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雙匯,你還是只知道火腿腸嗎?
其實每年有2000萬頭豬,在雙匯的生產線上被加工成火腿腸、冷鮮肉運往全國。但如何保證產品肉質鮮美且安全高效的被送往全國各地?那不得不提到它背后的“雙匯物流”。
雙匯物流作為目前國內最大的專業化冷藏物流公司之一,不僅全力保障雙匯集團的生產、銷售、配送等,還積極拓展新的物流服務領域。17年的發展讓它成為能夠服務雙匯、圣農、蒙牛、肯德基、麥德龍等多家食品企業的綜合物流企業。
1,200臺冷藏車、整合社會車輛9,000臺、日均運量15,000噸、年均運量5,000,000噸……龐大數據的背后不僅是雙匯物流強大的冷藏貨物存儲和冷藏車源調控的能力,也是其近幾年與物聯網科技公司在理念和想法上不斷碰撞的結果。
雙匯物流日常管理一萬臺車的秘密
12月10日,第十四屆中國冷鏈產業年會上,雙匯物流董事長張太喜坦言,發展過程并非一帆風順,也曾因“車難找、人難管、訂單小、線路多”等問題而苦惱。
2016年,雙匯物流找到了G7,合作的初衷是因為雙匯物流意識到“伴隨規模擴大,冷鏈的數字化轉型迫在眉睫。不僅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還需要非常優質且專業的合作伙伴。”于是,當傳統冷鏈物流企業遇上物聯網科技公司后,一場屬于冷鏈的信息化、智能化、物聯網化的化學反應開始了。
在途溫度管控是冷鏈行業的根本?;贗oT技術,G7為雙匯物流實現了冷鏈車輛溫度管控數字化。雙匯可以根據產品所需溫度進行運輸前的先行設定,通過溫度傳感器實時反饋數據,實現冷鏈貨物在途溫度可視、可控。
為了保證車輛的安全高效運行,雙匯物流還給所有自有車輛安裝了G7安全管家,通過人工智能及安全管家的7*24小時服務,實時監測路況、分析司機駕駛行為,并對高風險行為進行有效干預。張太喜在會上強調,今年的事故率降低了51%,預計明年的車輛保費至少要降50%以上。這對于雙匯物流自持的1,000多臺車來說,意味著節省100多萬的成本。
針對運力調度及管理,為了擺脫傳統依賴人力的方式,G7將雙匯物流的私有運力池接入系統,讓包括簽約、運輸、交付、結算等所有運單流程都實現了線上化和數字化,告別電話聯系運力和線下交易,通過系統進行車輛調度,對司機和車輛的當下狀態一目了然。
隨著雙匯集團的持續布局,雙匯物流正向食品供應鏈領域一流服務企業逐步邁進,車輛載重監控系統、智慧園區系統、廠區自動駕駛等系列與G7合作的數字化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已提上日程。
輕資產運營 提升冷鏈車隊規模及服務能力的必經之路
站在雙匯物流的角度來說,G7用IoT能力幫助其實現了資產運輸管理的數字化。但對整個冷鏈行業來說,資產配置遠不止于IoT。
老翟在冷鏈年會上說了這樣一個現象——“很多物流老板會付出很大的代價買三五臺車為世界五百強企業干活”。針對冷鏈這種細分市場,貨運量不對等、季節、行業要求等影響都讓這種重資產運營方式存在相當大的風險。
G7很早就注意到了這點,于是在資產配置方面,G7選擇了新的賽道——經營性租賃,一種輕資產的運營模式。2018年,G7與日本丸紅株式會社正式合作成立了吉紅,雙方專注冷鏈智能掛車的經營性租賃,變資產為一種集“IoT+運營”的智能資產服務。
客戶可以選擇長租或短租,隨借隨還,不用再擔心車輛閑置成本浪費。并可根據貨物的特殊需求進行車輛個性化定制,例如選配遠程溫控、在途震動監控、載重等IoT功能,提升企業物流管理水平及競標能力。
冷鏈這種運輸高標準的細分市場,專業化和通用化會是今后資產發展的兩大趨勢。而通過多年來與雙匯物流等冷鏈行業的佼佼者合作,G7深知冷鏈行業的運輸痛點,并以此不斷更迭IoT技術升級裝備,逐漸在冷鏈行業中樹立資產標準。加之靈活的輕資產運營模式,幫助物流企業有效的控制冗余,為整個行業降本增效。
關于G7
G7成立于2010年,總部位于北京,擁有超過1500名員工,是公路物流行業領先的物聯網科技平臺。
過去十年來,G7以物聯網技術為核心,逐步發展了車隊管理平臺、主動安全服務、數字能源結算、智能掛車租賃、金融保險、卡車后市場等一系列業務,先后服務了7萬家貨主和物流公司。
今天的G7,已經發展成一家連接超過180萬重卡、數據類型豐富的全球最大的商用車物聯網平臺。其三大核心業務,G7數字貨運、G7安全管家、G7數字貨艙,憑借創新的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與G7豐富的行業經驗,均處于各自細分市場的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