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是解決客戶在企業業務落地,適應數字化、互聯網化趨勢時,一個很落地的解決架構”,KubeSphere容器平臺產品負責人于爽表示,“這是云原生最好的時代,也是不得不云原生時代。”
云原生時代到來
云原生(Cloud Native),按照CNCF基金會的定義,是云原生技術有利于各組織在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新型動態環境中,構建和運行可彈性擴展的應用。
云原生是解決客戶在企業業務落地,適應數字化、互聯網化趨勢時,一個基礎的解決架構。云原生雖然只有三個字,但其包含的代表技術包括容器、服務網格、微服務、不可變基礎設施和聲明式API等。
云原生的優勢在于可以很好地構建容錯性好、易于管理、便于觀察的松耦合系統。結合可靠的自動化手段,云原生技術使工程師能夠輕松地對系統作出頻繁、可預測的重大變更。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有73%的企業已經至少采用一個或者一項云計算應用或者技術。有51%的企業CIO表示業務模式的變革正在發生。
當前,數字化轉型逐漸進入平穩期,傳統的上云模式已經無法應對頻繁的業務更迭,企業從云時代走向云原生是必然。Gartner報告顯示,到2020年,大概有75%的全球化企業將在生產中使用容器化應用。
更加聚焦業務應用
從命名就可以看出,KubeSphere和Kubernetes密不可分。
Kubernetes是由谷歌開源的支撐云原生的基礎設施平臺,憑借自身的開源、跨基礎設施、良好的兼容性、擴展性、敏捷性等特性大受歡迎。
但是Kubernetes只是提供了資源運行最基礎的平臺,可以把它理解為沒有家具和家電的毛坯房,只能保證企業最基礎的應用。想要入住,還需要硬裝軟裝,才能拎包入住。
KubeSphere就像精裝過的房子,于爽表示,KubeSphere的最終目的就是兩個:降低平臺落地的成本,降低用戶使用的成本。
開箱即用的全家桶
KubeSphere被社區稱為“云原生全家桶”,這是因為KubeSphere提供了很多可選的功能組件,用戶可以在使用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業務需求有選擇的使用。
“開箱即用”則意味著大大降低用戶的使用門檻和成本,把所有后端的技術細節屏蔽掉,盡可能提升用戶使用效率。
于爽介紹,從提交代碼、構建應用、應用發布到測試環境、測試通過發布到準生態環境及生產環境,這一套流程在KubeSphere平臺上可通過可視化界面進行統一的管理。第二,不管是傳統微服務框架還是主流的云原生微服務框架,在KubeSphere平臺上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支持。第三,KubeSphere支持應用跨平臺一鍵部署。
此外,KubeSphere很多功能是可插拔的,企業的訴求是多種多樣的,用戶需要什么,直接打開,就可以很好地在平臺上無縫的使用。
目前,KubeSphere的商業用戶覆蓋銀行、保險、制造業、航空、互聯網公司等領域。于爽透露,未來KubeSphere將觸及更多業務場景,并提供AI模式場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