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北京數字認證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數字認證)聯合人力資源智享會HREC(簡稱:智享會)共同舉辦線上發布會,正式發布了《疫情之后人力資源新常態——電子簽的實踐與應用》調研報告。此報告是智享會聯合數字認證歷時8個月,調研200余家企業,深度訪談近20家行業知名企業人力資源負責人,共同撰寫而成。
精彩速遞:專家解密電子簽應用實踐
發布會上,作為調研報告的作者之一,智享會專家顧問方麻迪從撰寫背景、主要發現、案例解讀三方面對報告內容進行了詳細梳理。她表示,人力資源數字化轉型的大趨勢對電子簽而言是長期的推動因素,而2020年爆發的疫情讓企業有了更為迫切的“無接觸”“遠程辦理業務”的訴求。作為行業內首部關注人力資源電子簽企業實踐效果的調研報告,通過詳實的調研數據和案例實踐,此報告可為企業應用電子簽提供重要參考。
此次發布會同時邀請到金杜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劉暢,劉律師從法律政策、合規要點等方面,對電子簽的合法性進行了說明,此外,她還分享了關于電子簽的司法案例,說明了電子簽的司法舉證相關問題。
聚焦報告:電子簽應用進入“黃金時代”
人力資源數字化轉型這一概念對于部分企業而言,已經不是“新鮮事”,不少企業紛紛上線各類數字化系統與軟件,來順應數字化轉型的戰略方向。調研報告中呈現的幾組標桿數據清晰地證實,企業人力資源應用電子簽已成大勢所趨:
67.30%的企業已經嘗試上線應用電子簽,或計劃在近1-2年內應用;
68.42%的企業優先選擇“勞動合同簽訂”作為企業應用電子簽的突破口,并將持續推進電子簽在收入證明、培訓內容確認、離職證明等人力資源全生命周期業務場景使用;
97.37%的企業表明,出于其合法安全、高效便捷的特性,電子簽并非企業在疫情期間“一時興起”的應急措施,而是一項會被持續應用的技術。
專家觀點:詳解電子簽應用與發展
報告中,數字認證企業事業部總經理黃澤君對當前電子簽的市場應用及未來趨勢進行了詳細分享。他表示,企業應用電子簽,并沒有過高的“準入門檻”,只是對于不同的企業而言實現路徑不同。總體而言,幾乎所有企業都可以應用電子簽實現人力資源的數字化轉型。
此外,他還針對企業應用電子簽出現法律糾紛該如何應對進行了詳細解答:《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指出,中立第三方平臺記錄和保存的電子數據人民法院可以確認其真實性。這表明電子簽名已經可以作為合法的電子證據使用,并已廣泛應用在司法實踐中。合法的電子簽,離不開完善的過程性證據管理,記錄簽署的全過程,形成證據鏈并對這些數據進行保全,從而形成可采信的電子證據,一旦出現糾紛,便可使用這些證據進行司法舉證,以保障簽署主體的合法權益。
案例實踐:知名企業經驗分享
作為應用電子簽的企業先行者,瑪氏中國、滴滴出行、萬達集團人力資源相關負責人分享了他們的電子簽實踐經驗。
瑪氏中國:
瑪氏中國在提升工作環境和同事體驗方面一直不遺余力,為使人事合同簽署更流暢、更高效,公司于2019年引入電子簽,開始人力資源電子簽項目的本地部署工作。疫情期間,瑪氏中國充分響應國家的抗疫政策,在企業內實行居家辦公的制度,借助電子簽,大部分人事相關的合同與文檔實現了電子化,高質量的人事服務,為員工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滴滴出行:
經過兩期項目建設,滴滴出行“人力資源電子簽章簽署平臺”已經上線運營。一期建設階段,滴滴出行率先將電子簽應用于“入職”場景,到二期階段,將“入、離、調、轉”中所涉及的手續性事務流程均納入部署場景。通過“由點及面、循序漸進”的應用,電子簽將助力滴滴出行實現人力資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萬達集團:
萬達集團“人力資源電子簽約平臺”的上線,助力集團整個入職環節全部打通,所有流程均可線上辦理。此外,涉及“離、調、轉”的合同簽署以及在職證明、收入證明等人事證明開具,均可通過電子簽的方式實現,電子簽讓萬達集團人力共享服務中心更加高效、專業。
當前,企業通過電子簽實現數字化轉型的目標已是必然趨勢,電子簽與企業人力資源的結合進入“加速跑道”,與企業EHR、CRM、ERP一樣,電子簽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新型IT基礎設施,其更安全、更高效、更節約的特性,無疑使得它成為企業人力資源數字化跑完“最后一公里”的核心引擎。
【數字認證】
領先的網絡信任與數字安全服務提供商,電子認證/電子簽名/電子合同領域的市場領導者,應用覆蓋政務、衛生、金融、大型企業、電信、航空、公路交通等多個行業,為近千萬企業用戶和數億個人用戶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無紙化交付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