比繁榮
水貨,指在某國家或地區沒有經過原生產廠家所指定的銷售代理而進行銷售的產品,一般作為走私物品及非正常渠道銷售產品的統稱。
早期走私者為逃避關稅等原因,將國外船運過來的商品用塑料袋等密封好后投入約定的淺海中,再從陸上坐小船到該地點將貨物取走," 水貨 " 一詞因此得名。
改革開放以后,水貨產品開始大量流入中國內地市場,尤以消費電子產品最受歡迎。進入新千年,手機、相機、電腦、汽車等成為水貨市場主要大類產品。其中,水貨手機(功能機、智能機)的需求量驚人,銷售量同樣遠超其它品類。
在功能機時代,有調查數據顯示,2007 上半年,中國內地 " 黑手機 " 銷量達到 2343 萬部,包括水貨手機在內的 " 黑手機 " 占據了內地手機市場約 25% 的份額。
進入智能機時代,水貨手機市場不僅繼續占有重要一席,更迎來了屬于其的發展鼎盛期。
以 2015 年前后為界,水貨手機市場在此前幾年取得大繁榮,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呢?
首先,智能機在中國內地市場的銷量,絕非功能機可比。2015 年前,國際品牌廠商在內地手機市場占有較大份額。國際品牌智能機的市場蛋糕足夠大,水貨手機的銷量也會跟著水漲船高。
其次,蘋果在 iPhone 入華早期推出的一些機型,并未做到內地和全球市場的同步首發。因為存在這個發售時間差,不少嘗鮮果粉會迫切選擇入手水貨版新 iPhone,進而讓水貨市場 " 先聲奪人 "。
對于不少國際品牌 Android 機而言,同樣存在首發時間差的問題,情況甚至可能比 iPhone 還突出,這也讓水貨 Android 機市場有了不斷壯大的沃土。
再者,2015 年前水貨 iPhone/Android 機與對應的國行版本在價格上存在較為明顯的價差區間,很多用戶為了能以更低價格(例如便宜幾百甚至上千元)入手 iPhone 或國際品牌 Android 機,不得已選擇了水貨版本。
水貨手機所擁有的低價優勢,是這一市場能在此前取得繁榮的最核心原因。
最后,伴隨電商平臺的興起,水貨 iPhone 和 Android 機型在線下和線上市場全面開花,共同推動水貨手機市場迎來發展鼎盛期。
需要補充的是,2015 年前蘋果在內地市場的銷售渠道并未全面建立起來,故而水貨 iPhone 一定程度上可以與國行 iPhone 銷售渠道進行互補,從而合力推動 iPhone 在華銷量實現最大化。
水貨手機無法擺脫的 " 原罪 " 問題
即便在繁榮期,水貨手機市場所存在的那些問題不僅沒有減少,反而還進一步凸顯出來。
早在功能機時代,就有媒體用諸如 " 數碼市場遭遇最大黑洞 " 之類的措辭來形容水貨手機的泛濫現象。
而貫穿水貨手機市場發展全過程,出身問題始終是其無法逾越的一座大山。
雖然水貨手機存在本身就洗不掉的走私、逃稅等 " 污點 " 問題,但其在產品層面與同款國行手機并無太大差別,且均屬正品。這就好比你在美國買的正品 iPhone 或三星機型,與在國內買的同款國行機型,硬件層面壓根就無區別或顯著區別,更不可能存在產品優劣之分。
只是樹大招風,當水貨手機成為 " 黑手機 " 陣營的主流、甚至是代名詞時——所有在國內沒有合法身份的手機,也都被納入到 " 泛化 " 的水貨手機概念中來。
理論上,水貨手機只是 " 黑手機 " 陣營中的一員;實際上,不少非法商家打著水貨手機大旗,干的卻是劣質手機的勾當。這些非法商家以次充好、偷梁換柱,用劣質產品來進一步抹黑了整個水貨手機市場。
其實,不管是國行還是水貨手機市場,均存在假冒偽劣、拼裝翻新等非法行徑。但礙于水貨手機本身就存在的 " 原罪 " 問題,加之不法分子更易通過水貨這一灰色交易市場來進行非法經營活動,使得水貨手機的 " 原罪 " 屬性被進一步加重。
所幸,相比功能機,智能機在一體機身設計和防假冒偽劣上可以做得更好,故而伴隨愈加壯大的水貨手機市場,尾隨而來的劣質產品產業鏈并沒有跟著更加 " 猖狂 " 起來。
水貨手機市場開始衰落的征兆
在功能機時代,有關部門還曾掀起過聲勢浩大的清剿 " 黑手機 " 行動,其范圍包括走私、非法生產、經營冒牌、拼裝和翻新手機等。
但對于水貨手機,由于消費者群體存在強大購買需求,銷售渠道方亦存在豐厚獲利空間,再加上一些功能機廠商對其采取無視和默許的態度——三股力量支撐作用之下,這一市場不僅沒有萎縮,反而愈加壯大。
2006 年,更有媒體調查直指,手機廠商的縱容和不作為才是水貨手機泛濫的真正根源。
來到智能機時代后,國際品牌手機廠商相繼全面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國際大廠更是對內地市場消費人群及其銷售渠道建設大為重視,這也徹底改變了其對水貨手機市場的曖昧態度。
針對水貨手機開展的新一輪清剿行動,也更多是由手機廠商來牽頭,其中聲勢最大的非 HTC 莫屬。
2010 年,HTC 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其后宣布推出三大措施打擊水貨 HTC 手機:
不斷建設國行專賣店和品牌專區;
努力實現全球統一定價;
推出專供內地市場銷售的手機。
根據國際經驗,時任 HTC 中國區總裁任偉光認為,全球統一定價是打擊水貨手機最有效的手段。但他亦坦承,與開專賣店相比,實現全球統一定價的實際操作難度也要大得多。
價格差距主要是關稅和增值稅造成的。比如增值稅,香港地區是 0,而內地是 17%,1000 元就要交納 170 元。
產品層面,HTC 嘗試推出專供內地市場銷售的手機,例如其在當時研發國產 TD-SCDMA 機型,以及其它雙模雙待機型,通過通訊制式的本地化設計,力求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國行機型。在國行機型預裝應用的本地化服務方面,HTC 同樣進行了嘗試。
除了智能機廠商開展的各項打擊水貨市場的舉措,運營商合約機市場的發展壯大,同樣可以有力和有效地對水貨手機蔓延進行遏制。其中最經典的例子,便是 iPhone 以合約機身份入華。
喬布斯的 iPhone,不缺硬實力,更不缺關注度。但蘋果想在 iPhone 入華伊始就建立起龐大的國行銷售渠道網絡,這顯然不是一件易事。最可行的策略,就是與既有的大的銷售渠道資源方展開合作,而運營商無疑是最佳的伙伴選擇。
iPhone 被運營商請進中國內地市場的同時,就立馬擁有了極為廣闊的銷售渠道網絡,甚至于運營商還對 iPhone 品牌進行了猛烈的宣傳攻勢,一時間關于國行 iPhone 的廣告鋪天蓋地。
而伴隨 iPhone 4 及其后續機型在內地市場的持續大熱,以及蘋果在華自有銷售渠道(蘋果在線商城、Apple Store 零售店、蘋果授權經銷商等)的建立、第三方電商平臺的興起,最終形成了現在蘋果手機在中國內地線上線下市場多元化、廣覆蓋的銷售渠道體系。
早前幾代國行 iPhone 并未實現全球同步首發,而從 iPhone 5s/5c 開始,中國內地開始加入蘋果新機的全球首發行列,加之在上市初期更為充足的供貨,水貨 iPhone 遭遇沉重打擊,市場占比開始逐漸萎縮。
壓垮水貨手機市場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了早前幾年國際大廠建立內地市場銷量渠道體系、遏制打擊水貨手機產品的各項舉措,水貨手機市場在 2015 年后開始明顯走下坡路——似乎也就成了必然。
有趣的是,壓垮中國水貨手機市場的最后一根稻草,依然出在國際品牌手機廠商身上。因為自 2015 年后,中國內地手機市場已經開始全面轉向國產品牌廠商及其產品主導,即華為、小米、OPPO、vivo 等開始牢牢統治內地手機市場。
除了蘋果一家,三星、HTC、索尼、LG、摩托羅拉、諾基亞等其余所有國際品牌手機廠商在中國內地的市場份額都被擠壓到 "Others 陣營 "。
國際 Android 品牌廠商機型的市場需求和用戶規模,已經跌落到如此境地,連帶著水貨手機產品的市場需求和用戶規模也開始全面萎縮。
對現在的蘋果而言,其也在遏制水貨 iPhone 市場的發展勢頭:
2019 年 7 月,蘋果突然出手封殺了公認最完美的 ICCID 卡貼破解方式,幾乎全球的所有的有鎖 iPhone 都不能正常使用;蘋果也開始嚴格執行 iPhone 行貨和澳版、港版的不同保修政策,大陸的蘋果直營店不再像以前那樣好說話了。
于現在的用戶而言,得益于拼多多等電商平臺掀起的 " 百億補貼 " 大戰,即便是首發開賣的新 iPhone,國行版本和水貨版本間的價差區間已經明顯收窄,加上售后、渠道等多方面因素考量,大多數用戶已經開始全面倒向國行 iPhone,而不會再去考慮是否入手水貨版本。
在線下市場,曾經作為水貨手機主要集散地的電腦城(以中關村、華強北為代表)已經全面蕭條下來。此番淘寶下達 " 封殺令 ",水貨手機在線上市場的生存空間也將面臨被全面擠壓的 " 新常態 "。
再見了,水貨手機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