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又被約談了!
有沒有一種感覺,感覺今年的內容平臺市場不太平,幾乎每個平臺都被約談一次,知乎、豆瓣、微博、今日頭條、抖音、快手等等,在這些APP被約談之后,緊接著就是整改,整改結構、整改評論,究其根本,就是整改內容。這些平臺都是信息交流或分發平臺,特別是直播平臺,人人都是發言者,只要你們的價值觀一樣,無關身份、階級、你就會收獲點贊和流量,而這些無論是圖文平臺還是短視頻平臺,正是由于門檻低正在成為人們觀點表達 和信息消費的主要渠道。
其實,細細分析一下,不難發現一個規律。幾乎每個APP被約談,十有八九就是某一個KOL發布了違規內容,引起軒然大波,結果被政府部門盯上,約談走一波。
今日微博又出現不當言論,已經被爆出來了,ayawawa這位博主,在線下某活動中發表有關慰安婦的嚴重不當言論,引發了社會輿論的集中批評。后來微博調查,該用戶并未在微博賬號中直接發布以上言論,但是鑒于該賬號使用者已經形成了一定影響力,且已經造成了嚴重的社會不良影響,現決定對該賬號禁言禁被關注6個月。
在媒體去中心化的自媒體狂飆時代,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發布和傳播者。在手機出現以前,信息傳播只能通過電視、廣播等媒體,在發布之前會經過嚴格的審查。現在人人都是信息發布者和傳播者,平臺的審查力度再大,也會捉襟見肘,只能依靠發布者的自覺和自我監督。
APP上信息太多,只有第一時間吸引用戶的作者才可能收獲閱讀量。而許多自媒體作者就利用公眾彼此的獵奇心理,來發布一系列沒有底線吸引大眾目光無營養的內容獲得流量。隨著內容平臺的增多,平臺之間的競爭加劇,慢慢的,各種稀奇古怪、支離破碎的價值觀就出現了。
剛開始,用戶還會因為新鮮持續關注,過十天半個月呢?一些低價的內容制造者在大眾腦海中留下的只有反感。前段時間非常火熱的吃播,像奔馳小哥,海豚姐姐、大胃王朵一、大胃王密子君、肥肉愛好者吳小妮等等,可能剛一開始看他們吃飯,你還覺得新鮮,胃口大開,看他們一段時間的視頻,就會發現索然無味,沒有趣味。比如像我,吃播剛一出現,我還覺得有些意思,經常會在愛奇藝熱點視頻上觀看,現在我連愛奇藝都不想動了。
不光KOL想要爭奪流量,各大內容平臺的APP對流量的奪更是白熱化。就在昨天微信在朋友圈對短視頻封殺,騰訊不惜受壟斷之名,扶持微視的發展,來爭奪流量。
可是這樣真的有用嗎?無論是內容分發平臺還是短視頻平臺,要存活下去歸根結底還是在于自媒體或機構媒體能否生產的高質量的內容,而且需要這些內容生產者可以持續地生產高質量的內容。現在自媒體利用獵奇心理短暫收獲點贊和粉絲數,從這幾年的平臺更替來看,很難有保持持續成長能力。靠各種低谷獵奇內容吸引用戶和流量,長此以往,等待的結果只有死亡。如果自媒體和內容平臺不能創新內容產生方式,基本上是沒有什么未來的。
退一萬步講,內容也是一個不斷進化的行業。就像改革開放初期,商品稀缺,無論質量好壞,都有人買單;而進入市場充分競爭時代,消費需求升級,質量就成取勝關鍵。與其把目光聚焦在流量上,不如尋求產品質量——內容生產方式和內容質量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