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和金融監管機構的政策支持和規范下,基于金融科技的數字化成為我國銀行業的“新基建”,疫情的出現更是讓全社會對非接觸式金融服務需求大幅增長。電子簽約成為金融服務線上化的重要環節。
近日,金科創新社權威發布《2020銀行業電子簽約發展及智能風控管理調研報告》,報告指出,傳統紙質簽約、電子簽章(Ukey)等模式無法適應新形勢下銀行業對于業務效率和風險管控的訴求;電子簽約在銀行業應用的政策環境、法律環境、技術環境都已發展到成熟階段,成為銀行轉型的重要突破口,呈現出快速增長趨勢。以上上簽電子簽約為代表的第三方獨立電子簽約平臺的SaaS公有云部署模式、安全中立等優勢,能更好地滿足銀行業未來簽約管理需求。
電子簽約在銀行業發展潛力巨大
銀行的智慧升級已成為趨勢和銀行的核心競爭力,電子簽約等創新技術的應用成為傳統銀行業面對市場沖擊的必然選擇。
報告數據顯示,國有大行及股份制銀行已經普遍在多個業務領域使用電子簽約,2019年滲透率高達40%;對于城商行、農商行等網點服務能力和廣度有限的中小銀行而言,數字化轉型更是應對經營管理挑戰、長久發展的關鍵,超過75%的的城商行、農商行表示已經將電子簽約體系建設提上日程,以適應變化。預計未來一年電子簽約模式在銀行業的滲透將呈現出快速增長趨勢,發展潛力巨大。
電子簽約正在重塑傳統商業銀行的服務模式和經營理念。一方面使銀行服務場景更加智能高效,信用卡開卡、個人理財、消費貸款協議等諸多業務都涉及到電子簽約場景的使用;另一方面也催生了銀行在線網貸、智慧網點等新業務的開展。
報告指出,銀行業的簽約場景經歷了紙質簽約、電子簽章(Ukey)、電子簽約三個發展階段。紙質簽約的劣勢已成為行業共識,目前銀行應用的大多是電子簽章即本地化部署模式,但該模式存在運維成本高、舉證服務不完善、無法實現對公簽約互通等痛點。以SaaS云端部署模式為主的電子簽約更靈活中立,能夠實現數據互通,將成為銀行業未來簽約的主要模式。
電子簽約賦能銀行業智能風控
對銀行而言,風險控制是開展一切業務的前提,而傳統紙質簽約和電子簽章模式下,銀行業在簽約各環節仍面臨多樣化的操作和合規風險。
報告調研顯示,銀行線下簽約管理在資料驗證、公章管理、簽署時間等方面存在諸多漏洞,內外部欺詐事件時有發生,或是由于合同郵寄、保管等環節的疏忽導致雙方合同內容不一致、合同損毀丟失等,極易引發法律糾紛。此外,電子簽章模式下用戶的Ukey和數字證書數據托管在銀行,而銀行本身就是合約其中一方,法律舉證效力不完善。
對此行業專家表示,在云計算、大數據技術逐漸普及的背景下,銀行對簽約也提出了智能化風控訴求,電子簽約SaaS服務模式對簽約風險的管理更為立體全面。電子簽約通過在簽約的各個環節植入風控規則和手段,基于更中立的身份認證、意愿驗證、CA數字證書及可信時間戳認證,安全性更高,且由獨立第三方托管合同數據并提供完善的法律舉證服務,實現風險管控前置化、智能化,傳統簽約風險幾乎被消除。
上上簽電子簽約SaaS服務安全中立更受認可
銀行業務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對電子簽約平臺的系統穩定性、數據安全性要求極高。報告指出,銀行選擇第三方電子簽約平臺的主要關注點為安全穩定、平臺資質、司法認可度等,上上簽作為國內電子簽名SaaS模式的開創者,安全優勢行業領先,聚集了一大批銀行客戶。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廣發銀行等超過50家銀行機構均為上上簽電子簽約SaaS付費客戶。
上上簽平臺能夠為銀行提供完整的電子簽約解決方案。電子簽約SaaS服務模式上線快、成本低,幫助銀行打造多元、細分的場景化金融產品和服務,同時合同數據云端存管,保證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安全。
報告調研顯示,受宏觀經濟下行影響,銀行不良率上升,法律訴訟需求大,幾乎所有銀行都對互聯網法院、線上仲裁的系統對接等提出了需求。上上簽電子簽約平臺的智能法務系統可為銀行提供公證處實時公證、多渠道存證、在線仲裁、區塊鏈全程溯源、合同AI分析等服務,確保簽署文件合法合規、內容無篡改、簽署結果真實有效,從司法角度助力銀行彌補風控漏洞。
此外,上上簽電子簽約以ISO27001國際安全認證、ISO27018隱私數據保護認證等全球頂級安全資質認證領跑行業,司法判例成功率領先。根據裁判文書網的公開數據,上上簽電子簽約目前的司法判例總數近600例,近90家的法院(含互聯網法院)、多家仲裁委認可通過上上簽電子簽約平臺簽定的法律文件合法有效。
行業專家表示,隨著電子簽名平臺功能及智能化程度的不斷迭代,基于SaaS模式的電子簽約管理將成為未來銀行業金融服務環節的標配,推動數字金融生態朝著商業可持續、風險可控、效率更優的方向持續演進。以上上簽電子簽約為代表的頭部第三方電子簽約平臺市場份額也將持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