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民日報批過之后,互聯網巨頭們仍然看不到星辰與大海,想得還是怎么讓更多的人來辦貸款。
"1.5 元的消費都給我辦個貸款?" 近日北京青年報援引用戶的質疑而向美團月付發出了靈魂拷問。
實際上,伴隨著巨頭們在第三方支付領域的深度布局,買菜、點外賣、騎共享單車等各類生活消費,都正被貼上 " 貸款 " 的標簽。
自支付寶推出花唄付款產品后,京東白條、微信微粒貸、拼多多 " 先用后付 "、百度有錢花等產品爭相上線,相關的貸款消費營銷套路也層出不窮。
在各種 " 本單立減最高 88 元 "、" 無門檻紅包 " 等宣傳引誘下,部分用戶在付款操作時極易 " 被開通 " 貸款消費功能。
這些營銷手段背后,折射的也是逐漸 " 跑偏 " 的第三方支付行業。
巨頭"圍獵"支付牌照
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十年間,多個互聯網巨頭均積極布局支付牌照,開通支付及金融業務,如今備受輿論質疑的貸款消費亂象,便是生長于這樣的行業土壤之上。
2011 年支付寶、財付通(微信支付)、國付寶拿下支付牌照;2012 年網易、蘇寧、京東獲批;2013 年百度、新浪加入支付市場。
2015 年,中國平安獲支付牌照;2016 年小米、美團獲批;2017 年滴滴申請成功;2019 年,小米拿下支付牌照;2020 年快手、攜程、拼多多接連獲批;進入 2021 年,B 站、360 等也被傳正積極布局、開通支付業務。
中信證券相關研究人士對 ZAKER 新聞表示,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盈利模式一方面是向商家或用戶收取支付服務費,另一方面則是依托多元化的消費場景,向用戶提供衍生金融服務并獲取收入。
例如美國市場為代表的 PayPal2017 年營業收入中 87% 來自支付手續費,13% 來自增值服務及貸款利息;對于國內市場而言,支付寶由于支付收取費率較低,花唄借唄等小額信貸業務、代理第三方理財產品業務,自身涉足的余額寶等增值服務收入為主要來源。
此前螞蟻招股書顯示,微貸業務營收占總體近 4 成,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的 12 個月期間,約 5 億用戶使用過花唄、借唄等消費信貸服務,平臺促成的消費信貸余額高達 1.7 萬億元。
亮眼的信貸數據,也引發了外界質疑。例如央行前行長周小川曾發文稱,互聯網金融尤其是消費信貸出現了過分誘導年輕人提前消費、借貸消費的不良現象。
2020 年 11 月,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局長郭武平撰文表示,金融科技公司更加依賴購物、交易、物流等行為數據,往往形成過度授信,與場景誘導共同刺激超前消費,使得一些低收入人群和年輕人深陷債務陷阱,諸如此類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亂象值得高度關注。
" 互聯網公司之所以熱衷在消費貸布局,其原因不在信貸,而在資本市場。"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曉春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曾表示,金融科技概念的估值是建立在流量故事上的,有流量才會有未來增量的想象空間。
所以巨頭們為了獲得更多的流量,必須找到更多的貸款用戶。當用戶增量不足以支撐流量故事時,就引誘客戶不斷地加入、增加貸款。畢竟只有確保每年都有一定的增長,巨頭們在資本市場才有更好的故事,和更高的估值。
另一方面,廣州日報也曾發布評論稱,互聯網巨頭們正試圖加速 " 進化 " 為互聯網金融大鱷。他們坐擁消費和支付帶來的海量用戶,憑借算法優勢掌握消費習慣,找準契機平滑地嵌入信貸服務,配以模糊條款引導用戶授權,以期再通過放貸薅一輪消費者羊毛。
降低成本與規避風險
回歸巨頭企業本身,布局第三方支付也是減少支付渠道的成本和規避相關風險等方面的考量。
如若平臺缺失第三方支付平臺渠道,用戶的線上消費交易將直接通過網銀,那么互聯網企業每年需要支付銀行一定的通道費、業務引流推廣費,這對于業務體量快速擴張的互聯網巨頭而言,無疑是一筆難以忽視的支出項。
螞蟻董事長井賢棟
建立專屬的第三方支付體系后,美團、滴滴等互聯網企業便能通過自己的支付渠道進行用戶識別營銷,拓展金融業務等延伸服務來將流量變現,同時還可抵消支付給銀行等通道費等成本。
以微信支付 0.38% 的費率,以及美團 2020Q3 財報中 15220 億元外賣業務交易額數據來算,Q3 季度便需要支付給微信近 60 億元的支付通道費用。
雖然不排除雙方或有更為優惠的簽約協議來降低第三方支付的通道費成本,但隨著平臺交易規模的進一步擴大,似乎仍沒有自建支付渠道來得劃算。
互聯網巨頭在支付牌照上的布局,很大程度也是出于規避 " 二清 " 風險的考量。
央行對 " 二清 " 的定義是:無證機構以平臺對接或者大商戶接入支付機構或商業銀行,留存商戶結算資金,并自行開展商戶資金清分結算。
具體到線上平臺型機構的網絡支付," 二清 " 的表現形式就是 " 大商戶結算 " 模式,即用戶支付資金先劃轉至網絡平臺賬戶,再由網絡平臺結算給其平臺入駐商戶。這在結算過程中形成了事實上的 " 二清 "。
公開信息顯示,此前美團、拼多多、快手等互聯網平臺都曾因涉及 " 二清 " 模式收到央行整改通知。
第三方支付市場或將變天
從目前行業格局來看,背靠騰訊、阿里的微信支付與支付寶,持續在第三方支付領域占據 " 統治 " 地位。
艾瑞咨詢發布的 2020 年第三方支付一季度數據顯示,支付寶、微信財付通分別占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市場份額的 55.4% 與 38.8%,兩家合計份額高達 94.2%。
與此同時,微信、支付寶也在不斷擴張服務范圍,強化支付競爭壁壘,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市場份額。
如 2020 年支付寶首頁增加了大數據推送的生活服務小版塊,同時增加了第三方商家服務,如外賣到家、果蔬商超等。支付寶所屬公司螞蟻科技招股書顯示,截至 2020 年 6 月支付寶月活躍用戶數達 7.11 億,支付交易合計 118 萬億元。
而微信也在 2020 年推出 " 小商店 " 等小程序電商、購物功能組件。騰訊 2020 年 Q3 財報顯示,微信月活躍賬戶數 12.13 億,同比增長 5.4%。
不過支付寶、微信支付高筑的壁壘也沒能擋住其他互聯網巨頭的步伐,第三方支付市場正持續涌入新面孔。僅過去的 2020 年,就有快手、攜程、拼多多、B 站、360 等巨頭企業布局支付業務。
不過阿里、騰訊兩巨頭的擠壓下,留給其他互聯網巨頭的第三方支付市場規模僅剩 5% 左右。
這樣的背景下,如何通過各自平臺的優勢業務來 " 圈 " 住更多的用戶,也與新晉平臺的競爭存亡息息相關。
而通過各種手段誘導用戶在使用消費業務時開通貸款功能,無疑是其中一個 " 走偏 " 了的下策。
ZAKER 新聞出品
文 / 實習生 劉曉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