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操夜夜添-日日操影院-日日草夜夜操-日日干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免费不卡

公告:魔扣目錄網為廣大站長提供免費收錄網站服務,提交前請做好本站友鏈:【 網站目錄:http://www.ylptlb.cn 】, 免友鏈快審服務(50元/站),

點擊這里在線咨詢客服
新站提交
  • 網站:51998
  • 待審:31
  • 小程序:12
  • 文章:1030137
  • 會員:747

在昨晚的2021微信公開課Pro版的微信之夜上,騰訊高級副總裁,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再次站臺演講,正值微信十周年之際,也讓今年張小龍的這場演講備受關注。

微信十年了。張小龍回顧了當初做微信的初心——“出發點很簡單,想做一款產品給自己用。”“當時也沒有想到,十年后的微信會是這樣。”張小龍說,“十年后來看,覺得自己特別幸運,是‘上帝選中的那個人’”。

張小龍在視頻號里,講了視頻號。當初為什么想做視頻號,視頻號的意義是什么,視頻號的推薦機制是怎么考量的,視頻號有哪些新的可能等等。

除了視頻號,他還強忍著想劇透的心,提前透露了即將到來的微信新版本。

張小龍透露,截止今天,每天都有10.9億用戶打開微信,3.3億用戶進行了視頻通話;有7.8億用戶進入朋友圈,1.2億用戶發表朋友圈,其中照片6.7億張,短視頻1億條;每天3.6億用戶讀公眾號文章,4億用戶使用小程序。

以下為張小龍演講實錄全文:

(圖片文字來源:微信派)

各位朋友,晚上好!

謝謝來到公開課現場的朋友們,讓我感受到這是一個面對面的交流,而不是一個人面對屏幕的直播。

2020,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很不容易的一年。包括我們的公開課,也改為線上進行了。雖然在幾年前的一次公開課上,我說公開課應該線上開就好了,效率最高,但沒有想到今天是因為疫情的原因被迫做到了。

去年這個時候我們也沒有想到,這次我們已經通過視頻號來進行直播了。

圖片

因為疫情,很多公司的年會都改線上了,所以這個時候,我的同事們正在努力給視頻號直播加一個能力,就是只有白名單的人才能進入直播間的企業內直播,希望能給需要線上開年會的企業一些幫助吧。

回頭看十年前,當時的想法只是,希望有一個適合自己的通訊工具來用。于是就開始了微信的第一版。但當時絕對沒有想到,十年后的微信會是現在這個樣子。對此,我自己感覺特別幸運,我想我一定是那個被上帝選中的人,因為光靠個人努力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我分享一組數據吧,到今天,每天——

有10.9億用戶打開微信,3.3億用戶進行了視頻通話;

有7.8億用戶進入朋友圈,1.2億用戶發表朋友圈;

有3.6億用戶讀公眾號文章,4億用戶使用小程序;

還有很多,包括微信支付,企業微信,微信讀書,搜索等,就不一一說了。如微信支付,它就像你以前的錢包一樣,已經變成了生活常用品。而微信,也真的成為了“一個生活方式”。

今天是公開課,應該有很多的創作者參與,所以,也在這里感謝微信平臺的每一個創作者,公眾號的,小程序的,視頻號的創作者。因為你們的創作,讓微信的生態充滿活力。

大家知道視頻號今年的變化特別大。這里也想分享一下視頻號的一些想法。

視頻號的起源

可能在2017年吧,我跟公眾號的團隊說,我們現在公眾號只適合少數人寫長文章,但是大部分人寫不了文章。我們應該在朋友圈下面加一個“非朋友圈”,只能發短文或者照片視頻。

但后來就不了了之了,確實是很大的工程。因為帳號體系可能都完全不同了,就完全是個新的比公眾號還復雜的系統。

隨著時間的推移,視頻化表達其實越來越成為普通人的習慣。來看幾個數據,最近5年,用戶每天發送的視頻消息數量上升33倍,朋友圈視頻發表數上升10倍。這時候,我們再思考短內容的時候,就會想,不應該基于短文字來做,而是應該基于視頻化內容來做了。

視頻化表達應該是下一個十年的內容領域的一個主題。雖然我們并不清楚,文字還是視頻才代表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但從個人表達,以及消費程度來說,時代正在往視頻化表達方向發展。

于是在2019年,我們組織了一個特別小的小團隊,開始了視頻號的開發。

我們也沒有問公司要什么資源專門去做,甚至沒有在公司開會立項,就自己悄悄做了。我覺得這很微信風格啊,基本上微信做東西,都是成立小團隊開始做起,而不是大規模的兵團作戰。

并且我說,我們要做,就一定要做成做大。這并不是公司給的任務,因為完成任務是枯燥無味的,并且會因此動作變形。應該說是我們要給自己一些挑戰性的目標,不然工作會顯得很無聊。

視頻號是什么?

視頻號是一個人人都可創作的短內容平臺。

所以它是公開領域的內容平臺,就不能基于微信號來創作了。

因此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需要有一種新的ID(身份)。長期以來,微信的最大價值是每個人的微信ID。比如微信支付能很順暢,因為錢包跟著個人ID走,這是非常自然的。就像你現在只拿身份證也能取錢一樣。但這個ID是通訊和社交領域的,因此是私密的。因此,微信的用戶并不能公開對非好友說話。即便評論了,別人也無法聯系你。這對于社交領域當然沒有問題。但對于公開領域,需要新的身份。而在一個產品里,承擔兩個身份,其實是很有挑戰的。

而這個新的ID,還必須特別方便,不至于在各個場景里遇到身份的沖突。所以處理得不好,雙ID會讓系統變得非常復雜。比如你評論,就需要選擇用哪個ID來評論。

但是這個ID的意義又特別大,一旦走出這一步,意味著微信不再局限于社交領域,而是進入到公開信息領域。

因此視頻號的意義,與其說是視頻,不如說是“號”。因為有了一個公開的號,意味著每個人都有了一個公開發聲的身份。

微信,朋友圈,小程序

微信派#2021微信公開課PRO #微信之夜 正在進行時!小龍解讀視頻號的意義,與其說是視頻,不如說是“號”。因為有了一個公開的號,意味著每個人都有了一個公開發聲的身份。#微信十年視頻號

比如,直播,在視頻號里做得很順利。在視頻號之前,我們是沒法做直播的,最多做到群內直播,那還是屬于群通信的范疇。但有了視頻號這個ID,每個人可以迅速開通自己的直播。這里,ID才是基石。它可以承載視頻內容,可以承載直播,可以承載小程序等。

我記得當時有個方案是,每個進視頻號的人要創建一個視頻號ID,用這個ID來瀏覽和評論內容。我說不對,瀏覽者應該是微信身份,而不應該強迫每個人開一個新的身份才能看和評論。幸好當時選擇了這樣一條路徑,不然就沒有后來的社交推薦體系了。其實產品的迭代是由無數這樣的選擇組成的。

ID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是針對機構的。

大家知道PC時代每個機構都有一個官方網站。其實微信一直在尋找PC時代的“官方網站”的替代物。做公眾號的時候,我們希望公眾號就是一個機構比如企業的官網。做小程序的時候,我們希望小程序就是官網。現在,我們希望視頻號是每個機構的官網。這是合理的,官網是需要進化的。所以未來視頻號會承接一個機構的很多服務內容,并不局限于視頻。比如一個企業的服務,可以通過小程序的方式,展示在視頻號下面。

所以我開玩笑說,如果有一天我們在每一個廣告牌下面,都能看到廣告主的視頻號的二維碼,那就說明視頻號做成了想要的官網了。

微信派#2021微信公開課PRO #微信之夜 對于機構而言,視頻號是他們的官網。所以未來視頻號會承接一個機構的很多服務內容,并不局限于視頻。#微信十年視頻號

第一個版本其實只是搭建了這樣一個ID體系。和公眾號的很類似,但是比公眾號的門檻低很多,普通微信用戶可以立即開通它。

內容表現上,只是一個簡單的信息流,混合了關注的,朋友匿名點贊的,和系統推薦的內容在里面。

但這樣的效果并不好。因為是灰度,量不大,因此也吸引不到大量的創作者來貢獻內容,因此推薦的內容也一般般。

但即使如此,我們還是希望推薦的質量能夠好起來。我們組建了三個做推薦算法的團隊,每個團隊十幾個工程師。希望各自用不同方法去找到推薦的最優解。

應該說我們在算法領域沉淀應該還是很深的,搜一搜背后是個幾百工程師的搜索技術團隊,同時我們自己研發的語音識別和機器翻譯,都是國內的一流水準。對了,外界一直有人說我們的語音識別用的是第三方的技術,其實我們從未用過第三方的,一直都是我們自己研發的。現在微信里面的語音識別每天翻譯的語音條目在五億條以上。

雖然搜索團隊有很強的算法技術人員,但是,我還是把他們從搜索團隊抽調出來進入到視頻號團隊來工作。因為閉環的小團隊才能迅速迭代。

推薦團隊很努力,但頭幾個月的滾動特別困難,似乎陷入了死結,就是內容不好看就沒有瀏覽量,就導致沒有人貢獻內容,所以推薦系統也推不出好內容,然后繼續沒有好的內容看。

5月份的時候,我們做了視頻號最重大的一個改變。因為經過幾個月的灰度,表明在現有的內容下,基于機器推薦是走不通的。對比朋友點贊的內容,雖然當時朋友點贊還是匿名的,和機器推薦的內容來對比,我發現,機器推薦的遠不如人工(或者說朋友)推薦的精彩。即然這樣,就應該以實名點贊的社交推薦為主,機器推薦為輔。

當時我給的理由是,我們所看的書,大部分是因為周圍有人推薦而去看,而不是網上書店推薦的書。你少看幾個機器推薦的內容不會覺得可惜,但錯過了朋友們都在看的內容會覺得可惜。這是視頻號能借助社交推薦起來的理由。

于是五月份開始了變更最頻繁的兩周,幾乎每兩天就要更新一個版本。然后發布了基于朋友點贊的新的灰度版本,終于看到了上揚的數據,用戶的留存非常高。

所以6月視頻號的用戶到了一個量級。數字其實不重要,但對于一個內容形態的產品來說,一定量級的用戶意味著解決了生死問題,即流量的循環起來了。

這是一種典型的微信style的產品方法,即通過產品而非運營的方法,找到事情的撬動點,通過產品能力讓事情運轉起來。

有這個用戶基數說明生存下來了,這時候就可以開始做基礎功能的完善了,比如直播能力等。沒有過生死線的話,做再多功能也是白搭。

在這里,是社交推薦發揮了作用,當時機器推薦的占比非常小,留存也非常低,我們也差點就放棄了機器推薦。但是,并不是說機器推薦沒有用,而是要在內容豐富的情況下才能發揮作用。

插一個小故事,6月份的時候,那時社交推薦的新版還在開發吧,我在黑板上寫下一個斷言:未來有一天,視頻的播放量,關注,好友推薦,機器推薦的消耗比例,應該是1:2:10。即,一個人應該平均看10個關注的視頻,20個朋友贊的視頻,100個系統推薦的視頻這樣的比例。

當時是這么解釋的:

內容分兩種,一種是你需要花腦力去理解的知識性信息,是學習;一種是不需要花腦力的思維舒適區的消費類的信息,是娛樂。朋友贊是朋友強迫你去獲取你未必感興趣的知識性信息,屬于學習類的;機器推薦,是系統投其所好而讓你很舒服的瀏覽你喜歡的消費性信息,屬于娛樂類的。關注里面兩種信息都有。

因為關注的東西你已經知道大概會是什么了,反而不會太有吸引力,因此是1。朋友贊雖然看起來累,但是不能錯過,所以是2。而系統推薦,符合懶人原則,是大多數人都更容易消費且獲得舒適感的信息,所以是10。

但是我們現在的大盤數據,并不是這個比例。現在朋友贊產生的整體vv,是機器推薦的2倍。

于是我讓數據同事統計了一下,只拿有關注的用戶來看。有關注的用戶目前極少,屬于活躍用戶,所以代表了未來活躍用戶的行為。前幾天的數據是,有關注的用戶,人均在三個tab產生的vv,差不多是1:2:9。拿到這個結果時我非常吃驚。它只是一種粗略的估計,并不是說預測特別準確,而是說我們做東西的習慣是,如果這樣做,應該先推理出來一個結果,然后用數據去驗證,才能檢驗方向是不是對的。

我估計未來這個9還會變得更大。因為這是和內容豐富度相關的。

說到這里,可能會有人說當機器推薦這個9變得越來越大,不是不符合用完即走嗎。用完即走跟時間長短無關,跟效率有關。我們從來不會關注用戶在微信里停留的時長,那不是我們的目標。當用戶想要看內容的時候,不管是文章還是視頻,如果他花了很多時間看,只能說明微信里面有很多值得看的內容,而不是要刻意去消耗他的時間。

什么是視頻

過程中還解決了另一個問題,即究竟什么是視頻的問題。

說到視頻,大家會想到手機相冊里面的視頻文件。就像朋友圈,只能上傳相冊的視頻。我們也確實是通過這個方式,來希望朋友圈里的視頻更多的是用戶自己拍攝的視頻。

但視頻文件其實是會消失的。

從Windows轉到蘋果手機的用戶,都會遇到一個問題,以前的文件和文件夾去哪里了。在iOS里,沒有了文件的概念。文件被各個應用自己定義了。這是把文件應用化了,即文件不能脫離應用而存在,一旦脫離了,就是沒有意義無法解釋的數據。

這是一種很好的觀念。

原始視頻只是數據,它沒法關聯到其他信息,如創作者,觀眾數,評論等。它還需要存在本地,數據丟了就丟了。

因此未來的視頻應該是一種結構化數據。它存在云端,有所有的創作者信息,有觀眾的互動信息,能夠很方便的分享。

文字和視頻等內容,存在的價值在于有人看到,也就是分享。而分享,如果還需要copy整個原始數據,是很落后的。分享應該只是一個鏈接的傳遞。

這會讓我反思,朋友圈里面上傳視頻,以后會一直用這種原始方式嗎?

所以在6月的時候,我們需要把視頻號內容分享到朋友圈來,遇到一個問題,它應該長得像一個鏈接呢,還是像一個本地視頻呢?其實是歸類,它應該歸類到文章鏈接,還是一個視頻文件。我的答案是,云端化的結構化的視頻,才是視頻,本地的視頻文件,反而是裸數據,是應該被淘汰的。所以你看到的朋友圈里的視頻號的視頻,和現在的本地視頻的展現沒什么區別。

在這里,視頻號是結構化的視頻內容的載體。我相信以后微信里面流通的視頻,越來越多的會以視頻號視頻的形式存在,而不是視頻文件的方式。

這種變化,其實在公眾號體系里體現過一次。公眾號是一個文章的載體。它讓文章因為分享而變得有價值。并且,公眾號定義了文章的展現形式,是所有的用戶在閱讀不同的文章時,能以一種相對一致的體驗來閱讀和互動。在我看來,這是對網頁時代閱讀體驗的一次大的體驗提升。

不管是文章還是視頻,他們存在的價值在于被人看到,或者說被分享。顯然,文章和視頻需要一個載體來傳播。

如果你能理解公眾號對于文章分享的價值,那么,可以用同樣的思路去理解視頻號對于視頻分享的價值。

載體的含義還體現在,我們自己不做內容,也不會去買內容。我們不關注具體的內容是什么。我們只做內容的承載和傳遞。

長視頻和短視頻

我們也遇到了超過一分鐘視頻的問題。自然而然地,大家會認為長視頻和短視頻是兩種東西,因此應該設計成兩種不同的內容對象。

中間有個版本確實是視頻號有專門的長視頻這一欄的,甚至長視頻和短視頻的評論點贊還是分開的。

但如果仔細思考,在微信號體系里,是不應該做這種區分的。長短視頻的區別只是消費的場景不一樣。短視頻適合碎片時間的連續消費,而長視頻適合有一大段時間來看。

對視頻號來說,簡化這個問題的方法,是把一分鐘以內的視頻是為短視頻,一分鐘以上的視頻的開頭一分鐘視為這個視頻的摘要或簡介。我把它稱為封面。這樣的話,視頻號不區分長視頻短視頻,但是又能兼容短視頻的體驗。

關于長視頻,我希望視頻號逐漸積累越來越多的長視頻,成為長視頻的云端倉庫。將來有一天,也許我們會提供一個檢索或推薦入口,這樣用戶可以找到豐富的長視頻內容。

這個其實也是未來非常有想象力的。

視頻號和個人的關系

視頻號的初衷是讓人人都能很容易通過視頻化的方式去公開表達內容。但做產品的人都知道,讓用戶去發表內容去表達是最困難的。

現階段我們也并沒有做到讓很多人在視頻號去發表自己的日常。但我們有個舉措,讓我們能看到希望。我們上線了將自己的視頻號內容關聯到自己的微信名片的功能。我們發現結果比預料的要好很多,到現在已經有非常多人在名片展示了自己的視頻號內容,并且還在持續增長。這是個很好的趨勢。

這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有的時候大家會覺得微信做東西特別保守。其實并不是保守,而是說很多東西是不對或不應該做的。舉個例子,我們可以把視頻號的內容掛在名片上,我們以前為什么不做一個類似這樣的展示自己的一些精選的照片和視頻的功能?我們內部討論過好多次,因為很多人朋友圈設置了三天可見,越來越多了,我們打開名片有的時候幾乎看不到東西。為什么不給他們提供一個可以把一些照片精選放在那里的功能,這樣朋友進來至少可以看到一些。

之前我們不愿意做這個功能是因為,一旦這樣做了,你可能只是把你歷史上最好的照片放到那里,永遠就不去修改它了。這次我們愿意這樣做是因為,如果你關聯到你的視頻號的內容,那它就是活的,因為你會不停地更新你的視頻號內容,而不是說我選幾個歷史上最好的照片作為精美的裝飾就永遠不變了。

畢竟,視頻號希望的是人人都能表達,而不是只有網紅和大v的表演。

信息展現的方式

信息展現形式一直是互聯網產品里的最基礎部分,也是爭議最大的。這里說的是指對信息列表的展現形式。

常見比如有瀑布流,通俗稱呼的信息流,以及全屏。他們的區別是一屏里放多少條內容合適。全屏就是一屏只放一條內容。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我把這些式樣的選擇總結為一個粗略的規律,就是——

一屏里的內容條數,應當跟命中率成反比。

命中率是指用戶可能感興趣的內容條數的比例。比如10個郵件,只有一個是我想要看的,命中率是10%。

以朋友圈舉例,因為你并不是要看每一個朋友發的內容的,所以命中率并不高,如果改為全屏,就是災難。同時,如果你添加的好友越來越多,命中率還會降低,因此就更不能增加每條內容的顯示面積。如果我們要增大顯示面積,就必須提高命中率。但朋友圈的命中率是很難提高的,因為朋友圈的命中率取決于朋友跟你的關系,而非他發的內容,而我們很難知道你對哪個朋友更感興趣。

而往往關注內容越多的人,命中率就越低。所以公眾號改版的時候,其實是一屏里的內容條數變少了,雖然帶來了點擊次數的減少,但關注多的人還是會抱怨,因為選擇的難度增大了。但對于關注少的人,閱讀量是上升了,因為只關注了幾個號的話,命中率本來就高。后來我們在訂閱號的頂部增加了常讀號的展示,其實是提升了命中率。

視頻號的上半年,平臺的內容豐富度不夠,命中率是很低的。所以當時半屏式的信息流是合適的,一屏顯示超過一項內容,用戶有選擇的余地。那時候如果直接上全屏,可能死的很快。到下半年,內容開始豐富了,命中率開始提高了。并且全屏對于單個視頻的展現效果當然也會比半屏要好,我們開始灰度的切換到全屏模式。

這里說個有意思的數據。我們把關注和機器推薦灰度切換到全屏,并且和沒有灰度全屏的用戶來對比觀察。發現全屏后,關注tab的人均vv(video view,視頻播放量)下降了,推薦tab的上升了。這應該可以推導出來,關注tab的命中率不夠高,以至于全屏后帶來了輕微的選擇困難。

我們在公眾號里在給關注的號的內容做排序,以及在視頻號里,也會通過算法對關注的內容做排序,也是為了提高命中率。特別是全屏之后,因為用戶的選擇余地是零了,更需要算法來做排序。

直播

互聯網歷史上,個人在公開領域的表達方式一直在演變。最早的時候,需要你會寫HTML來做網頁。后來有了博客,博客之后是微博這樣的短文字。現在是圖片和短視頻。演變的方向是往更能被普通人生產和消費的方向去走的。所以會體現為更短更碎片化。

所以我在想,還有什么內容形態是比短視頻更能被更多人接受的。

我覺得直播有這個機會。直播比短視頻的生產更容易,是因為拍一段短視頻是需要有內容準備的。而直播,是不需要準備內容的,它就是日常聊天。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差別,直接降低了直播的門檻。這是一種輕松的表達,普通人也能夠去生產出來,朋友也更愿意去消費。

雖然直播已經發展了很多年,大家對直播的認知還是帶貨的領域,這是作為內容形態的方式來思考,就是個人表達的形態方面來思考的。

所以,直播在未來有可能會成為一種很多人在用的個人表達方式。

做一個未來的設想,很久以后,每個人的微信名片應該是活的,意思是,我打開你的名片,如果你剛好戴了一個可以直播的眼鏡正在直播,那我就能直接看到你看到的東西。這可能是個人直播的終極形態。

前不久有一場流星雨的直播,有超過100萬人觀看了,有點超出我們的意料了。因為,我們并沒有做任何中心化的流量分發去推它,它自然就吸引了100萬人。在這里,是社交推薦在發生作用,通過朋友圈,群聊等進行了人群的擴散。當然,在視頻號和直播的入口里面,我們還是會用機器推薦來給用戶推薦適合的直播。當直播多了以后,除了你的朋友,我們也希望系統能告訴你哪個直播值得你看一下,這是我們的機器推薦有更大的考驗。但社交推薦,仍然會是非常重要的傳播途徑。

其實我們現在還沒有直播的入口,下一個版本可能就有了。我們現在有一個附近的直播和人,把它調一下,可能叫直播和附近。

我們也在豐富直播電商的能力,包括直播里可以掛接到第三方的小程序。

春節快到了,我們都習慣了在群里發紅包搶紅包來拜年了。但其實線下傳統的拜年是走家串戶面對面的行為。直播其實更能模擬出線下拜年這種傳統方式。所以我們今年在直播這里也做了一點小小的東西,我們希望今年的春節能夠有一些人通過直播的方式來拜年,那就特別好。

關于創作者

很多人會關心平臺會給創作者什么樣的支持。

如上面提到的,我們更希望做視頻的載體,并且讓視頻號成為個人和機構的官網。平臺在這里的角色是連接,而不是做內容。但和以前的官網不一樣的地方在于,微信體系里的官網,內容是能自己流通的。因此你不用太擔心做了官網也沒有人訪問。我剛剛說到微信里集合了很多產品可能沒法嘗試的東西,比如說對于信息訪問,我們可能會有關注關系可以獲得,有搜索,有推薦,有系統推薦和社交傳遞這樣一些方式,所以不用太擔心自己的內容在這里沒有人會看。

剛開始我們去邀請一些明星進來,明星會說有沒有簽約費。我們的回答是,我們希望你進來,因為你應該經營自己的粉絲,最終你會實現盈利,但不會平臺出面來購買內容。

所以視頻號這里,我們沒有花一分錢去購買內容。將來也不想這么做。倒不是為了省錢,而是,當我們不花錢買內容的時候,創作者還愿意進來,才說明創作者能靠自己的努力獲得回報,才說明我們建立了一個能自行運轉起來的生態。同時,我相信普通人的創作力是巨大的,相反,購買的內容反而不一定能打動人。

微信的歷史上,我們一直不強調強運營,也是這個原因。系統和規則會比運營的效率高太多了。就像我們現在看到微信支付,其實已經覆蓋面非常大,但是我們微信支付的人數并不算多,對于支付這樣一個需要跟線下接觸的行業來說,我們每個行業微信支付里可能就一兩個人在負責整個行業。

公眾號的那一個slogan照樣可以用在視頻號上,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其實你現在放在視頻號上也是很適用的。

一些有趣的實驗性項目

我們也有一些有趣好玩的實驗性項目在進行中。

前面提到,做產品其實是個驗證想法的過程。如果你腦袋里突然冒出一個想法,可能很不靠譜,但又似乎有意思。然后繼續往深里去想,如果能經過很多次選擇,最終能變為實現,就會體會到做產品的樂趣。

我就經常會有一些異想天開的想法。比如,如果你能拍一下一個人的頭像會怎么樣,如果你能朝跟你聊天的朋友扔一個炸彈在屏幕上炸開嚇他一跳會怎么樣,如果你在聽一首歌的時候能看到其他聽歌的人眼前的畫面會怎么樣,如果你失眠的時候也能看到其他的失眠的人然后大家一起數羊會怎么樣。

甚至,如果給一個畫布,每個人上去畫一個點,如果有一千萬人輪流去每人依次畫一個點,到最后會不會形成一個圖案?如果在沒有組織的情況下,一千萬人居然畫出來一個圖案,那又意味著什么?

所有這些都是很有趣的事情。所以做產品絕不是枯燥無味的。雖然大多數想法都會是行不通的,但有少數的能行得通,就非常好了。

這里,我就簡單描述下微信新版本會有的幾個功能。所有的功能在被用戶實際驗證之前,都不能說一定會受歡迎,但是只要思路的方向沒有問題,就可以不斷改進。有些功能也會經歷灰度,完善了才放出來。所以不要抱以太高的期望。這里分享下這些好玩的功能的思考點。

一個是表情。

表情是表達方式中的一個基本元素。

說到表達方式的基本元素,這讓我想起拍一拍。很多人會不喜歡被拍,還有很多人因為誤觸而拍錯了人很尷尬。但仍然有1.2億人設置了拍一拍的尾巴,每天幾千萬人在用拍一拍。拍一拍也是表達的一種基本元素,并且不同于其他所有方式,它是模擬人類的現實生活中的行為動作,用最簡單的一個身體動作來完成了一次信息傳遞。有次內部開會我開玩笑說,未來人們的生活會越來越線上化,人們會懷念這種古老的人和人之間的交互方式的。

說回到表情。

人們的表情反映出情緒越來越強烈了。以至于必須經常“裂開”了。

我的想法可能比裂開更暴力。有一天我跟開發同學說,幫我做一個功能,我扔出一個炸彈,對方的屏幕就裂開來。當然,是動畫效果的裂開,但要求很逼真。

實現是可以的,但是真的當作一個表情功能的時候,還是會遇到很多坎。

我說尋找基本元素,即這種表情必須是底層基礎的,而不是一種特殊的。

最終我們做到了。

一個是狀態。

現在大家打開一個朋友的微信名片,往往除了名字頭像,什么也看不到。朋友圈也很多人設置了時效。

但事情不應該是這樣的,每個名片,應該是活生生的才對。名片就是我們線上化生活的自己,它應該反映自己真實的狀態。

我們之前嘗試用視頻動態表達一個人的狀態,但視頻化表達在這個地方其實挺困難的,因為確實拍個視頻讓所有的好友看到,這個壓力還是挺大的,所以視頻動態不算成功,每天大概有100多萬的人在發視頻動態,我們也會把它升級一下。升級以后的話,我們希望走到視頻的另外一面。以前我說以前每個人發文字是很困難的,其實有一個前提,發一段讓很多人都看的文字是很困難的,其實自己隨便說一句話其實并不困難,狀態就是隨便說一句話這樣一個東西。所以我們會走到視頻的另外一面,通過你隨便說一句話,隨便寫幾個字來表達自己的狀態。

并且,在某一時刻,一定還有其他的人跟你處在同一種狀態里,你會希望看到他們。看到在打同一個游戲的人,同一個咖啡吧的人,同一個景點旅游的人等,甚至是,同一種心情的人。

我一直認為,社交的本質是找到同類。

狀態,是用來給人看到的,最好還是給同類的人看到。

所以這一次,我們基于簡單的文字來組織狀態這樣一個功能。

我不知道結果會怎么樣。對于社交產品,因為它是群體互動來導致結果的,所以很難預料社交功能交給用戶群體后的反應。但是,這樣的嘗試是應該的。因為,個人的狀態表達的需求沒有被滿足。哪怕是簡單的一句“我今天很郁悶”,你不會發朋友圈,也不會跟朋友專門去說,那么,總需要一個地方可以說的。

歌曲

還有一個新的嘗試是關于聽歌的,在座有一位聽眾跟我聊過怎樣看見一首歌,歌不是用來聽的,是用來看的。自從有了網絡、移動互聯網以后,我感覺是很多人聽歌變得少了,只有在開車的時候才會聽歌,因為在任何其他時候,你會寧愿去看視頻了。微信其實是一個包含信息種類特別多的一個東西,但我一直不太滿意的一點是在微信里面聽歌的體驗不太好,比如說我其實特別不理解為什么所有播放器都是一個電唱機在那里轉,因為電唱機在我讀中學的時候,我家里有一個,我還自己去買唱片,但是我想應該大部分用戶不會經歷過那個時代,那為什么他們要看不認識的物品,一個唱盤在那里轉。

我們在聽歌的時候應該看見什么?很多人說我們在聽歌的時候不應該看見什么,而是應該聽就好了,但我希望聽歌的時候能夠看到一點東西,因為聽歌的時候有一點想象力,我們之所以希望在開車的時候聽,是因為你的眼睛能看到很多的東西,讓你的想象比平時更活躍了。如果這些東西,聽同一首歌的人往往有很多人,舉個例子,你可以想象你在這里聽這首歌,另外一個人在另外的場景,還有很多類似的人,如果把他們聽歌的眼前畫面都連起來的話,總有一些人的畫面跟你是非常類似的,他能夠打動你的,所以從這個點上出發,我們就把聽歌的體驗做了一個視覺化的展現。

但這個難度其實特別大,因為技術還沒有到那一步,我們的眼球都有一個攝像頭實時傳到云端,未來遲早會到那一步。所以目前只能通過別的產品方式才能做到這一步,就是說有一些熱心的用戶可能會愿意說,我能夠把某一首歌變成一個制作得很精美的,類似MV這樣一個東西,可以分享給更多的人看到。

浮窗

我其實一直很不喜歡浮窗。因為它就像狗皮膏藥。這也是PC時代大部分網頁瀏覽的體驗都不好的一個原因。

為了解決一篇文章要很久才看完,而中途要不斷處理微信消息的需要,我們有了浮窗功能。但它并不完美。

很多時候,一篇文章,一個長視頻,是要分很多次才看完的,如果每次都要先拖到浮窗,也是很繁瑣的。

現在,微信提供了一個尚未看完的內容的列表,方便可以隨時找回這些內容繼續看完。尤其是對于長視頻,更加需要隨時可以切走,然后又能快速找到。直播也一樣需要。

輸入法

還有一個可以提一下的新的研發中的產品,是團隊正在研發的輸入法。

我們會經常收到投訴,說剛剛在微信里聊到什么,就在其他app里看到這個東西的廣告,是不是微信在出賣我的聊天記錄給廣告主。其實并不會。我們從來不會去分析用戶的聊天記錄,即便因此損失了很多廣告收入。

所以當我們的技術團隊,就是機器語義理解的團隊,說我們自己做輸入法可能會做的更好的時候,我當然很贊成。因為至少,在安全性方面,我們可以做的足夠好。

我們的目標不是一下子獲取多少用戶。因為輸入法是文字表達的入口,并且輸入法必然越來越智能,可能出現新的輸入形態,所以還是值得投入去做的。

團隊

很多人說視頻號迭代速度特別快。事實上在微信的頭兩年,我們都是這個速度,后來有時快有時慢。其實我認為做產品就是應該快的。

我經常說的一句話是,如果一個問題,三天沒有想出答案的話,那么三個月也想不出來,因此要么三天內找到解決方法,要么放棄,去尋找新的路徑,而不是耗在那里。

孫子兵法說到,行軍打仗應該要“其徐如林,其疾如風”。做產品也是這樣,要么沒有想清楚,那不如什么都不做。如果要做,就要非常快速的迭代。

視頻號團隊到目前為止也就一兩百人,其中還包括了三個算法團隊,前后臺開發,產品運營等。這很微信風格。互聯網產品是關于創造力的,而不是拼人數。如果一個一百人的團隊做不出來一個產品,給一千人也照樣做不出來,甚至做的更差,因為一千人的內耗太大了。

關于產品

微信十年,如果非要用兩個詞來描述微信,我想,一個是連接,一個是簡單。

連接是很美的。因為世界的運行就是靠萬事萬物的連接而進行的。對產品來說,做連接,意味著做服務的底層設施,因為基于連接可以演變出來的結果是最豐富的。

很多的社交產品可能也做連接,但它止步于人,微信的連接范疇更大,公眾號、小程序目標都是連接,連接人和內容、人和服務,包括微信支付也可以認為是一種貨幣的連接,視頻號的目標也是連接。重心不是在做內容,而是在做底層的連接,這很重要。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會提“去中心化“,因為連接和中心化是有些排斥的。

再說簡單。

我用簡單來作為美觀,實用,合理,優雅的代名詞。

簡單是很美的。從一個物理公式到一個日常用品,往往是簡單的是更好的。實現同樣一個目標,有一千種方法,但只有最簡單的方法是最美的。正是因為有一千種方法存在,所以要真正做到簡單是很難的。

以前在飯否,看到很多產品越做越復雜,我吐槽說,“一個產品,要加多少功能,才能成為一個垃圾產品啊!” 不是說加功能會讓產品不好,而是加了不必要的功能,或者加功能的方式不對。

十年來,微信加了很多功能。我很慶幸的是,現在的微信,還幾乎和十年前的微信一樣簡單。雖然比十年前多了非常多功能,但這些功能,都已經是用的最簡單的辦法了,所以增加的復雜度會小。

簡單才會好用。特別是一個產品有十億人在用的時候。

有時候也會想,很多用戶其實并不一定很在意產品是否簡單。粗制濫造的產品,也可能照樣會有很多人用的。但是我們還是會追求簡單,因為總有部分人,會認同這種簡單背后的美感。

微信雖然是這么大用戶量的產品了,并且經歷了10年之久了,但我還是希望,它能一直保持自己的風格,一直像一個小而美的產品一樣,有自己的靈魂,有自己的審美,有自己的創意,有自己的觀念。而不僅僅是數字的奴隸。這樣的話,我和團隊,才會為我們的工作而感到驕傲,并且覺得有意義,這是我對微信十年在今天的最后一個總結。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

謝謝現場的朋友們,謝謝觀看直播的每一個人,希望我沒有浪費你的時間。再見。

分享到:
標簽:張小龍 微信公開課 視頻號
用戶無頭像

網友整理

注冊時間:

網站:5 個   小程序:0 個  文章:12 篇

  • 51998

    網站

  • 12

    小程序

  • 1030137

    文章

  • 747

    會員

趕快注冊賬號,推廣您的網站吧!
最新入駐小程序

數獨大挑戰2018-06-03

數獨一種數學游戲,玩家需要根據9

答題星2018-06-03

您可以通過答題星輕松地創建試卷

全階人生考試2018-06-03

各種考試題,題庫,初中,高中,大學四六

運動步數有氧達人2018-06-03

記錄運動步數,積累氧氣值。還可偷

每日養生app2018-06-03

每日養生,天天健康

體育訓練成績評定2018-06-03

通用課目體育訓練成績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