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紀念日當天,百視通攜手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經典947”頻率,以音、視頻直播的方式,向全球樂迷放送“貝多芬在中國”馬拉松音樂會。
今年,世界各地都在用各種方式紀念樂圣的誕辰,疫情籠罩下的2020,全世界從未像當下這樣需要貝多芬的精神鼓舞。
百名藝術家接力再現貝多芬經典名曲
之所以叫“馬拉松”音樂會,是因為這場直播從16日早上8點一直持續到半夜24點,期間近百名演奏家、歌唱家、音樂專家接力亮相,以“嘉賓訪談、現場演奏、音視頻賞析”等三個形式,從音樂家、學者、樂評人、策劃人、樂迷等多個視角,全方位展現貝多芬的音樂力量及人文精神,呈現古典音樂在中國的普及發展,展示中國音樂家的風采。
貝多芬是許多樂迷的“古典音樂敲門磚”,沒有任何其他作曲家,像他一樣留下了如此多的膾炙人口的古典名曲:宛如“命運的敲門聲”的《第五交響曲“命運”》、仿佛集合全人類意志力的《第九交響曲“合唱”》, 柔美朦朧的《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激情澎湃的《第二十三鋼琴奏鳴曲“熱情”》……
這些名曲,不僅是樂迷心目中的藝術珍品,也是音樂家們取用不竭的精神寶藏。
“有些作曲家,你不接觸問題不大,但貝多芬是一塊基石,是你必須去學習、去研究的。他這個人、他的作品,都是巨大的精神寶藏。”本次音樂會上演繹了《第五小提琴奏鳴曲“春天”》的黃蒙拉認為,貝多芬是可以陪伴人們一生的作曲家,“每一次去接觸、去演奏、去聆聽,你會發現,貝多芬都有挖掘不盡的精神享受。無論什么年齡去聽,你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東西。”
而音樂會直播上,樂迷不僅聆聽到了這些名曲的純正演繹和深入解析,也在250年后的今天,用當下音樂的“新玩法”來重現經典名曲。JZ爵士樂隊以爵士樂三重奏的方式重新演繹《月光奏鳴曲》,鋼琴家朱林蕾和女高音歌唱家許蕾用聲樂+電子合成器的組合全新詮釋了《熱情奏鳴曲》……現代化的音樂表達,不僅證明了貝多芬音樂永恒的價值,也為經典名曲注入了新的內涵。
而本次音樂會主題為《貝多芬在中國》,自然也少不了貝多芬的音樂藝術在中國發展的歷程。直播現場,曾與國內外20余個樂團合作、40余次演唱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合唱”》第四樂章“歡樂頌”的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為樂迷帶來了兩首冷門的曲目:李叔同以貝多芬的曲填上詞寫成的學堂樂歌《眾生》《乞命》,追溯貝多芬在中國的足跡。
鮮有人會把貝多芬和李叔同聯系在一起,也鮮有人知道,“樂圣”之稱源于李叔同。“在中文的領域,李叔同是第一個提到貝多芬并把貝多芬介紹過來的人。1905年以前,中國上演過貝多芬的作品,但是外國人演奏的,觀眾也寥寥無幾,貝多芬還沒有對中國人形成一種精神層面的影響。而李叔同正是看到了這種精神層面的力量。”
沈洋感慨,“一百五十多年來,中國經歷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鳳凰涅槃。貝多芬音樂中的斗爭精神和命運的對抗,鼓舞了很多中國人。貝多芬在中國的歷史,是交響樂在中國發展的歷史,也是鋼琴音樂在中國發展的歷史,它是完整貫穿的,沒有一個作曲家能像他這樣。”
上百小時幕后奮戰業務耦合完成“馬拉松”直播
不同于當下流行的“紅毯直播”、“帶貨直播”,音樂會直播有著遠為嚴格的技術要求。
現場演奏的數十首曲子,包括了鋼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豎琴、口琴、吉他、貝斯等十多種古今樂器,需要根據臺上音樂家的樂器、站位,分別調整收聲點位和攝像點位的安排;“現場演奏+嘉賓訪談+音視頻鑒賞”的內容構成,也對直播流程的安排、導播的控制有著更為復雜的要求。
為了確保音樂會直播能完美地呈現在全球樂迷眼前,承接了音樂會重頭戲——最后8小時現場演奏直播的百視通制作團隊,與經典947的團隊提前數天便進駐直播場地——有“亞洲第一棚”之稱的上海廣播大廈200平錄音棚內,開始緊鑼密鼓地展開前期工作,設計直播方案,攻克技術難點;并在直播前兩天的彩排時間內,及時解決現場發現的問題,用近乎苛刻的標準,一點一滴地優化最后的呈現效果。
上百小時的縝密籌備,讓音樂會直播的開展忙而不亂。臺上的演奏家、嘉賓、主持人,臺下的攝像師、調音師、總控師宛如鐘表齒輪般緊密聯動,最終為聽眾、觀眾呈現了一場持續16小時的精彩音樂會。
在“居家抗疫”的大環境下,百視通與經典947、上海交響樂團等高雅音樂IP合作從3月起,為用戶帶來了辰山植物園櫻花大道“云直播”VR音樂會、辰山植物園十周年“辰山云時刻”音樂會、辰山草地廣播音樂節、上海交響樂團2019-20音樂季閉幕音樂會等一系列弘揚高雅藝術、打造精品欄目的線上音樂會直播,實現了音頻和視頻的跨界、現實和VR的融合、渠道與傳播的破圈。
12月24日和12月31日,百視通還將作為直播平臺方和制作方,為樂迷帶來黃蒙拉冬季音樂會和上海交響樂團新年音樂會的線上直播,并會利用VR技術全程錄制,讓樂迷朋友們在家中客廳,感受音樂會“第一排”甚至“零排”的沉浸式聽覺和視覺雙重體驗,讓高雅藝術搭乘技術的翅膀,飛進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