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天下網商(ID:txws_txws),作者:范向東,授權轉載發布。
在消費者的心智里至少有兩個閑魚,第一個是二手商品交易平臺,第二個是興趣為驅動自發成圈的線上社區。
事實上,在年輕人心目中,閑魚的標簽更多是后者。目前閑魚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二次元交易社區,3億用戶中,超過60%是90后,35%為95后。閑魚不只有交易屬性,更有“玩”屬性,兩種特質相輔相成。
在閑置再利用和興趣逛閑魚成為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后,閑魚再次回到起點。12月1日,閑魚在上海舉行2020年品牌戰略升級發布會,推出“無憂購”“會玩社區”“新線下”三大業務,升級平臺的交易服務能力。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湯興(花名:平疇)稱,“今年閑魚品牌升級的一切行動,都圍繞提升信任展開。”
交易和興趣,閑魚的一體兩面
閑魚,即“閑、余”,是脫胎于“淘寶二手”頻道的C2C閑置交易平臺。不過閑魚并沒有只盯著二手商品的殘值,反而從“跳蚤市場”的角度,走出國內二手電商獨一份兒的趣味性。
例如閑魚上有兩大反差極大的特色人群,一個母嬰,另一個是二次元。
閑魚上有一位32歲的北京媽媽,2019年全年購買母嬰用品855單,堪稱”低成本養娃模范”。
這位媽媽的購物習慣反映了閑魚作為二手交易平臺的底色。閑置物品并不意味是廢棄的、不重要的、品質不高的東西。就像母嬰類產品之所以成為閑置交易的重要交易類目之一,是因為父母給孩子買最好的商品,但孩子長大就要更新,而這些商品的作用并未完全發揮,依然具備套現和使用價值。
而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閑魚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二次元二級市場。目前閑魚活躍著1400多萬二次元用戶,還有7500名二次元認證玩家,涵蓋娃圈(BJD娃娃)、模玩、Lolita、cosplay、國風等各細分領域。
“玩”是年輕人聚在閑魚的核心原因,他們很喜歡到閑魚撿漏全新盲盒、手辦福袋,包括很多絕版藏品。在年輕人的推動下,這些具有收藏價值的商品也逐漸成為二手電商平臺的重要類目。
2016年開始,閑魚的定位就從C2C二手交易向社區方向轉化。這種轉變并不刻意,就像PC時代,各種論壇、BBS上二手物品售賣的信息屢見不鮮,閑魚也從誕生之初就強調展示閑置物品背后的故事,以垂直的內容、精彩的故事、有趣的生活來吸引更多人聚集。
社區和交易互補,閑魚的兩面構成了現在年輕消費者生活的底色。
過去一年,10億閑置商品上架閑魚
閑置經濟在互聯網上的勃興吸引到了學界的注意。
“年輕消費者和互聯網,讓中國的閑置經濟提前發展。”同濟大學特聘教授、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諸大建認為。
諸大建表示,閑置經濟跟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根據國外經驗,城鎮化達到70%后,閑置物品的需求會逐漸成為常態。但現在我們的城鎮化還沒有達到這一水平,閑置經濟就成為年輕人的消費風向。
閑置經濟為何迎來爆發式發展?閑魚給出四個維度思考:首先是“觀念變革”,綠色發展理念帶動了新的消費行動;其次是“流動社會”,人們腳步頻繁變動提升了共享消費意愿;再次是“消費升級”,促進了閑置好物供給成倍增加;最后是“興趣盎然”,年輕人蹲閑魚,不僅因為交易,還因為交流、交情。
從3C數碼到閑置衣物,從二手車到母嬰二手,過去一年,閑魚上架物品達10億件,賣出1025萬單奢品,一線城市好物有31%流向四線城市,可見國內消費者在消費習慣上從“占有到使用”的變化明顯,共享、租賃、分享閑置的消費習慣正慢慢培育。
很多閑魚用戶不僅接受二手,甚至也接受廢物再造,讓平淡無奇的廢棄之物,經過重新梳理打磨,化腐朽為神奇。浙江建德的“再生藝術家”陳杰,將別人眼中的廢銅爛鐵,如廢舊縫紉機、修鞋機、磅秤等,花1.5元一斤的價格買回來,注入藝術思維后變成再生藝術裝置,變廢為寶,身價陡升。
一邊是高檔產品進入存量時代,另一邊也是大量人群對高檔商品需求高漲;一邊是被時代洪流拋棄的過時舊物,一邊也有藝術家們逆時光而上的創作沖動。錯綜復雜的需求纏繞,而一個鏈接有無、多寡的平臺,正在用自身的數據優勢,匹配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需求。
“信任是打開閑置經濟大門的唯一鑰匙”
當閑置經濟蔚然成風,海量用戶涌入時,二手閑置物品的復雜性,對平臺的安全性和用戶的信用體系建設提出了更多挑戰。
商品無法標準化、服務無法標準化,是二手交易平臺固有的瓶頸。像一些年輕人喜歡的非標品價格極高,一只頂級潮玩單品Bearbrick1000%熊售價可達42萬,年輕消費者經驗不足,很可能被不良賣家忽悠,平臺必須參與監管。
而對整個市場而言,真假優劣難斷,是影響用戶消費閑置的攔路虎。今年閑魚展開專項治理行動,“以治理西湖一樣的決心”治理平臺,本質上也是防止交易中的信任坍塌。
在湯興看來,用戶要平臺撮合交易,也需要平臺擔保交易;既要一個自由市場,也要一個規范市場,好物品、好價格、好服務,缺一不可。他在閑魚品牌戰略升級發布會上給出了這樣的思考:“信任是打開閑置經濟大門的唯一鑰匙”。
“在標品做好信任交易,在非標品做實信任關系,在線下做好信任場域,有利于‘讓閑余上閑魚,將浪費變消費’。”湯興表示,為了達成這一目標,閑魚推出“無憂購”“會玩社區”“新線下”三大業務。
無憂購服務針對奢品、手機數碼、潮鞋潮玩、美妝四大商品領域,提供“包真、包退、包郵”三包服務。據悉,無憂購是一套由服務商提供回收、鑒定服務,平臺嚴把質量關、客服關的全方位服務體系,幫助用戶放心購買以上四類殘值較高,卻沒有統一估價標準的商品。
閑魚運營與市場總監靳科(花名:唐宋)稱,除了“無憂購”,閑魚還推出了48小時省心賣。省心賣與無憂購,是服務的雙向升級。在此頻道發布3C數碼等商品,如果48小時內賣不出,平臺以兜底價買入。“有人在乎價格,有人在乎時效,創新就是要讓用戶省心”。
而一些高價值的商品如家具等需要體驗的商品,許多消費者還是習慣能看到實物。為此,閑魚鋪設線下實體空間,未來三年,閑魚計劃與20個城市共建閑魚基地,在50個以上城市鋪開閑魚小站,將閑魚集市推廣到30個城市。
此外,閑魚強化平臺信任的同時,依然強調“人”的紐帶作用。湯興稱,閑魚社區的老玩家可以幫忙解決非標品估價的問題,“交易和社區是相輔相成的,很多小眾商品是粉絲群體決定價格,感興趣的人才會購買,圈內人才能給出一個公允的定價。”
閑魚上二次元商品退貨率,大概只有普通商品一半,原因便是同好人群互動可以降低交易摩擦。這次閑魚推出會玩社區,也是希望借達人內容創作,分享好物知識,降低非標品的信息不對稱,提升社區信任關系。
線上、線下加上專業玩家/服務商,閑魚想締造多層次的信任。湯興認為,今天閑置交易平臺“能夠提供的最大服務可能不再是一件具體商品,而是一個信用場”。
萬億消費潛力的大市場,
瞄準“物盡其用”打造綠色集約社會
近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正式將閑魚收錄教學案例。
相關報告指出,閑魚用戶已達3億,相當于每4個中國家庭有1個在用閑魚,閑魚模式超越了經濟行為,“演化為集物品交換、消費主張、契約精神、圈層社交、環保公益等價值于一身的新社會倫理,為當代社會生活留存了一個有代表性、高活躍度的樣本。”
湯興說,閑置經濟站在了一個最好的歷史節點。從去年的垃圾分類到今年的光盤行動,反對浪費、綠色發展正成為時代主流、社會共識,“閑置經濟是真正的共享經濟,因為共享的本質不是去創造過剩的閑置,而是去有效地消化閑置。”
從2018年起,除了C2C閑置交易,閑魚已為超過325萬用戶提供了閑置舊衣回收服務,為超過70萬用戶回收圖書,有大約150萬部手機、60萬大家電得到了環保回收。換算成螞蟻森林能量,大約能解決16736畝荒漠化問題。
“成人達己”的閑置交易,在邁過安全和信任的關口后,迎來的是一個新興數字經濟大市場。
同濟大學教授諸大建表示,發達國家的二手商品交易規模可達社會零售總額的10%,中國二手交易市場有萬億空間,這為以閑魚為代表的閑置商品分享平臺提供了廣闊市場前景。
“更多年輕個體參與進來,實踐起來,可持續發展的低閑置和無閑置社會就能到來。”諸大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