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百度頻頻地站在了聚光燈下。
官宣造車、市值突破千億美元、芯片部門完成獨立融資、赴港上市……被公認淡出BAT第一梯隊的百度,悄然間換上了一個嶄新的面貌。
流于固化思維的人,會認為百度的先發優勢在今天走到了爆發的前夕;浮于表面的人,仍舊會認為,百度擁有過昨天,也擁有明天,但唯獨沒有今天。
從結果反推一家公司的成功,顯然過于簡單,也太過片面。但顯然,剛剛過去的2020年到今天,對于百度來說都是極不平凡的。
百度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顯示,第四季度非廣告收入42億元,同比增長52%,以智能云、智能駕駛及其他前沿業務為代表的AI新業務已成為拉動百度中長期增長的新引擎。
而就在此前,高盛、巴克萊、瑞銀等研報機構修正了百度的估值模型,將百度業務分為成熟業務、成長業務和前沿業務,針對不同的業務采用了不同的估值方法,開始為百度智能云、Apollo等AI業務進行獨立估值。
無論從財報還是投資市場的反饋,百度在產業智能化、智能駕駛等領域的商業化路徑愈加清晰。
也正憑借AI,百度重新返場,努力地將屬于明天的想象變為今天的現實。
熬出來的“AI”
回看2010年,智能手機剛剛普及,互聯網產業也正處于PC時代下半場。彼時,業界對于移動互聯網的還是很模糊,更遑論AI能夠對我們的社會帶來什么樣的改變。
也就在這個毫無知覺的時間段,百度卻在國內率先開始了AI技術智能化階段。
2010年年初,百度率先成立了“自然語言處理部門”,以服務搜索引擎中產生的相關智能化需求;進而又在語音、圖片技術上成立了當時名為“多媒體部”的部門,布局了如今風口上的機器視覺、圖像智能化處理等關鍵能力;幾乎是同時,百度還敲定了在知識圖譜技術上長期投入的戰略,很快構建了世界最大的中文知識圖譜網絡。也在這一年,百度開始使用FPGA進行AI芯片架構的研發。
2010年,是百度AI的起點。
但更能體現百度在AI投入的決定和定力的事件,發生在2013年: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成立。其實早在2012年,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已經開始思考“明天”了。
“隨著計算成本不斷下降,數據越來越多,過去我們認為不可能的事都將在變為可能——其中就包括人類對智能技術的孜孜以求。
而這一年,互聯網業界的討論重點,還是在微創新和風口上的豬。
在2014至2017年間,自然語言處理相關技術不斷融入到百度搜索、信息流、翻譯等應用體系,并且基于搜索與知識圖譜天然的強相關性,百度的知識圖譜發展非常快速。到2017年的時候,百度掌握到的知識圖譜數據已經達到千億規模。
就在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語音、視覺、深度學習等全方位的技術積累不斷積累之后,2016年9月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大腦正式面世,同時宣布對外開放百度AI核心技術。
但那時,百度并沒有迎來掌聲跟鮮花,更多的是噓聲和質疑。在這個時間段,人們似乎只相信一個聲音,百度錯失了移動互聯網紅利。
無論當時的百度成為了人工智能國家隊,還是不斷升級百度大腦,開放出更多AI核心技術等等,無論哪種硬業績拿出來,人們仍依舊相信百度“錯失”移動互聯網這一論調,看不到百度技術的長遠價值。
隨后,AI的滾滾熱潮襲來,各大互聯網公司、AI翹楚、創業企業紛紛押注AI方向,開啟了熱鬧無比的“全民發展AI”。然而,伴隨人工智能概念大火而來的,更多的還是對于AI技術的質疑。
AI威脅論的討論甚囂塵上,很多人也認為AI距離我們太過遙遠,所謂的AI都只是PPT創新,是企業用來跟投資者所虛構的資本故事。在大多人看來,百度只是在用AI來說新故事。
原本同屬互聯網第一梯隊的AT,因為抓住了移動互聯網的風口,早已開始了多元化的布局,講述著一個一個移動互聯網的故事。而除了AT之外,小米、字節跳動、美團等一眾為代表的創業公司,因為抓住了移動互聯網的風口也迅速成長起來。
相比之下,“特立獨行”的百度卻將所有的技術人才和研發資金更多地投入到了“遙不可及”的AI技術上。
在這十年中,百度在AI技術研發上的投入早已超過1000億元,但事實上,即使投入了這么多的資金進行AI技術的研發,但百度并未因此而獲得公眾認知層面的顯性收益,甚至在2018年-2020年初,百度股價一度觸及冰點。
顯然,百度并沒有因這些沸言而放棄,而是更加堅定了AI這一戰略。
在與內部高管的一次談話中,李彥宏也表示,為什么我還一直保持每天在公司工作很長時間?因為相信百度的價值。雖然當下百度AI業務的商業化還沒有大規模落地,價值沒有被反映出來,但總有一天會被反映。
百度是一家對技術充滿信仰的公司,這已經不僅體現在了百度的使命與價值觀,也已經浸入到公司的每一個細節,成為公司的文化基因。當創始人表現出了極強的定力和耐力的時候,研發人員自然就有了更大的熱情。
于是,當行業內剛剛開始布局CV、NLP技術的人才與算法時,百度已經開始將AI能力進行平臺化整合,建立了有序的開源開放體系,將大量先進的AI能力與AI基礎設施輸送到各行各業。
自2017年之后,百度大腦更是連年經歷大規模升級,成為在技術前沿化、能力數量、產業覆蓋廣度上全面領先的AI開放平臺,形成了AI工業化大生產底座;飛槳成為了中國首個開源開放、功能完備的深度學習平臺;百度Apollo和小度助手,也在自動駕駛與對話式AI領域完成了平臺化與生態化的建設,成為相關領域無數開發者與合作伙伴通向未來的抓手。
在苦熬了10年之后,百度AI也終于開始獲得了認可。
AI升溫
經濟智能化分為兩部分,上半場是AI平臺化蓄能,在搜索、信息流等少數領域落地;下半場是AI產業化,AI滲透到各行各業大規模商業化,我們正處于從經濟智能化的前半段向后半段過渡的時期”。在第三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開幕式上李彥宏如是說到。
事實上,早在2018年開始,百度就已經著手AI技術向平臺向生產力的轉化。明確產業智能化戰略,并預判智能經濟時代來臨。
就在國家宣布大力發展建設新型基礎設施的之后,百度也對外宣布了其布局規劃:到2030年,百度智能云服務器臺數超過500萬臺;未來5年預計培養AI人才500萬,為中國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的發展提供AI人才保障。
百度CTO王海峰則迅速找準百度AI的定位:“新基建將通過新興科技的快速突破和落地應用,帶動國家經濟發展新舊動能的轉換。對于百度而言,我們既是AI基礎設施建設者,也是AI技術及應用創新引領者和推動者。”
在5月18日舉行的夏季百度云智峰會上,王海峰提出了新的發展戰略:“以云計算為基礎,以AI為抓手,聚焦重要賽道”。
一個月后,百度AI新基建版圖的亮相,而也顯露了百度的野心:成為我國AI新基建服務最大提供商。
就在調整、錨定定位后,百度在2020年化身為“AI狂魔”,將AI迅速落地在各行各業。
AI cloud活躍客戶數增長65%,AI cloud、質檢云等多項排名第一,并多次獲選頭部廠商及標桿案例;百度大腦基礎底座飛槳深度學習平臺,作為中國首個自主研發、功能完備的產業級深度學習開源開放平臺,目前累計開發者數量265萬人,服務企業10萬家,技術生態和產業創新愈加活躍和繁榮。
從產業實踐來看,百度通過百度大腦、飛槳、智能云、數據中心等在內的新型AI基礎設施,加速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慧金融、智慧能源、智慧醫療、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等領域產業智能化升級。
這時期,百度AI開始遍地開花,落地結果。值得一提的是,所有業務的突飛猛進離不開組織的保障,比如2018年百度開始施行OKR,是百度管理升級、機制改革的重要一步,讓大家看得更遠,做得也更多。
在芯片上,百度自主研發的云端 AI通用芯片,第一代已實現量產和應用部署,量產約2萬片,性能相比 T4 GPU提升1.5-3倍。而為進一步增強百度智能云的算力優勢,百度自主研發的昆侖2芯片即將量產,并將部署在搜索、工業互聯網、智能交通等業務領域。
在數字城市運營中,百度智能云聯合合作伙伴打造的海淀城市大腦,幫助海淀區發現和提煉城市潛在的運行規律,提供全局協同的決策依據支持管理與服務;百度與應急管理部加強合作,利用AI和大數據技術,對全國衛星遙感圖像進行分析,多次成功預警四川西昌、山東青島和西藏林芝等地的森林火災……
2017年,百度推出全球首個自動駕駛開放平臺Apollo,經過3年多的發展,已形成自動駕駛、智能交通、智能車聯三大開放平臺,擁有全球生態合作伙伴210家,匯聚全球開發者 55000名,開源代碼數70萬行,從自動駕駛領域擴展到整個智能交通體系。
這些實例,僅僅是百度AI在各個行業應用中的冰山一角。在百度大腦、深度學習平臺飛槳、百度智能云等底層技術的通力支持,百度正將AI能力規模化落地。
2020,這一年,人們看到了百度十年間堅信AI帶來的價值。
也就在這一年,百度的商業價值被投資者不斷修正,迎來了一個嶄新的開始。
明天,正在成為今天
“在未來的十年中,包括自動駕駛、機器翻譯、生物計算、深度學習框架、數字城市運營、知識管理、AI芯片和個人智能助手在內的八大關鍵技術,會出現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化,從而對數字經濟,甚至更廣泛的社會、文化領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2020年11月8日,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上,李彥宏如是說到。
實際上也正是如此,自 2016年 AlphaGO帶火人工智能以來,已經過去了 4年多。最初人們對于人工智能頗具爭議的狂熱已被安放,剩下的是人們已然接受、習慣甚至期待 AI遍地都是的愿景。
就在今年3月2日,李彥宏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以融通創新助力高質量發展》,表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的背景下,融通創新已經成為創新主體的一種自覺。
“當智能技術融入生產生活,創新活動新的階段性特征正在悄然出現:打通產業鏈上下游,乃至橫跨不同產業,創新正從單點突破走向融合發展。”
這一背景之下,需要在相關領域擁有更多技術優勢的大企業,理應以更大的擔當作為,帶動更多創新主體,支撐行業內的融通創新。顯然,在人工智能領域,百度一直就在做著相關的事情。
百度推出的開源開放、功能完備的產業級深度學習平臺飛槳,幫助開發者快速上線人工智能業務,推動越來越多的行業實現產業智能化升級;重點打造 AI開放平臺 Apollo,幫助汽車行業及自動駕駛領域的合作伙伴快速搭建一套屬于自己的自動駕駛系統;持續加大對人才培養的投入力度,開創與政府、企業、高校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模式。截至目前,這個模式已培養人工智能人才超過100萬。
當我們矗立在新十年的路邊回看,曾經備受質疑的百度,其實一直看得很遠。
百度 AI在這些前沿領域的預見性地布局,也正讓百度抓住了屬于未來的想象,努力的將這些想象變成今天的現實。
可喜的是,一直執拗前行的百度,在今天受到的質疑在變少,受到的鼓舞在變多。
有一位投資人就曾給百度創始人寫了一封信,其中寫到:
我大量持有你的股票,所以百度的股價對于我是有利益上的實際影響的。但是我依然希望你忘記股價,按自己的想法走。你有投票權,百度不需要融資,沒有必要在乎股價。如果你失敗了,世界會嘲笑你;如果你成功了,世界會崇拜你。但是這些都一點都不重要。這些都絕對不是衡量百度存在價值的尺子,重要的是百度能否推動人類的進步和發展。
專注技術,信仰技術,這是百度的“特質”,也讓百度成為中國互聯網中一個獨有屬性的公司。
這段投資人的話,飽含了百度前沿業務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也飽含了百度對AI戰略堅定及投入所帶來的價值體現。
百度,終于返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