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客戶今天選擇AI產品,絕對不會是因為認同AI的未來,去決定這個項目花多少錢,更多的是看選擇AI產品能夠解決什么問題,達到什么效果。”
在MEET 2021量子位智能未來大會上,容聯云通訊CPO熊謝剛從「AI商業化落地路徑」、「企業會為怎么的AI產品買單」、「AI與通訊結合的應用場景」等多角度詮釋了智能通訊的過去與未來。
為了省錢用AI替代人是偽命題,業務效果>成本
“當今,企業為了省錢用AI替代人是偽命題。”熊謝剛在分享中指出,用戶在選擇AI產品時,更多關注的是產品能否解決自身業務問題,效果是否能達標。
因此在企業采購產品的優先級排序里,企業對使用產品后業務是否能達成預期效果的關注,要遠遠高于產品節省企業成本的關注,達不到業務預期效果的AI產品談成本節省沒有意義。
企業更多只會為解決人干不了、做不好的事情買單。這里面主要包含了兩大類,一類是數據量太大的事情往往人干不了,另一類則是要求快速響應的事情往往人做不好。
通訊與AI有天然結合點,通訊智能是企業剛需
通訊本身與AI有著天然密不可分的關系。
今天的AI技術,不管是語音的識別的技術,還是圖像識別的技術,或是NLP技術,其實都是用科技延伸和理解人眼、耳、嘴、腦等器官,而實時通訊往往是AI技術能發揮效能的剛需場景。
關于通訊+AI如何在更多場景助力產業進行數字化方面,熊謝剛以能源行業與金融行業為例從兩個層面分別展開闡述。
在能源行業,容聯計算機視覺平臺用跨行業、多場景算法倉保證多元化的識別需要,將智能分析與識別、告警推送及提醒、數據統計及分析等業務系統融合打通,綜合管控。
這個目前在新基建推動下智慧城管、智慧社區、明廚亮灶、智慧交通等行業針對圖像識別和通訊相結合的需求。
在金融行業,容聯在多家金融機構已開始實踐遠程服務中心音視頻交互服務,實現柜員式視頻客服、理財咨詢與銷售、直銷銀行理財評測、對公賬戶開戶、法人面簽等等服務,這是未來金融AI數字化轉型的一個重要趨勢。
從“畫面像素傳送”走向“畫面元素識別與協同”
以通訊為切入點,與AI結合,從單一的畫面元素傳輸走向元素識別與協同,賦能企業生產、營銷、運營等各個環節,實現全數字化升級改造與融合打通,從而讓AI落地的更快,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