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TopKlout克勞銳(ID:TopKlout),作者:云纓客,授權轉載發布。
模仿,歷來是低成本的創作方式之一,用在如今的短視頻大潮中,亦是如此。
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崛起,吸引了數億用戶,也激勵了眾多草根創作者的蜂擁加入,相較于最終“證道成神”的極少數頭部達人,多數不溫不火的腰尾部創作群體,更是構筑短視頻生態的肢體與血肉。
被認為更吸引下沉用戶的快手平臺,就有一大批以模仿秀為內容看點的草根創作者,在缺流量、缺顏值、缺團隊、缺創意的種種困窘之下,利用自身與某些大眾紅人外形相似的僅有優勢,靠“臉”刷出了一條別樣的上升之路。
模仿秀充斥的快手,給用戶帶來了一股別樣的懷舊風。
90%的模仿
是亮點也是終點
筆者有一天刷快手時,推薦中出現一則“彪哥入駐快手”的視頻,封面是《馬大帥》中的“范德彪”形象,乍驚乍喜之下,以為范偉老師也入駐了快手。
但點進他的主頁后才發現,這位名為“范德伊彪”的博主其實是范偉的模仿者,更確切的說,是以模仿《馬大帥》中范德彪為主,間或模仿范偉與趙本山小品的模仿者。
范德伊彪的大多數視頻,封面上都有“彪哥入駐快手 永遠29歲”的文字,想必即使用戶錯過其中一個視頻推薦,在算法機制下,也會被其他的視頻命中。
等不來范偉,“躲不過”范德伊彪。
范德伊彪的視頻和直播,主要是他的形體表演+范偉原音,這種模仿視頻的原創程度是多少,屬于“低創”還是“高創”,實難界定,不同觀眾因為對原作的熟悉程度不同,可能有不同看法。
但環顧他的幾百部視頻作品,很多觀眾都評價其“太像了”,也有評論稱“你學的像范老師90%,但那10%你永遠學不來”。
雖然評論者初心不在于贊譽,挖苦諷刺居多,但他們也不可否認的一點,是范德伊彪學的太像了。
除去原音加持的因素,在外形、表情和動作上,都做到了90%的相似度,這可以算是快手上一眾模仿秀的最高水平了。
范德伊彪的作品和直播間里,還常見另外兩位模仿者——賣拐三人組的另外兩位,“玉鄉本山”和“吉林高秀敏”。
《賣拐》、《賣車》、《拜年》等經典小品,《馬大帥》中的經典橋段,就在他們的模仿中,在原音加持下呈現給用戶面前,讓大家的懷舊情緒一時間泛濫。
(開原102國道的著名“戰斗”。原版VS模仿版)
以懷舊為口號的用戶,對范德伊彪、玉鄉本山等模仿者是寬容的,在評論區點節目,甚至放言“快上春晚”。
表面上看,這種粉絲黏性還可以,但無論范德伊彪本人,還是多數觀眾都明白,這份情感聯結的歸屬,都不在模仿者身上。
甚至說,很多粉絲連真正的原作表演者都忘記了,視頻和直播里,屢屢有人問起,“你是范偉嗎”,這些念舊的粉絲們,其實連十幾年前原作品的表演者長相也記不清了,只是隱約在記憶里有個輪廓。
記憶很遙遠,懷舊情懷很脆弱,這也是范德伊彪很難將流量轉為收益的困境所在。他的快手小店里,總銷量1266件,各項評分也較低,在售商品只有4件,一件保暖棉褲賣出了17件。
最近的直播里,范德伊彪請求觀眾將粉絲等級刷到2級,這樣他會贈送一件“特別禮物”,目前這類粉絲只有500多位。
范德伊彪會在每天晚上直播兩到三小時,主要節目還是和“玉鄉本山”一起演趙本山范偉的經典小品,每次直播都會有幾萬到十幾萬觀看人數,只是能連續兩天甚至天天都看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那位觀眾所說的90%,恐怕真的是范德伊彪們的穹頂了。
模仿表演
向網而生,尋求更多可能
面對“你是范偉嗎”的質問,范德伊彪大方回答,“我不是范偉老師本人,我和大家一樣,都是因為范偉老師的作品,認識范偉的”。
但對其真實身份,作品中并未顯露,不過聯系到其作品中閆學晶、高明娥(桂英扮演者)、唐鑒軍(謝廣坤扮演者)等明星演員的同屏出現,以及與趙本山、高秀敏、宋丹丹、宋小寶、小沈陽等模仿者的高頻互動,可以推測其本人應為東北演員,甚至可能與本山傳媒一系有些淵源。
模仿秀,也是可以組團的!
坊間有東北人集聚快手的說法,頂流紅人中東北人身影也頗多,這與東北職業發展受限有關,通過轉型實現破界發展。
快手模仿秀也不止東北系,天南海北,在外形上與名人相似的,很多都通過模仿秀獲取關注,并將熱度轉移到線下本職中。
這家“喜逢文化傳媒”,有一位潘長江的模仿者,留著一樣的壽桃頭,身形臉型也高度相似,他是線下婚慶的主持人,發表潘長江模仿秀的視頻后,不僅能在同城中走紅,拉到更多生意,甚至外市、外省的婚慶主持生意,也不再是奢望。
這位名為“百變文鳳”的快手達人,是小燕子趙薇的模仿者,一雙相似度極高的大眼睛,配上同樣的服飾發式,讓人瞬間聯想到小燕子,配上《還珠格格》的原因,還原度極高。
她在快手上,憑借用戶關注的流量,在快手小店上已經賣出了一萬多件商品,主要是化妝品,她在線下同樣經營一家百貨店,借助視頻和直播在同城中的靠前熱度,對店鋪流量有一個不小的引導作用。
相比于“假靳東”對中老年觀眾情感和金錢上的欺騙,范德伊彪們的模仿,稱得上坦蕩,對用戶來說,懷舊情懷是一方面,模仿秀的全新演繹本身就有一定的吸引力。
在以前《中國達人秀》、《星光大道》等綜藝風靡全國時,模仿秀是全國人民都喜聞樂見的一種表演門類,不過其中最吸引人的,還是模仿馬三立、模仿趙本山等凸顯個人技巧的類型,相比之下,當前快手上流行的模仿秀,更多是基于自身外形的先天優勢,通過被模仿者原音的“提攜”才立住的。
范德伊彪們的下一程,要留住粉絲,樹立自己的全新形象,還得從扔掉錄音機開始。
至于他們愿不愿意走出舒適區,接受挑戰,或許因人而異了。
結語
互聯網普及和視頻化浪潮推動了全民創作的風氣,在這個背景下,誕生了“范德伊彪”等模仿秀達人,依靠自身的外形優勢,在流量大潮中獲得了高于其他草根創作者的優勢,并將之一定程度上轉化為實際收益,成為生活和事業的一塊補充。
這類模仿者在創作和宣傳過程中,有時會采取具有一定誤導性的宣傳,但總體上在與用戶交流過程中,做到了以誠相待,對此不應過度苛責。
但是,這類模仿秀客觀上仍是表演1.0階段的產物,模仿者自身鉆研與創新不足,內容高度同質化,90%成為其穹頂。雖然能喚起用戶的懷舊情懷,在“引人來”上有一定優勢,在“留住人”上卻顯得無力,如果不進行內容深化與升級,很快會面臨增長困境,變現能力也將被限制。
希望在未來,能有更多在原創能力、改變能力、表演能力上有專攻的模仿達人出現,而非只是簡單與名人外形近似,卻放著原作錄音的粗放式模仿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