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要讓年輕人獲得更好的平臺、進行更有意義的創新!”
“只能在科學原理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這種思維方式和觀念是有偏見的。我們正在做創新,關鍵是我們能不能在這個過程中做出更多的原創性的東西。”
“中國廣大開發者要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構建未來世界,百度飛槳為代表的開源開放平臺未來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會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人工智能推進的浪潮之中,人才培養一直是產業界和學界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圍繞著高校AI人才、創新、開放等話題,上述這些犀利新穎的觀點來源于12月20日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和百度聯合主辦的WAVE SUMMIT+2020深度學習開發者峰會,在“人才共育篇”圓桌匯集了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教授、計算機科學技術系黨總支書記黃鐵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智能信息處理研究所所長王蘊紅,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院長、高瓴人工智能學院執行院長文繼榮與百度研究院大數據實驗室和商業智能實驗室主任竇德景。同時,百度飛槳在會上宣布開啟“大航海”計劃,正式發布其中圍繞高校人才培養的大航海“啟航”計劃。
(從左到右:竇德景、黃鐵軍、王蘊紅、文繼榮)
中國AI人才已越來越多匯聚在開源開放平臺之上,并代表中國科技力量走向國際舞臺。對內堅守創新,對外開放交流,高校、政府、企業都有著自己的使命和責任。面臨當下情勢,黃鐵軍對這三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科學解釋現存世界,技術創造未來世界,已成為開發者主力軍的高校學子要更有信心,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構建未來的世界;國家科研計劃要從開源開放創新活動中發現好項目,科研支持應當成為快速創新迭代的有機組成部分;依靠群策群力的人工智能開源開放生態初步成型,百度飛槳是典型代表、進展很快,有望在全球范圍內發揮更加突出的作用。
產教融合已成為目前高校AI人才培養的新趨勢,除了為高校提供實踐平臺、課程與師資等外,企業還能做什么?王蘊紅另辟蹊徑,給出了非常動人的答案:要通過各種方式激發人才對工作的最深層次的熱愛。“要讓他們在企業提供的開源開放平臺上展示、成長,見證成功,也經歷挫折。讓熱愛的火焰越燒越旺!”文繼榮則希冀“可能性”,他認為企業在與高校的合作中讓學生接觸到更大的世界,想做理論研究、想成為工程師、想要創業都是他們的選擇,“我們要保留各種可能性,讓他們對未來有更多的選擇。”
合作是贏得未來的契機與基礎,在人工智能不斷取得突破的當下,高校、企業如何發揮各自優勢一起合作?關于這個問題,文繼榮首先肯定了企業擁有的深厚優勢,身在高校的他鼓勵擁抱校企合作,避免研究與人才培養進入固步自封的困局:“要開放心態,和企業、政府去提出新做法與新思路。”
精彩的觀點交鋒之后,WAVE SUMMIT+2020峰會上還正式公布了百度飛槳的“大航海”計劃,其中重點發布的“啟航”計劃面向高校,通過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開啟AI人才培養的新篇章。百度AI技術生態部總經理劉倩表示,未來三年,百度飛槳將投入總價值5億元的資金與資源,支持全國500所高校,重點培訓5000位高校AI教師,與高校聯合培養50萬AI未來人才。
作為我國首個開源開放、功能完備的產業級深度學習平臺,百度飛槳持續投入AI人才培養,面向高校提供了全套教學資源包、億元算力支持,并與高校共建課程體系;百度飛槳的學習與實訓社區AI Studio學習資源增長180%,累計學習人次290萬,名師系列還引入了臺大教授李宏毅最新AI課程;目前已舉辦12期高校師資培訓班,培養了1600多位AI教師,支持200余所高校開設AI學分課;推出了業內首個深度學習工程師認證及深度學習工程師中級認證,并聯合中科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推出系列人工智能書籍教材,面向青少年推出AI科普讀物《大圣陪你學AI:人工智能從入門到實驗》;積極舉辦各類AI競賽,全年已超過50場賽事,如百度之星開發者大賽、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人工智能創意賽等。
(百度AI技術生態部總經理劉倩分享飛槳教育生態成果)
人工智能是未來社會和商業的基礎設施,人才的培養需要全社會的參與。作為中國人工智能領域“頭雁”,百度將繼續通過與高校的產學研合作,完善與深化AI人才培養機制,成為產業智能化推動的施教者,為中國科技未來發展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