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作者:陳小江,授權轉載發布。
近年來直播帶貨的火爆,讓很多“網紅主播概念股”都曾股價飆升。如辛巴入股的起步股份收獲過5個漲停,與薇婭合作的夢潔創造過股價9天8漲停的記錄,蹭上李佳琦熱度的新文化股價也收獲過一波連板。
原因似乎不難理解,網紅主播不僅擁有大量用戶基礎(粉絲),還能提供一個好的賣貨渠道(直播間),這些都能給品牌商家帶來新增量。
順著這個邏輯,一個擁有龐大用戶群體的優質渠道,對品牌商家的股價拉升是不是應該也有類似表現?于是,在好奇心驅使下,筆者仔細研究了下自己這個雙11剁手最猛的天貓超市,找了一些活躍品牌的股價看了看,發現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現象。(僅供談資,不作為投資建議)
1
天貓超市“投資組合”,今年收益超63.23%
作為一個零食黨,這個雙11在天貓超市剁手最猛的就屬休閑零食,那么先來看看休閑食品品牌表現。
根據魔鏡數據顯示,2020年天貓雙十一休閑食品龍頭企業排名如下:
從銷售數據來看,三只松鼠、百草味、良品鋪子位列2020年雙十一休閑食品品牌前三強,龍頭地位穩固。三者銷售額據分別約為2.5億、1.97億和1.54億,數據亮眼。緊隨其后的是周黑鴨、好利來和來伊份,均有數千萬元的銷售額。
有意思的是,上榜品牌中百草味、良品鋪子、周黑鴨、好利來、來伊份等今年以來(截至11月23日,下同)股價都實現了上漲。其中增幅最大的兩家是良品鋪子和周黑鴨,前者從今年1月份的20元上漲到58.56元,上漲超過192.8%,后者同期從3.53元上漲到7.83元,上漲121.81%。六家品牌中,僅三只松鼠略有下滑。
除上榜品牌外,因為喜歡恰恰瓜子的緣故,筆者又特意找了沒在榜單上的恰恰食品,發現股價也是上漲的。而休閑食品領域的這種現象并非個例。比如之前與天貓超市達成戰略合作,欲將旗下金典娟姍達成3年30億目標的伊利,今年以來股價上漲了24.48%。在筆者常用的油鹽醬醋調味品等領域,如金龍魚、恒順醋業、天味食品、何頤海國際,這些企業股價今年以來都獲得或多或少的增長。經梳理查看的這些品牌后,發些其平均股價平均增幅63.23%。
這意味著若將這些商家股票集合成立一只基金或者ETF基金,購買者今年的收益還真不小。遠超滬深300(今年以來 +14.62%)、納斯達克(今年以來 +21.61%)、恒生指數(今年以來 -14.48%)等。
綜上來看,在天貓超市平臺活躍商家的營收上漲和股價的正相關之下,或許有一定巧合因素。但在眾多品牌商家選擇天貓超市上,背后也是品牌們達成的某種共識。
2
數字化升級下的渠道新紅利
在零售行業,一直有“渠道為王”的說法。近年來,在數字化升級的大潮下,渠道的角色也在改變。
阿里CEO張勇認為,以前渠道是“填鴨式”的,商家商品給到渠道商,渠道商負責售賣,商品與用戶的溝通在渠道商零售商手中。數字化賦能下,渠道成了是幫助品牌和用戶溝通實現的角色,這帶來了新紅利。
一方面,線上線下觸達更加立體化和一體化。
在天貓超市提供的數字化解決方案中,品牌商家可在天貓超市、淘鮮達、餓了么渠道一站式入駐手淘、餓了么和支付寶三大App,便捷覆蓋線上渠道。同時借助線下淘鮮達數字云店(線下POS機),以及阿里旗下的大潤發、歐尚等大型商超內的促銷點,覆蓋線下渠道,打通線上線下,實現運營復用,降本增效。
如今,這已成為很多品牌的渠道布局主流選擇。在公牛集團的直銷模式中可以看到,天貓超市、大潤發商超已成為其渠道布局必不可少的一環。并借助菜鳥系物流體系,實現商品在全國主要城市一小時到家配送,幫品牌商家實現立體化便捷觸達。
在頤海國際研報中,其股價上漲也有渠道拓展的影響,比如電商渠道中的天貓超市,是其保持銷售額穩健增長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基于數字化的立體觸達體系,打破“填鴨式渠道”的溝通壁壘,讓品牌可以進行全鏈路可量化運營,與用戶實現可視化溝通——即用戶需求/行為可直接反饋到品牌商手中,而非卡在渠道商層面,讓品牌更懂用戶,提高了信息反饋和企業運營生產效率。由此提供了更多元的零售業態選擇。
隨便舉個例子,百威是無門店的快消品牌,自己基本不直接賣貨,90%以上銷售都通過基本沒有數字化的線下渠道完成。這就導致百威啤酒到底賣給那些消費者?是和什么東西一起被賣?什么樣的營銷活動對銷售拉動最有效?百威并不能明確感知。數字化渠道帶來的優勢由此顯現。
以餓了么和百威聯合打造的“百威品牌館”為例,百威能通過餓了么平臺數據,了解用戶的消費細節,從而獲得更多數據支撐運營,讓精準運營變得可能。
除了無門店品牌,新銳品牌和網紅商品也是受益者。由于新品牌或網紅商品,在線下覆蓋較慢,如何趁著熱度快速打開市場,成了很多品牌的痛點。
“喵星選”將淘寶、天貓超市等上熱賣的網紅商品,無時差下沉到線下貨架,在豐富門店供給的同時,提升消費者購買體驗的同時,也能幫助新銳品牌加速線下渠道布局,打開市場。如王飽飽、認養一頭牛等品牌就通過“喵星選”,實現了線上線下全渠道新品同步首發。而三只松鼠、百草味等品牌借助“喵星選”,截至今年8月,其交易規模同比增長均超過100%。
可見,在數字化升級下的渠道新紅利,為品牌商家等B端用戶提供了更有效的觸達和溝通用戶的方式,從供給側降本增效。因此,類似天貓超市等數字化渠道給品牌帶來營收增長,間接“帶動股價”,或許并不全是巧合。
3
重塑消費場景的“終端武器”
除了“渠道為王”,在零售業中還有“終端制勝”的說法。天貓超市除能在B端為品牌賦能,提供營收和股價的支撐點外。其作用還在于,品牌商家能以此為支點和基礎,撬動龐大的終端用戶和消費新體驗,帶來新增量。
首先,從用戶層面來看。當下天貓超市覆蓋了3億家庭消費者,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疊加在淘寶、天貓、餓了么、支付寶等移動App入口,能為商家提供了近9億移動用戶市場,這給商家帶來新增量。數據顯示,。今年天貓雙11期間,魯花、伊利、金龍魚等品牌憑借同比增長近80%,首次躋身億元俱樂部行列,國酒茅臺更以同比增長170%登頂貓超市億元俱樂部。
其次,在服務層面。天貓超市小時達服務已經覆蓋了全國483城,聯合菜鳥,天貓超市不久前還推出“送貨上門,不上必賠”服務,承諾非特殊原因,天貓超市商品一律送貨上門,若無法達成,消費者可獲得賠償。據悉,該服務率先落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武漢,并將逐步覆蓋全國。
無論是“1小時達”,還是“送貨上門,不上必賠”,在天貓超市體驗負責人樸正看來“一切為了消費者體驗?!卑⒗锇桶透笨偛美钣篮蛯Υ擞型瑯涌捶?,在他看來,“小時達”服務是全新的供應鏈網絡——即以用戶為中心,開啟了從單場景轉向全場景服務的新模式,同時為商家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持續創造新的價值。”
這些服務升級給企業帶來了新的想象空間。在今年9月份,福臨門與天貓超市、淘鮮達、餓了么達成戰略合作升級,重點布局“小時達”服務,福臨門希望借此在未來3年內創造50億的交易規模。
如果說共享用戶池和升級服務,天貓超市為品牌提升了用戶的觸達度、滿意度和粘性,那么通過消費創新,天貓超市則給消費者提供了“新鮮度”,帶來了新需求和體驗。
“喵星選”當然不用說,這種寬度一般只有8米左右,最多能陳列超200款的貨架,以直供優勢,能讓網紅新品最快7天就在線下商超上架。消費者既可以在線下直接購買,也能通過貓超市同城、淘鮮達、餓了么等平臺下單,享受小時達配送服務,非常方便。
類似消費創新還有很多,如今年雙11大家熱議的天貓同城購的“買一試多”服務——即消費者下單備注后,快遞小哥在1小時內上門送達3件不同款式衣服鞋帽供消費者現場試穿,實現與到店購物一致的周到服務。借助天貓同城購,消費者在線購買保時捷、直升機、名表等貴重消費品。
可見,在為品牌帶來渠道數字化升級同時,天貓超市還能在用戶運營側,為品牌提供一系列“終端武器”,帶來了從B端到C端的服務閉環,進一步釋放了數字化的潛能。
總的來說,消費者投資看天貓超市活躍商家,當然只是筆者一時興起的聯想,明顯缺少充分理性的依據,不作投資參考。恰恰相反的是,品牌和企業借助天貓超市,帶來的營收和用戶增長,則是零售業態演變規律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