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2020年冬天,康巴小伙丁真因其清澈的眼眸、干凈的面容在社交媒體上走紅。隨后,他簽約家鄉國企,拍攝短片,入駐各大社交平臺,帶動故鄉理塘出圈。成為最強頂流的丁真,還在家鄉參與旅游宣傳、扶貧,真正成為家鄉的一張名片。
在中國邊疆,有一群像丁真一樣,擁有“野生”氣質、在家鄉過著簡單美好生活的青年人,她們通過短視頻分享讓淳樸美麗的風土人情走出邊疆,連接到被快節奏裹挾的都市人群,拓寬他們的視界,填補了他們對遙遠詩意生活的想象。
南疆姑娘阿伊圖娜在好看視頻上分享故鄉的雪山、沙漠、胡楊,為久居都市的上班族提供了異域生活的浪漫想象,少數民族熱情的文化溫暖了無數城市里鋼筋水泥下冰冷的心。新疆養狼人吳燕和她守護的200多頭狼,讓人們看到了狼的野性之外的萌態,更近距離了解野生動物的生態。多多其木格毅然放棄一線城市光鮮工作回到內蒙家鄉,把草原風情文化搬上視頻,通過直播助農讓互聯網紅利惠及鄉鄰……
短視頻讓他們打破閉塞走向更大的世界,每一個邊疆的“丁真”都值得被看見。
新疆姑娘,和百萬粉絲一起在線“云”養狼
狼群最初往吳燕身上撲時,吳燕退后了幾步,還在不慌不忙地解下手套。其中一頭狼直撲她的面頰,吳燕才推開它的頭,雙手用力擊掌——那是養狼人發出的警告信號。狼發怵,認慫般躺倒在地上。
在新疆車師古道野狼谷,38歲的吳燕作為一名專業養狼人,已經同狼群一起生活了五年。她和同事們一起照顧、守護著200余頭狼,他們不殺狼,不賣狼,養狼純粹是出于喜愛和保護。這個圓臉、膚色黝黑的姑娘,常年扎著利落的馬尾,只穿迷彩服(狼見了陌生人,會精神緊張,不吃東西),她拍攝的1000多條短視頻,記錄了她同狼為伴的日子:每天投喂群狼,手持禽肉馴狼,給狼起名字……
吳燕至今仍記得第一次見到小狼崽的時刻。那天,她跟著野狼谷創始人楊長生參觀狼舍,狼群見了楊長生,像狗狗一樣熱情地迎上去。但下一秒,看見陌生的吳燕,它們眼神中瞬間透露出殺氣。楊長生把一只剛出生不久的狼崽子放在了吳燕懷里,吳燕幾乎被融化了,小生命“實在太可愛了”。
狼真的殘暴嗜血嗎?會認主人嗎?能被馴化嗎?吳燕心里翻騰著種種疑問,最終,做過多種職業的她還是選擇留下來。
和狼群朝夕相伴后,吳燕漸漸融入狼群,對狼也有了新的認識。狼通人性,一次,吳燕帶著名叫 “奧西”的狼去雪地散步,她假裝暈倒,“奧西”連忙上來用鼻子嗅,先確認有沒有呼吸,再嗅心臟的位置有沒有動靜,發現吳燕并無大礙才開始跑來跑去。
另一方面,狼的世界有獨特的運行法則。一旦違背,即使是馴養它們多年的吳燕,依舊有被咬的風險:比如,即將臨盆和哺乳期的母狼,狼王狼后剛誕下的小狼崽,都不能惹。最危險的一次,是吳燕想救下一只叫“黑玫瑰”的母狼。它曾是狼王“獵奇”青梅竹馬的玩伴。但到了交配期,“獵奇”選了另一只小母狼。小母狼有狼王撐腰,發動狼群攻擊“黑玫瑰”。
路過狼舍的吳燕沒忍住,從兩三米高的護欄連翻帶爬,跳進圈舍,抄起鐵鍬沖狼群揮舞。“黑玫瑰”沒能救回來。“脖子被咬斷了,肚子那都是傷口,就是十幾只狼你一口我一口給咬的。”好在吳燕沒有受傷。
吳燕想記錄下自己養狼的點點滴滴,也希望借助互聯網平臺讓更多人全面地了解狼。
狼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兇殘、野性和犀利的,不少公司的企業文化都強調一個“狼性”,但實際上人們對狼這種動物并不是很了解,至少大多數人沒有了解得那么全面。吳燕希望通過自己的短視頻將真實的狼的故事還原,讓人們了解狼的生態和文化。
很快,吳燕和這些個性鮮明的狼“伙伴”在好看視頻上吸引來一幫忠實粉絲。一則 “狼王霸氣搶食,小狼和狼王對著干”的短視頻播放量有600多萬,這也讓吳燕發現在全國各地有這么多對狼充滿好奇和探索的人們。粉絲們喜愛他們對數十頭狼的名字、譜系如數家珍,甚至還在留言區給最喜愛的狼寫情景劇,為它們組CP。
吳燕也認真地拍下能表現狼群習性、狼如何撫養小狼、狼群淘汰機制的畫面全程。因為捕獵殺和氣候變化等,狼在中國的數量越來越少,人工養殖狼,維持狼群數量穩定,也能進一步維護當地生態系統的穩定。吳燕希望粉絲們,看狼不僅僅只是來看驚險的狼群搏斗,也能更多地了解狼所處的生態。
讓她欣慰的是,好看視頻上的粉絲非常“懂”她,“大家不只是為了獵奇才來看我的視頻,而是真的想了解這些家伙們(狼),我能感受到和他們(粉絲)之間的連接,這也是為什么我今年暫停了在其他平臺上的運營,目前只在好看視頻上更新的原因。”一次,吳燕上傳了一頭小狼“帥帥”初入狼群被圍攻的視頻,粉絲們心疼 “帥帥”,但他們清楚這是狼群的淘汰機制,只是留言祈禱帥帥早點融入狼群。
好看視頻平臺也留意到了吳燕,針對這樣異質稀缺的泛生活類視頻內容,他們給予吳燕的賬號更多推流和補貼。吳燕的賬號上線2年,快速成為擁有130多萬粉絲的“大V”,成為新疆自媒體達人。每天,上百萬人通過短視頻來“云吸狼”,新疆野狼谷景區也逐漸為人所熟知。有粉絲不遠千里從廣州飛到新疆,只為看看吳燕是如何與狼共舞的。
粉絲增多,吳燕的收入也提高了,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善狼的伙食。剛剛過去的12月,是狼崽子們的交配期。這意味著,吳燕即將迎來2021年的小狼崽們,當哪里生態不平衡需要調節時,狼就可以放回山林,回歸自然。粉絲和吳燕們期待著這群小家伙們的誕生,一起開啟新的一年。
內蒙少女北漂返鄉,一場直播賣出去整個羊群
參加5月那場公益直播時,多多其木格也沒想到,她會直接為家鄉促成一筆采購羊肉的30萬元的“跨國”訂單。
那是在內蒙古扶貧采集辦舉辦的一場直播助農活動,面對鏡頭,這個身材高挑、性格豪爽的女孩說:“今天這場直播我一分錢不賺,就想讓你們看看地道的內蒙羊肉!”
沒想到的是一位身在國外的粉絲,留言說要30萬元的羊肉,他想買給家人吃。由于轉賬受限,最終,活動方提供了扶貧辦一位工作人員的聯系方式,對方直接轉賬了30萬,多多其木格相當于賣出了一整個羊群,一次直播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益,這讓當地的牧民感到欣喜。
內蒙古女孩多多其木格,已經在好看視頻上為家鄉直播助農近2年。多多其木格此前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獨自在大城市打拼她,敏銳地覺察到短視頻直播成為新的風口。那時,多多格木其熱愛旅游,幾年跑遍200多個城市,30多個國家。她在好看視頻開設了賬號,做起旅游博主,認真的制作每一個視頻,為粉絲講解旅行各地的文化故事。
選擇回鄉,是多多其木格深思熟慮后的決定。北漂多年,在都市的水泥森林中穿梭,她總會想念家鄉的草原藍天,想念媽媽煮的羊肉的味道,去過很多城市的多多依然覺得草原才是自己的歸屬,也想讓更多沒去過草原的人感受內蒙的美好。2019年,了解到好看視頻平臺響應國家政策號召,推出直播助農扶貧活動。多多其木格覺得這是個機會,既能回鄉過簡單質樸的生活,也能用短視頻向外界傳遞內蒙的風土人情,利用直播幫助家鄉銷售農產品。
回家后,她重新過上了野性又自由的日子。朋友來她家鄉做客,招待她們的那戶老鄉,在桌上堆滿整盤牛羊肉和高度白酒。蒙古人熱情好客,有時干脆現宰、現煮或烤一只活羊,招待客人。屋外便是一望無際的草原,腳踩在雪地里嘎吱嘎吱響,往遠處看,牛羊成群,太陽照在皚皚白雪上,靜謐又美好。
這是多多其木格魂牽夢縈的生活。在外讀書、工作多年,吃飯時,她會把米飯壓實,在上面鋪滿大塊的肉,有次無意見被人撞見,調侃她吃得多會胖。現在,她置身鄉鄰間穿著寬大的袍子、大口喝酒、大口吃肉,這種歸屬感讓她安心。
多多其木格的家人卻無法理解,“我們一代又一代,辛辛苦苦從牧區出來,現在又要回去,怎么想的?”大城市的浸染,讓她與家鄉的傳統格格不入。
雖然阻力重重,但多多其木格依舊在家鄉堅持了下去。想要真實、完整地記錄分享家鄉風景,“兩個人溫潤的對話、天空中慢慢飄著的云、草原上跑著的悠閑吃草的牛和羊……”十幾秒的視頻無法滿足內容的傳達和沉淀,多多其木格選擇在好看視頻上分享自己精心拍攝剪輯的視頻。她的視頻沒有酷炫的剪輯和特效,只呈現質樸的內蒙風情的生活。這種真實反而打動了粉絲。
近兩年,她每天平均直播2.5個小時。有一天,多多其木格直播時突發奇想,想帶粉絲們看草原上的日出,那天,她等到了早上4、5點鐘。反而是粉絲們催她,快睡吧。你不睡,我們也沒法睡啊。
和數十萬陌生人建立的溫暖連接,讓她覺得直播成為“自己汲取能量的過程”。她幾乎嘗試過所有短視頻平臺,“差別特別大。好看視頻上的粉絲們能踏踏實實看完我的視頻,還會給我一些鼓勵和建議。”她決定在這里深耕下去,今年她選擇獨家入駐到好看視頻上,這也給她帶來了3倍的收益。在獲得了平臺方對她運營、直播方面的培訓,她更懂得帶動氣氛,增加曝光,收入也提升了幾倍。
看著多多其木格靠直播賺錢,還能靠自己的影響力助農。身邊人慢慢開始接納她所做的事。
哥哥嫂嫂以前從不出鏡,認為多多其木格是小孩子過家家,現在會拿起自拍桿,說拍吧拍吧,你讓咱說啥就說啥。出去拍素材,村子里的人會來圍觀,問她能不能幫忙賣賣自家做的美食,她拍攝視頻還缺不缺人。
家鄉人態度的轉變像太陽一樣溫暖,也因為她的自媒體事業,她們對新事物的接受度提高了。多多其木格很開心,短視頻正在改變牧民的生活和態度,而她需要做的,是讓更多人了解蒙古族,也讓蒙古族看到更多外面的世界。
維族少女在南疆,讓沙漠的浪漫走進城市
10月是故鄉和田最美的季節,南疆姑娘阿依圖娜決定帶粉絲們去看胡楊。
驅車200公里,她和朋友們抵達喀瓦克村,這里是只有本地人才找得到觀賞胡楊的地方,視頻記錄下那個時刻:藍天下,無盡的、金桔色的胡楊直蔓延到沙漠邊緣。一位粉絲留言道:看見一棵金燦燦的胡楊,就好像擁有了整個秋天。
阿依圖娜的故鄉位于和田墨玉,離塔卡拉瑪干沙漠很近,她剛回到家鄉半年。從小學開始,阿依圖娜便被父親送出去念書。大學畢業后,她在烏魯木齊一家馬術俱樂部工作。在烏魯木齊的四年,她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日子忙碌壓抑。阿依圖娜記起小時候放暑假,回和田過的那種緩慢安定的生活,她在長途車上睡一覺,醒來就會看到爺爺駕著馬車來接她,孩子們去河里游泳、光腳滿地跑,她想念那種雙腳踩在泥地里的踏實感。
在外的日子,她始終滿懷鄉愁。去年6月,疫情讓相隔千里的母親更牽掛她,每次視頻電話,母親都要落淚,“父母在哪,家在哪”,阿依圖娜選擇回到和田。
返鄉后,阿依圖娜才發現,在外生活多年的她,對自己的家鄉也是陌生的。家鄉的許多風景:沙漠、雪山、湖泊、胡楊林,她自己都沒有看過。家鄉日子過得慢,村里都是平房,但每戶人家都有幾畝地,有果園,葡萄架,人們有大把時間社交和生活。
更驚訝的是,故鄉的市場上流通的不是貨幣,而是人情。她去鄰居商店買東西,阿姨直接把二維碼藏起來,不愿收錢。同樣的,街坊鄰居來餐廳吃飯,阿依圖娜的父母也不收錢。和田的社交方式則更親密。節假日不能靠打電話發微信,需要去串門,和對方貼臉擁抱,共同用餐,一份祝福才算是送到。
她希望把這種淳樸的美好、凈化心靈的風景帶給更多從來沒到過新疆的人,她開啟了在好看視頻上的短視頻創作之路。關注阿依圖娜的不少粉絲,并不是新疆人。她想把自己在南疆的風景和人情分享給他們,讓曾經和自己一樣,被圍困在KPI和生存壓力中的都市人,從一種原始浪漫的生活中獲得休憩和力量。
為尋找到最美的風景,阿依圖娜自駕四處去探路、拍攝,在雪山下起舞、去塔克拉瑪干沙漠騎摩托車、看千年胡楊,也尋找南疆的傳統手藝人們……
半年過去,她在好看視頻上,向數十萬粉絲分享著遙遠邊疆的詩意活法。對市場上的娛樂型內容審美疲勞,人更渴望看到具有審美性和有所收獲的內容。粉絲們喊這位眼睛深邃、膚色白皙的新疆姑娘娜娜,一位粉絲告訴她,在好看視頻看她過慢節奏生活,他也漸漸變得沉淀。一位叫“天藍雪潔”的網友給她留言:從娜娜的視頻中,自己才了解沙漠里村莊的生活,新疆古老工藝絲綢、木雕和桑皮紙的制作,胡麻油的榨取,這帶給了她非常多的見識和驚喜。
阿依圖娜的視頻,也讓對新疆感興趣的人蜂擁而至,粉絲們來南疆自駕游,還跑到阿依圖娜父母的餐廳打卡,粉絲也真正體會了一把新疆人的熱情,阿依圖娜的父親當遠客招待他們,吃飯堅決不肯收錢。去年12月,阿依圖娜還和當地旅游局合作,一起宣傳家鄉。
結尾:
藍天白云、白雪松林,別人每天遛狗,吳燕“遛狼”, 母親偶爾也勸吳燕,太危險了,飼養員你也不能干一輩子啊。但在吳燕心里,她與狼的相互信任,那些慢慢培養出來的感情,卻是怎么都割舍不掉的。
因為人類的獵殺和氣候變化,導致狼在中國的數量急劇下滑,吳燕養狼已經從好奇變成了責任。為了讓人們更多地了解狼,了解生態,吳燕也會在短視頻中介紹當地的野狼博物館。里面每一只狼的標本都是由病死或老死的狼制成,“我們從不殺狼,也不指著狼賺錢,只想好好延續它們,紀念它們。”
留在和田的阿依圖娜,偶爾也會發個朋友圈,說自己想念奶茶,但她不再渴望大城市。在她的印象里,都市的樓房像一個個火柴盒,讓人喘不上氣,而在和田,村里的房子只有一層,都是四四方方的院子。每戶人家有幾畝地,有果園,葡萄架。
阿依圖娜在好看視頻上唱歌、跳舞、做美食、也拍美景,對新疆感興趣的人為此蜂擁而至,跑到她父母的餐廳打卡。故鄉的民俗好美味被傳遞出去。還有粉絲稱,在好看視頻,重新回到了自己喜歡看的內容上,他跟著阿依圖娜,要么學一個舞蹈,要么學一道新疆菜,并取關了之前其他泛娛樂平臺關注的上百個搞笑博主。
多多其木格的視頻,則讓大城市里疲于奔命的人感受完全不一樣的生活。她在好看視頻上的內容很樸實。她能講出很多放牛的經驗,如果想讓牛聽話,靠轟趕沒用,得靠鞭子;有些容易走失的牛,就給它們掛上鈴鐺;為了給牛過冬,人們要準備價值幾十萬的草料;遇到嫁娶,十幾頭牛做嫁妝,是常有的事。在牧民心里,牛就是一切。
視頻如同牧區的生活般,保留著最原始的粗糙。但多多其木格并不在意,“從評論和直播間是打賞就能看出來,他們不追求當下那種技術流和感官上的刺激,不會幾秒抓不住眼球就劃走,他們能踏實地看你的內容。”
這些粉絲,愿意聽她拍攝的牛羊吃草的聲音,愿意和視頻里的牧民一樣,期待著牛羊身上多長肉,多產奶,換來這一整年的收入。
她們的“平凡日常”也讓坐在格子間的都市人,透過一方屏幕,就可以看見野性原始的田園生活。她們質樸自然的活法,拓寬了粉絲的認知邊界,提供給人們對另一種生活方式的想象,填補了當代人稀缺的對詩意生活的期待。
短視頻讓最遙遠的地域,也能和外界有對話的可能。她們用視頻讓自己活成家鄉的“頂流”,也用自己的力量反哺故鄉。
她們就像一道光,照進了邊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