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混合云和云原生的浪潮正在洶涌而至,在大量異構IT的底層基礎設施之上,所有企業都在渴望一致且簡潔的體驗。在應用交付層面,企業不僅關注容器的能力,同樣也關注從底層平臺到上層應用的整體體驗。
在底層擁有健壯混合云平臺的青云QingCloud,自主研發的容器平臺KubeSphere,將更好地承托企業用戶在混合云的世界里乘風破浪。
青云QingCloud應用和容器平臺研發總監周小四帶領團隊投入在KubeSphere上的“匠心”沒有白費,現如今逐漸迎來了全球的“識貨人”。
在國內論壇上,每天都有用戶在上面交流,并且產生了很多貢獻者。本來生活、中通、VNG等這些知名企業,已經有研發人員參與到KubeSphere的開發團隊中,為KubeSphere貢獻了重要的功能。
在GitHub上,今年KubeSphere已收獲了4200多個Stars,比2019年多了2000多個Stars,Forks數量達到640個。
同時,KubeSphere用戶量急劇上升,目前已經達到上萬個。在過去半年內,海外用戶比例甚至達到58%,首次超過了國內用戶。
“有些人認為KubeSphere特別適合國內用戶的使用習慣,但事實證明它也適合國外用戶,是可以遍布全球的。”對于KubeSphere的全球化定位,周小四很有信心,“KubeSphere 3.0產品已經處于領導地位了,為什么我們不做全球市場上的領導者呢?”
如果將目光放在全球市場,容器平臺廠商面臨的競爭,就不僅僅是某一個功能比別人做得好,而是生態的競爭。
如今,KubeSphere已經加快了全球合作伙伴的發展,例如:與土耳其數據中心服務公司Radore的授權合作,為KubeSphere拉開了歐洲市場的序幕。
對于生態伙伴,KubeSphere始終保持開放和友好,一方面適配主流的云平臺和容器平臺,云平臺如:阿里云、騰訊云、青云QingCloud;容器平臺如:OpenShift、Rancher等,KubeSphere作為純軟件可以無縫地部署在既有K8s平臺上。
另一方面,合作伙伴可以基于主流的監控框架對接KubeSphere,集成更方便,也不會被KubeSphere綁定。
在國產化生態構建上,KubeSphere已經獲得鯤鵬、銀河麒麟+飛騰、統信UOS+鯤鵬等認證,適配了華為EulerOS,同時加入了國內的開源社區OpenEuler,能夠很好地兼容國產軟硬件。
“未來,一定是云原生應用的容器混合云時代,也一定是生態之爭的時代。”周小四希望KubeSphere通過生態提供更多產品給全球用戶使用。
基于此,KubeSphere將圍繞兩個標簽來發展:Open Source(開源)和Open Architecture(開放架構)。
未來,KubeSphere將只提供最核心的功能如:管理基礎設施、工作負載,提供系統級別的服務如:監控、告警等,其他都交給Open Architecture。另外,KubeSphere還會幫助企業建設集團云和社區云,提供一些運營功能,比如計量模塊、統計報表等,來完善整個生態。
在周小四的構想中,KubeSphere下一步的目標是做成一個可插拔的、開放式的架構,讓ISV和企業能夠基于開放架構的標準,開發自己的應用或者服務,部署到KubeSphere上,看起來就和KubeSphere上其他系統級別的應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