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質文化極大豐富的當代,年輕人都更愿意去接受潮流文化,像戲劇這樣具有歷史厚重感的藝術品,在他們的印象里非常遙遠,更別說真正買上一張票,走進劇場看上一場戲。
然而,Soul上就有一位紹劇演員,主頁除了簡單的個人信息介紹外,記錄著他苦練紹劇的日常。令人感到驚訝的是,這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人,是一位00后,年僅19歲,剛剛成年不久。
紹劇是什么?如果去問搜索引擎,它會告訴你,這是一種起源于明末的古老戲劇,是浙江三大劇種之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就連他們耳熟能詳的孫悟空扮演者六小齡童都是紹劇演員出身……
但是這些特質,都不是能吸引年輕人的標簽,那么,這位年輕人為什么會選擇學紹劇呢?
他是紹興人,紹劇起源的地方,父親就是一名紹演員。從小,他就看著父親的演出長大,耳濡目染之下,對戲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在爸媽的支持下,12歲就進了劇團,開始了學紹戲的生涯。
在最初,他并沒有什么立志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者”的宏圖遠志,純粹是喜歡。因為喜歡,所以一堅持就是這么多年。
在劇團的生活十分枯燥,每日除了按部就班的練功外,還要補上一兩節文化課。每天早晨第一節課,他就要開嗓子開始練唱念,為日后唱戲打基礎。除此之外,還要練身型、 學習刀槍棍棒這些武器的用法、練毯子功(簡單來說就是類似后空翻那樣的動作)。
作為戲曲演繹者,對身型的要求很高,甚至肌肉線條的美感也在身型要求的范圍內。為了練出好看的身型,他被要求擺好一個動作,由身訓老師來將他們的動作調整到標準,然后就這么一直耗著,直到肌肉形成記憶。
剛開始他很不適應,有時身訓結束的時候,覺得肢體都僵硬了。隨著體態的完善,他開始練臺步,等再熟悉到一定程度時就加上一些動作,直到最后呈現在舞臺上靈活標準的樣子。
在一開始學的時候,他在同學中算是比較有天賦的,所學的的東西都可以很快的掌握,融會貫通去使用。按照最初的計劃,他會一帆風順的學習、登臺、比賽,年邁之后完美結束戲劇生涯。
直到一次意外,一切都發生了改變。在一次基本功訓練中,他因為不小心發生了意外,腿部骨折,修養一段時間后,他的功課落下很多,再回來的時候已經是團里比較靠后的人了,于是他開始苦練功底,在別人都下課之后,還一個人呆在舞房里練習。
就這樣,幾個月以后,他漸漸趕上了其他同學,只是因為之前的骨折,毯子功是怎么都補不回來了,從此五維缺了一維。既然先天受阻,就得后天彌補,于是他利用課余時間去身訓老師那里訓練。時間久了,身段越發好看,就當彌補了毯子功薄弱的缺點。
因為進步飛快,身訓老師就教他練戲,在別人還在繼續苦練毯子功的時候,他已經去比賽了。比賽結果還不錯,收獲了一個金獎獎杯和第一的獎狀。這是他獲得的第一份榮耀,格外值得紀念。
這些年,他參加過的演出和比賽很多,唯獨讓他倍感驕傲的,就是參加了在巴黎舉辦的”中國傳統戲劇節”,這算是他第一次正真意義上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帶出了國門。
來參加戲劇節的人很多,他們演繹的劇目是紹劇里非常有名的《三打白骨精》。由于資歷尚淺,他僅僅扮演了一個翻跟頭的小角色,但謝幕時看著臺下熙熙攘攘的觀眾齊齊鼓掌的的時候,那種”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者“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魯迅先生筆下“永遠忘不了看到最好的社戲”被他帶到了國外,它被世界各地的觀眾所喜愛,所有人都為它喝彩,它是最好的文化,它是他們的文化。
如果說從前學紹劇只是因為熱愛,這次的的法國之行讓他突然感受到背負重大使命的責任感。
從法國回來后他練功更加刻苦了,除了基本唱念走跳他還自學了變臉,之前丑的拿不出手的妝容也被提起重新練習,一切的一切都朝著“我要做最好的戲者”的目標靠近著。
時間如白駒過隙,春去秋來轉眼又一年,原以為再也練不好毯子功的他,跟頭已經超越了這屆所有人。機遇也隨之而至,他迎來了戲劇生涯里第一個重要角色,紅孩兒。
作為著名的“反派”,紅孩兒綁架唐僧,和孫悟空互掐戲份極多,但這個角色難度很大,要后空翻翻上桌子,想到這些他又緊張到窒息。可這是難得的機會啊,他怎么能放棄。
試戲敲定他出演紅孩兒后,導演通知他演出時間定在五天之后。于是接下來的幾天,他每天都在背臺詞記動, 神經一直處于緊繃著的狀態,那時候是他最想放棄的時候,可咬咬牙又堅持下來。
由于高強度的訓練,每天早上醒來,渾身肌肉酸痛。再加上緊張的情緒,上臺前一秒他的腿都在打軟。
演出時,他四肢仍然疼痛,但是謝幕時,作為重要角色站在前排接受觀眾掌聲的榮耀感,讓他覺得一切都值得了。
到今年,他學戲已經7年了,占據他目前人生的近三分之一。他年僅19歲,堅守在舞臺的第一線,不出意外,未來的人生都要陪伴戲劇度過,在時光的打磨下變成越加出色的戲者。
只是不知道,到那個時候,還有沒有年輕人愿意看他的戲。
這些年來,他所演過的角,唱過的戲,那怕巨制如《三打白骨精》,也鮮少有年輕人愿意聽愿意看了。公演也好商演也罷,臺前坐著的已經大多是爺爺奶奶那輩的人了。
因為這門藝術本身的“年紀”太過老邁,似乎已經被觀眾拋棄。相比因為唱功不夠沒有人聽,劇本不好沒有人看,被時代遺忘這個事實似乎更讓人難過。
畢竟現在的年輕人和從前不同,他們有了更多的娛樂方式,新的審美態度,甚至新的生活理念,而這些本該珍貴卻逐漸消逝的古老藝術,隨著時光流轉,逐漸淡忘出年輕人的視野,消失不見。
這是他最感到難過的地方,他害怕堅持了幾十年之后,會面對空無一人的禮堂獨自歌唱。因此他也開始在Soul App上發布自己練習紹劇的日常,希望紹劇被更多有興趣的年輕人認識和欣賞,從而喚醒更多的人們感受非遺的魅力,使之得到保護和傳承,畢竟,紹劇是很美的文化,它不該消失。
對紹劇感興趣的人多了起來,慢慢地,有越來越多的人給他的動態點贊,在他發布的日常下評論。他對Soul的評價很高:“如果有越來越多像我一樣的人,能把紹劇或者其他國家非遺文化在這樣的APP上呈現出來,那我們國家的、民族的、優秀的傳統文化,就不會被人們遺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