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電腦報
" 只要 3322 元 , 周末隨心飛 " —— 2020 年 6 月 18 日這天,中國東方航空推出的 3322 元 " 周末隨心飛 " 產品在航空圈和朋友圈刷屏,隨后,各大航空公司陸續推出的 " 隨心飛 " 產品成為航空業和旅游業的一個亮點,引發了關注和搶購,也引發了不少爭議。
如今,首批 " 隨心飛 " 已經到期,首創 " 隨心飛 " 的東航在年度總結中寫道:" 恭喜隨心飛首屆飛友,畢業快樂。" 第一批 " 隨心飛 " 用戶的體驗如何,會不會買新版 " 隨心飛 "?想買更便宜 " 隨心飛 " 的用戶,能等到期待的優惠嗎?
01
隨心飛年終總結:男性用戶更多
在東方航空發布的 " 首屆隨心飛畢業匯報 " 中可以看到,這一批購買了東航 " 周末隨心飛 " 產品的用戶中,80、90 后是絕對的主力人群,占比達到了 73.7%。其中男性占比 57.8%,高于女性。
根據東航 2020 年 12 月 31 日公布的數據,2020 版隨心飛用戶中有大約 10% 購買了 2021 版隨心飛,東航稱這批用戶 " 保研 " 了。沒有 " 保研 " 的用戶,他們怎么看?
在中國新聞網的采訪中,去年只飛了四個城市,勉強回本的沈女士表示,今年沒買主要是因為沒有時間。" 互聯網公司比較忙,今年轉崗之后加班更多。之前有個朋友約我去打宮頸癌疫苗都沒有時間,更別提周末出去玩了。現在我的周末只想躺著,像去年那樣,每次都把夜熬穿,真的搞不動。"
飛了 14 次的馬思宇今年也沒買 " 隨心飛 "," 一是累,二是沒有收獲太多東西。每次出去都得六點起床,到周天晚上十一二點到家。但這樣也就能待一天半,走馬觀花并沒有讓我得到多少東西,以后還是按照自己的節奏慢慢來。"
02
回本的故事或許可以換個角度看
有了第一批 " 畢業 " 的用戶," 賺了還是虧了 " 顯然會成為大量 " 持幣觀望 " 消費者的關注焦點,而從一些媒體的采訪我們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去年研究生畢業的趙嘉奇,向中國新聞網記者展示了自己的成績:" 我的出行模式是每兩周出去一次,這樣還可以休息一下。2020 版的‘隨心飛’一共飛了 21 次,APP 顯示我省了 11590 元,早就回本了。"
在 " 隨心飛 " 用戶中,這樣的異地戀故事還有很多。比如和丈夫異地工作的錢貝貝說:" 有了‘隨心飛’,我和老公從以前的一年見兩次變成了每個周末都能見面,如果能在今年做媽媽,娃的小名就叫航航。"
顯然,買 " 隨心飛 " 賺到了還是虧錢了,更多還得從自己實際情況來分析,對于工作、生活剛需用戶而言,買 " 隨心飛 " 顯然是非常合理和必要的,而喜歡旅游且擁有大量時間旅游的用戶,航空公司的 " 隨心飛 " 產品也是相當不錯的存在。事實上,從拉動旅游和城市消費看," 隨心飛 " 的貢獻也不小。
東航 " 周末隨心飛 " 總數據涵蓋了 899 條航線,112437 趟航班。目的地排名前五的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昆明、西安、廣州。五大熱門的航線分別為:上海 - 西安 - 拉薩、成都 - 拉薩、昆明 - 拉薩、上海 - 烏魯木齊 - 喀什、廣州 - 香格里拉 - 拉薩。西藏成為 " 周末隨心飛 " 的最火目的地。
換個角度看、" 隨心飛 " 是在疫情突發,航司正常預付票款現金流斷裂的情況下的非常之舉。其實質不是機票,而是打包權益類產品。東航 2020 年率先推出 " 隨心飛 " 后,其它航司以各種產品名目跟隨推出類似產品。用戶有了 "1 次購買、N 次飛行 " 的消費獲得感,航司可以回籠的現金流,可謂雙贏。
03
人氣爆款的問題也不小
各大航空公司的 " 隨心飛 " 產品的確拉動了消費和經濟,但第一次 " 試水 " 打包權益類產品的航空公司們,同樣也出現不少問題。
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 ( 以下簡稱 " 中消協 " ) 聯合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基于大數據平臺數據與輿情社會影響力測算結果,共同梳理出 "2020 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 " 中,航司 " 不限次飛行產品 " 限制多就成為十大熱門問題之一。
產品使用條件苛刻、使用體驗差、回程購票難、虛假宣傳、機票兌換難等投訴,引發輿論追問 " 不限次飛行 " 產品是否真能方便消費者出行。
輿論認為,針對 " 隨心飛 " 類產品在技術、售后和服務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有關部門、各級消協組織應暢通消費者投訴舉報渠道,維護消費者權益,同時進一步加大公示力度,完善公示制度,讓輿論監督發揮作用。相關航司應認真分析 " 不限次飛行 " 產品被投訴的原因,迭代產品,切實提升服務質量,優化消費體驗。
04
2021 年還要買 " 隨心飛 " 產品嗎
" 隨心飛 " 產品帶來的效果如何?據國際航協統計,10 月份中國國內航空客運量同比降幅僅為 1.4%,已經全面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是全球恢復程度的最好的國家之一。
實際上,各航司依靠 " 隨心飛 " 產品回籠的資金在巨額虧損的對比下只能算是九牛一毛,但 " 隨心飛 " 產品的熱銷,卻大大刺激了整個旅游消費市場。它帶來的不僅僅是產品本身的價值,而是帶動了旅游、酒店、餐飲、娛樂、交通等一系列旅游相關的產業鏈,這才是 " 隨心飛 " 這一創新產品最大的意義。
盤活產業生態其實是 " 隨心飛 " 類產品最大的意義,如,東航在 " 隨心飛 " 基礎上推出了 " 隨心住 "" 隨心行 "" 隨心食 "" 隨心購 " 等一系列出行產品。南航也在 " 快樂飛 " 的基礎上,推出了包括 " 快樂行 "" 快樂住 " 在內的套餐。
除了針對時間、空間進行不同的產品設計," 隨心飛 " 產品還瞄準了不同的群體。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都推出了 " 兒童暢飛卡 ",希望吸引到更多的親子家庭一起出游。國航則推出了 " 青春權益卡 2.0",服務消費力強的年輕人群體。
隨著航空公司產品的優化、升級以及消費者對 " 隨心飛 " 類產品認知的提升,2021 年其實還蠻期待新一屆 " 隨心飛 " 類產品的到來。
以小編為例,我便對 " 隨心住 "、" 隨心食 " 等產品更為好奇。小伙伴們,你們會對哪種打包權益類產品更感興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