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不說話,卻承載千言萬語。彩陶盆、青銅器、秦俑、青花瓷……如同一個個精巧謎面,吸引后世穿越時間,走進一個時代的生活方式、一群人的精神信仰。近日,懶人聽書推出傳統文化專題書單“了不起的中華文明”,整合平臺上最考究的文物、建筑、壁畫、神話等等有聲作品,用精彩紛呈的物件與故事,助力弘揚中國符號、本土文化魅力。
明月照古今 國寶說歷史
“明月照古今,每逢月圓之夜,博物館就有奇幻的事情發生……”
由中信集團出版的“國寶帶我看歷史”叢書《你不可不知的32件國寶》《手電筒里的博物館》,以一群小動物的博物館冒險之旅開始,帶小朋友先后進入10個朝代,用精彩的文物故事,培養他們對博物館的興趣。
此外,懶人聽書甄選出故宮元老那志良先生以70年積淀,為小學生創造的文物啟蒙書《那爺爺講國寶的故事》。書中,那老先生用生活化的語言講述古文物親歷的過往,呈現她們親切、本真的一面。讓小朋友自然親近中國古代的物質文化,感受其中的歷史與審美。古時候的小朋友,怎么度過沒有手機和電腦的童年呢?放風箏、斗蟋蟀、跑旱船、舞鐘馗、溜冰打雪仗堆雪人……跟隨那老先生的講述,古人們鮮活的生活方式從歷史深處款款走來,民俗文化以最平易近人的方式分享給小朋友。
深入敦煌文化寶庫 引領美學教育
敦煌,以它特有的歷史與藝術,涵養中華文化的美學基因。懶人聽書特此精選出《出發啦!敦煌》《神奇敦煌開講啦》《敦煌壁畫里的古詩詞》三本有聲書,傳遞敦煌之音。
西域在哪里,唐僧真的沒有走錯路?絲綢之路上有即興表演?沙漠中也有黑科技?經過敦煌專家組數十輪精心打磨,三本書將敦煌地理、絲路、建筑、歷史、壁畫、顏料、文學藝術等抽絲剝繭,結合當代的語言更適合中小學生學習、理解。
難記的知識點、難理解的古詩詞,課堂時間有限而不能展開的內容,在這一系列中一一補充。通過講故事,還原詩詞場景,學生一步步走進詩句的創作環境和文化土壤;通過了解背后的文化和歷史,徹底學懂古詩詞,學會尋找詩詞的眼睛、以及景物烘托法、比興的手法等等;此外,意境、歷史背景、壁畫故事、文學典故,層層深入,也為小朋友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
奇域潤童心 讓文化在想象力中傳承
讓想象之物開口說話,是人類創新精神最直接的體現。在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中,想象力依然是原動力。
在該書單的最后一個板塊,懶人聽書甄選《故宮里的大怪獸》一書,該書是是2017年度桂冠童書,由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特別推薦。書中,小學五年級小女孩李小雨在故宮撿到洞光寶石后突然有了超能力,能聽懂傳說中的怪獸的話,然后,李小雨在野貓梨花的帶領下,認識了那些一直生活在故宮的怪獸。白澤大王、應龍、靠山獸、白猿、木虎、赤鳥,中國千年神獸的密碼在一系列有趣的故事中一一破解。
由旅法作家鄒凡凡創作的少年冒險小說《奇域筆記》系列更適合青少年閱讀。作者的文筆與謀篇布局得到聽友一致好評,從杭州圍棋、西安陶俑、南京古畫、倫敦瓷器等傳統文化符號展開,既寫大歷史,又寫小人物;既寫過去,又寫當下,生動展現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冒險元素的加入,更能點燃青年熱血,激勵年輕人成為新技術時代的月光驕子。
深耕有聲內容八年,懶人聽書獲得4.3億用戶喜愛。越來越多內容方及傳統藝術機構將有聲平臺作為重要陣地,現有故宮·紫禁書院、敦煌研究院、陜西歷史博物館、涂思美育等眾多內容方與懶人聽書達成合作,共同探索音頻載體的文化價值。圍繞博物館文物IP,復活中國本土文化符號,以文化聲音之旅,提升小朋友感知力和想象力,激發創造力與同理心。未來,懶人聽書還將與更多機構展開合作,以音頻形式為“引路人”,揭示中國五千年歷史之秘,通過聲音的陪伴性,將優質內容傳達給更廣泛的讀者和聽眾,弘揚主旋律,提升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