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傳統健身房出現“關門潮”、“跑路潮”,尤以著名連鎖健身房威爾士被收購的消息最為甚囂塵上——當時不少人認為,傳統健身房的時代已經過去,新型健身房是健身行業未來的主題。
然而,人工智能健身房VENTO也遭遇危機。據多家媒體報道,肌動科技已經關閉了旗下號稱國內首家人工智能健身房VENTO在北京和上海的兩家門店,并辦理會員退費。兩家門店(北京望京SOHO店和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店)在大眾點評網上也已顯示停止營業。
半年前,第一家VENTO健身房在北京望京SOHO商業區開業。由德國獨家引進的人工智能健身設備是VENTO的特色——12臺設備中的傳感器和AI算法結合,在中控設備的調度下,根據用戶在測試時留下的身體數據和彈跳力、靈敏度和柔韌度結果,調整器械高低遠近、為用戶制定貼合自身情況的訓練任務,精準限定訓練和休息時間,并在訓練后呈現數據解讀。
熟悉了VENTO的健身流程后,用戶可以在無私教的狀態下,較準確地進行高效健身,一次健身時長由普通的1-2小時,縮短為17.5-35分鐘,并在健身結束后,收到運動的數據反饋,
人工智能設備的引進,也能夠節省健身房的人力需求,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健身房的坪效。至少,VENTO的經營者是這么認為的。
VENTO創始人陳柘安曾表示,單個健身房能夠容納500-600個活躍會員,按照人均9999元的年會員費,會員數達到220-250人時能夠達到單店盈虧平衡,并表示2018年公司計劃在全國開設30家VENTO店。
但半年過去了,開出的兩家店全部關門。很明顯,經營者的計算公式沒有被實際情況所驗證。
人工智能設備較高的成本、店鋪所選擇商圈的高房租,帶來了相當大的成本壓力。如果會員人數沒有達到預期,又沒有融資支持,健身房的現金流就會出現問題。
VENTO健身房沒能像自己預期的那樣,吸納足夠保證他們生存的會員。在一些用戶體驗后的評價中,或許能夠找出這背后的原因:
用戶一:如果只是為了得到適度鍛煉的效果那么效率確實很高,但比較單調;適合:特別忙碌忙到沒時間到傳統健身房進行經典三大力量訓練的人群 ;在附近上班的辦公室久坐人群,進行午間小鍛煉活動一下筋骨;加入健身計劃中一周過來一次和在傳統健身房的鍛煉結合在一起。
用戶二:人工智能的概念是好的,但是本人對鍛煉效果還是持懷疑態度,之后器械基本只能鍛煉到核心肌群,小肌群無法涉及。
用戶三: 教練基本上你來了跟沒來一樣,完全沒有任何反應,自己該干嘛干嘛,機器有的都沒有打開體驗很不好
總結來看,首先,VENTO面向的還是初級健身人群,其功能無法滿足進階健身愛好者的需求;其次,VENTO的定價(半年卡5999元,、年卡9999元),比私教費用低,卻比普通健身房要高。雖然健身房宣稱提供私教式的指導,但是機器設備卻減少“私教”的存在感,消費者并沒有太多“物超所值”的感受。
而且,人工智能設備帶來了高效和精準,卻喪失了人際互動、社交和服務的功能,而這些體驗,是一家健身房吸引并留存用戶的重要原因。
正像很多私教和用戶的看法一樣,在健身中,機器和人,誰更精準,或許真不是一個能簡單回答的問題。教練的指導、糾正、督促甚至監視,可能比數據表和折線圖更有影響力。
健身不是吃藥治病,一定要求投入和成果的強對應。更多的人在健身中融入了社交、舒壓的需求,也注重一家健身房的環境、設備和工作人員所帶來的全方位的體驗。而一個人在幾臺機器之間揮汗如雨,這種高效和有成就的孤獨感,或許不會被大部分人接受。
不少健身房運營者意識到,在中國健身消費者還尚未對教學內容、體系以及健身房品牌形成清晰認知和依賴的前提下,“人”的因素,無論是教練,還是健身房中的人際交流,是當前健身房贏得用戶的重要砝碼。正在不斷開店的團操教室、精品健身工作室,如超級猩猩和Keepland,就證明了這一點。
假設,真如健身從業者所愿,更多的人將健身當作生活方式,那么大部分人追求的可能不是和機器較勁的生活。
【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