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擬現實、可穿戴設備、無人駕駛技術……人工智能,正在成為時下創新領域最“火”的一個詞。有人說,人工智能,正在開啟一個前所未有的投資“大風口”;也有人說,蜂擁而上的人工智能,是一個沉默的火山口,正在伺機吞沒一切進入者。
是耶?非耶?在“2016全球創新者大會”的論壇上,人工智能科技最前沿的科學家,和投資領域最敏感的弄潮兒云集于此,我們聽聽大咖們怎么說。
“從投資來講,人工智能現在確實是一個大風口。”硅谷New Gen Capital創始人張璐說,“但這并不是說,人工智能的每個分支都適合做商業化的探索。人工智能是一個非常大而泛的概念,它的分支非常多。”
張璐認為,從目前的市場看,人工智能比較不錯的幾個方面,分別是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語音交互和計算機視覺。“接下來的三年到五年,會產生很好的市場應用效果。”張璐說。
人工智能,是當代科學的最前沿,自然不差技術;而作為創業創新領域的香餑餑,人工智能又受到了各種資金的熱捧,自然也是不差錢。不差錢又不差技術的人工智能,自然就是投資者眼中最靚麗的“大風口”了。
不差錢不差技術的人工智能,在成為投資“大風口”的征途上,還差不差其他東西?當然差了,而且是最重要的!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個“東風”,就是市場。沒有摸準市場的脈博,沒有得到市場的追捧,任何技術,哪怕是尖端到頂點的技術,也依然是一項科研成果,轉化不成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尋找帶有機會的創新。“對于創新,我只看它的明天在哪里,而不是看十年之后。”LinkfaceCEO黃碩舉例說,現在給我兩個產品,一個是十年后登上衛星,另一個是明天就可以解決霧霾,我肯定選擇第二個。他認為,創新的思路、理念、概念、產品太多了,而我們需要的,是捕捉那些帶有機會的創新。
張璐認為,創新和市場還有一段距離,科技和投資也是隔山的戀人。“現在很火的技術概念,沒有哪個是完全嶄新的。”她說,很多技術的概念或者研究已經做了很多年,只是這幾年進行了商業應用,才成了投資者眼中的所謂“風口”。
黃碩說,在眾多的人工智能分支中,我希望選出那些真正有投資價值的點,把我們的精力和資源都放進去,最后產生實際的機會和效益,讓我們的生活有所提高。
面對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大風口,千軍萬馬都在爭相涌入。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過份強強調技術的先進,而忽視對市場的研究,往往會成為投資的殺手,使“大風口”變成“火山口”。技術背景強大的團隊,常常因為強調先天的技術優勢,而可能更容易陷入“唯技術論”的泥淖。
致力于計算機視覺的黃碩團隊就是技術背景很強的一類。但黃碩認為,他要做的是用戶需要的東西。而怎么把高科技的東西變現,把一個陌生的科學概念讓市場上的用戶理解,這才是真正要下功夫的地方。
“我們做計算機視覺,用的是‘卷積神經網絡’這種技術,但很少有客戶懂這個技術。怎么讓我們的產品在市場上被用戶理解和接受,肯定不能只談技術。我們需要引入一點更容易被終端用戶接受的模式。”黃碩的辦法是和保險公司合作,用人臉識別技術幫助客戶降低風險,跨界引入第三方,讓用戶更好地理解他的產品。
正如國宏嘉信資本創始管理合伙人冼漢迪所說,人工智能是一個沒有天花板的想像空間的行業,但關鍵還是看這些管理團隊的理念。“技術、資金、市場,這是人工智能成為‘大風口’的三要素。都到位了,就是大風口;三者缺一,就可能是火山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