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同盾科技聯合創始人、COO,馬駿驅一年能攢下近200張登機牌。即便如此奔波,他也會抽時間看話劇,看展覽。
藝術是馬駿驅的生活方式,也是他年少時的人生方向。他曾執導話劇,斬獲香港話劇節最佳導演獎。現在,他把舞臺搬到了AI領域,并以此為起點,登上更大的科技舞臺。
“要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才是人生的價值所在。”2013年底,馬駿驅只身前往杭州,在一間簡陋辦公室里初見同盾早期團隊。氣味相投的幾個人擦出火花后,馬駿驅從反欺詐公司ThreatMetrix亞太區副總裁職務上離職,加入同盾科技。
在馬駿驅眼中,杭州是兩座城,同盾所在未來科技城代表跳動的數字經濟,行車穿過的狹長城市隧道,另一面則是泛舟西湖的詩情畫意。
七年的時間,同盾從無到有,成為國內領先的智能分析決策服務商,客戶涵蓋銀行、保險、電商、社交平臺等多領域,風控服務保護的資金總額達到萬億級別。
馬駿驅把創業歷程,比作一場話劇:幕布拉起之后,精彩總會發生。
1、再一次登臺
白色襯衫,灰色西服,黑色邊框眼鏡,馬駿驅總是一身正裝,這是他在外企工作多年養成的習慣。
二十多年里,他的工作經歷足夠精彩,歷任IBM香港、加拿大高級工程師,加拿大皇家銀行技術規劃部主管,香港八達通系統總架構師,工作地點橫跨各大洲。
2012年,馬駿驅受邀加入ThreatMetrix,在這家全球知名的大數據反欺詐公司擔任亞太區副總裁。
工作期間,馬駿驅發現公司的業務基本以美國、歐洲的經濟狀態為主導,“每個地區的情況都不一樣,欺詐形式、人群也不一樣,很多情況下,美國公司并不能很好地服務中國客戶。”
在香港長大的馬駿驅,試圖說服公司建立一個更適合亞洲狀況的反欺詐合資公司,但是由于知識產權等多種原因,提議遭到ThreatMetrix董事會否決。
馬駿驅沒有放棄這個計劃,他認為隨著中國互聯網經濟發展,網絡風險和欺詐必然隨之而來,網絡科技安全將越發重要。他開始計劃離職創業。
馬駿驅考慮的同時,2013年10月,在阿里巴巴負責風控團隊的蔣韜離職創業,成立同盾科技。他與馬駿驅想法相同,建立一家為中國公司服務的智能風控公司。
2013年11月底,馬駿驅通過朋友介紹,與蔣韜在杭州一家餐廳會面,相談甚歡。之后決定第二次到杭州深度接觸,當時團隊在一間破舊的辦公室,蔣韜團隊正在這間辦公室內閉關寫代碼。
“整個團隊面積可能是我當時個人辦公室的1/4大小。”馬駿驅回憶道。在杭州那段時間,他與蔣韜團隊同吃同住,交流代碼、商業模式。同盾的團隊出身,行為方式讓他覺得,實現自己的夢想并非不可能。
他用詩人一般的回答,解釋他留下的原因:在這間狹小擁擠的辦公室里,發現了可以讓自己奮斗終身的事,用智能風控打擊黑產,讓金融更加普惠。
緊接著,他辭去了ThreatMetrix的高薪職位,加入同盾,并把家從香港搬到杭州。
彼時,中國互聯網黑產泛濫。騰訊發布的《雷霆行動網絡黑色產業鏈年度報告》顯示,2014年,全國日均54萬部手機中毒,其中支付類病毒增長迅猛。
北京網絡安全反詐騙聯盟的數據顯示,32家聯盟單位在2014年內發現的涉嫌詐騙網址高達600余萬條。人民網的統計顯示,僅2014年的11月,全國有近165家P2P公司由于黑客攻擊,造成了數據癱瘓,甚至公司倒閉。
中國企業急需大數據風控工具,但企業構建實時風控系統并不容易。企業需要很多能夠分析運營的專業人員和技術支撐,但大多數中小型企業并沒有這種能力,而大型集團的風控技術又不能對外輸出,國內的第三方大數據風控服務領域又是一片空白。
互聯網黑產泛濫的年代,同盾順應大勢,成為國內第一批專業的第三方大數據風控服務提供商。
2014年4月,同盾首個風控云產品,反欺詐云上線。為爭取客戶,同盾科技一家家上門拜訪,介紹產品和服務,實行免費試用策略。即便如此,客戶增長依然緩慢。
“首先要做對的事情,哪性最開始沒有找到盈利模型也沒有關系。”馬駿驅說。
時間證明了馬駿驅的預判。2015年上半年,同盾的產品功能趨于完善。飽受羊毛黨、虛假交易、刷單等行為困擾的互聯網企業,終于將目光轉向同盾。
2、幕后的長思
每個人對待事業的看法都不盡相同,馬駿驅把同盾的成長比作創作一出話劇。
話劇講述觀眾喜歡的故事,提供精彩表演,讓觀眾看到一個更廣闊的精神世界。同盾則通過為企業提供優質反欺詐及智能風控服務,讓企業感受到數據分析的力量。
2016年時,同盾在智能風控領域站穩腳跟,營收趨于穩定,一些傳統大型銀行和保險機構也成為同盾客戶。
同盾則將積累的技術能力,向政務、物流等領域擴張。作為公司聯合創始人,馬駿驅長時間同時肩負公司主營業務與新業務拓展,帶領團隊孵化出一個又一個的核心事業部。
在他看來,從0到0.1是每一次創新的起點,也是最困難的時刻。創業公司的每一步都如同推動車輪,最難的時候便是將動未動那一瞬。
帶領每一次的新業務征程,馬駿驅如同導演一般,既要看清中國金融科技大勢,又要關注同盾成長的每一個細節,在頻繁試錯過程中連續否定自己,同時持續堅持自我。
在這一過程中,同盾慢慢孵化出銀行事業部,保險事業部、互聯網事業部以及政府事業部等部門。
同盾的每一個事業部建立,都是新業務的序幕。序幕過后,征途開啟,沙場上需要勇者無畏,更需要運籌帷幄,把握時機。
2019年初,同盾正式設立人工智能研究院。以此為載體,推動人工智能戰略的布局和實施。同年4月,同盾科技完成超1億美金的融資。
2020年初,疫情爆發,數字技術和應用創新作用凸顯。同盾借此時機率先完成公司數據流轉架構整體升級,建立了完整的去標識化體系,從底層架構層面支撐業務數據合規。讓數據濫用和泄露的可能性降為零,同時實現大數據價值的轉化和提煉。
疫情給同盾的業務造成沖擊,也給了他們更多時間來思考和反省。常年在外奔波和馬駿驅和其他高管們,難得安靜了下來。馬駿驅2020年的登機牌,只有過去的七分之一左右。和同盾董事長蔣韜、CEO張新波交流后,馬駿驅決定將更多的精力轉向公司業務管理面,出任COO一職。
上半年,他和另兩位聯合創始人閱讀大量書籍,思考同盾未來發展方向。馬駿驅印象最深的,是阿里巴巴集團總參謀長曾鳴關于企業戰略的論述:大舍才能大得。意思是企業要想清楚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有所不為,才能有所作為。
他和幾個伙伴共同認為,同盾未來要做的,便是聚焦智能分析決策領域,把行業領先地位一直保持下去。
3、未來的故事
馬駿驅說他最喜歡的話劇之一,是賴聲川導演的《如夢之夢》。
劇中的主人公5號病人說過,“這個世界,我們的身體,是我們自己一磚一瓦蓋起來的,我們是自己的建筑師,蓋了自己的房子。”
同盾要建的不止是一間房子,而是一棟數據智能分析決策的大廈。
在他們看來,依靠人工智能技術和大數據技術構筑的智能決策體系,將幫助企業逐步從規則流程驅動向數據驅動、智能決策轉變,對原有的復雜業務流程進行重塑。
同盾為金融機構提供的智能風控服務,只是智能分析決策大體系中的一小部分。
目前,借助智能分析決策,同盾已經可以為互聯網、物流、大健康、零售、智慧城市、政務、等行業提供智能用戶分析、智能信貸風控、智能反欺詐、智能運營等多項智能決策產品和服務。
同盾智能分析決策的最終目標,是成為企業決策的智能輔助大腦。
要實現這點,離不開有領先的技術實力。為此,同盾在研發上持續投入,時至今日,公司上千名員工中,七成以上是數據科學家、技術研發人員。
在馬駿驅看來,智能分析決策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是數據。要更好運用數據,必須解決好數據邊界問題,在知識共享同時,保證數據隱私。
為此,2019年年底,同盾發布了知識聯邦理論框架,通過技術方式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在數據安全性、隱私性在得到保證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支持基于數據驅動的科學研究及商業活動。
2014年年初,馬駿驅曾在窄小辦公室里,和伙伴們一起暢想未來,“我們與客戶連成了一張非常強大的網,形成同一個盾牌——同盾,我們可以一起去防御更多壞人。”
多年后,同盾早已從簡陋辦公室搬到了寬闊的大廈,但馬駿驅認為,智能分析決策是同盾和他可以奮斗一生的舞臺,他們在這個舞臺上的表演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