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極客公園
所有的思考都不是心血來潮,所有的選擇也并非隨心所欲。
時隔兩年,微信終于在它十周年之際發布了最新的 8.0 版本。涉及表情、狀態等一些功能的迭代,引發了不少討論。1 月 22 日晚間,在視頻號直播間里,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和科技自媒體人潘亂跟微信創始人張小龍進行了一場連麥,聊了聊微信 8.0 背后的思考。以下是對話內容摘錄,由極客公園整理:
談 8.0 版本:角度不同,對產品的理解也不一樣
張小龍:上次張鵬和潘亂在視頻號直播時我評論了一句要來連麥,說過的話還是要做到的。你們在這里討論微信 8.0 和視頻號的東西,我覺得都挺好的。
Q:我們說的有什么不對的嗎?
張小龍:沒有說的不對,只是說同一個問題每個人看的角度不太一樣。就比如說,音樂這個東西,可能是剛發布,很多人還沒有做出一些個性化的 MV 的東西,所以理解的還不夠準確。
再比如說,微信這次更新的狀態,這個新功能,好多人說像 QQ 簽名,我目前也沒看到有分析得特別透徹的。我很希望看到一些高水平的分析,講講比如說狀態更加像什么?
還比如說,我們的視頻動態去哪里了?很多人說視頻動態取消了。但換個角度說,視頻動態應該是升級了,升級成狀態了。它現在是更好的形式。
Q:狀態和朋友圈有什么不一樣?狀態和 QQ 簽名的區別又在哪里?
張小龍:朋友圈還是關注朋友,不是內容導向的。而狀態和朋友圈又不一樣,狀態是一種當天的實時的朋友的內容。QQ 簽名過去用的很火,是 PC 端的。狀態跟簽名又有什么區別呢?
當你在 PC 端寫一個 QQ 簽名時,你只可能坐在電腦寫,寫的是你在想的什么。在手機端,你寫一個狀態的時候,你寫的可能是「我在做什么,我在哪里」。這兩個是完全不一樣的。手機端關注的是你實時的狀態。而 QQ 簽名是那一刻你在想什么。這是最大的區別。
談視頻號:社交視頻和公眾視頻是兩回事
Q:微信做視頻的歷程是怎樣的?以視頻的方式呈現,一路如何思考?
張小龍:視頻內容分為兩種,一個是社交視頻,一個是公眾的視頻。微信之前嘗試的一直是社交視頻,最后是在朋友圈展現。很早之前,朋友圈里是有那種只能自己拍的視頻。
其實,如果是社交視頻,沒必要說只能拍很短的時間。最早微信做六秒鐘的視頻,是因為當時的網絡條件特別差,傳不了大的視頻。后來,網絡條件變好了,我們就放開了,只要是能和手機兼容的視頻都能上傳,并且你也可傳別人的視頻。
包括視頻動態都還是社交視頻,真正嘗試做視頻還是從視頻號開始,這個其實區分得很開。
Q:視頻號是關注內容還是人,你怎么想到在對「人和內容」的糾結上更進了一步?
張小龍:公眾號是更加關注內容還是關注人呢?其實是因為內容才去關注一個人。公眾號跟視頻號的區別就是在于,視頻號內容的流動性更強。所以,現在的視頻號里,在我們摸得很透的關注關系之外,還會引入機器推薦和社交推薦來輔助它。
對于公眾號的文章,如果單純依靠機器推薦,其實很難像視頻一樣做到這么大量。或者說,視頻形態的內容可能更適合機器推薦。視頻更適合機器推薦,也意味著它關注的忠誠度會下降一些。
因為在視頻內容的消費面前,用戶更加關注的是內容,而不是人本身。
在公開課上提到的那個關注和推薦等內容流量的比例,其實還沒有被大規模驗證,目前社交推薦及朋友贊的流量,還是遠遠大于機器推薦的,但未來機器推薦的量可能會上的很多,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Q:內容的呈現形式,會不會影響用戶跟內容之間的關系,比如用戶通過搜索和看直播發現的內容,可能就強于刷信息流帶來的內容?人和內容的關系還會受到哪些因素影響?
張小龍:我感覺,跟內容的形態也有些關系。比如,YouTube 更多是長視頻,長視頻像書一樣,是不可能去刷它的,只能說做選擇。只是說,YouTube 缺少了社交維度的推薦,挺可惜的。
我之前在公開課里也說到過,我們現實里愿意花時間去看一本書,往往是社交推薦來產生的。所以,我才說,視頻號里積累的長視頻夠多,我們在長視頻的推薦反而是很有優勢的。當然這是以后的情況。可能目前只有短視頻適合「刷」這種形態。
Q:社交推薦對于什么內容的衡量指標是最有意義的?
張小龍:我覺得對于用戶需要花一定成本去獲得的東西,社交推薦是很有意義的。可以舉一個商品方面的例子,如果你推薦一個手機,這是我要付錢的,這時候社交推薦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用朋友來背書。這和看一個劇集是類似的。一個是付出金錢的成本,一個是付出時間的成本。
Q:為什么那么在意每個人,在意去中心化?每個人,你說過很多次。
張小龍:其實大家經常問到這個問題,但我想不起來理由,這可能是根深蒂固的觀念。如果再想這個問題,可能是因為微信是每個人都要用的東西,它不是為某一群人準備的。
對于微信來說,只有當每個人都能發表的時候,隨之而來的消費內容的問題,你就不用去想了。只有少數人發表,你就要去想如何做好內容的分發。如果所有人都在發表,這個問題甚至不用去想。
Q:微信一直倡導用完即走,但 8.0 版本怎么給人感覺用完不走了?比如視頻號加了更多推薦內容,似乎增加了用戶的停留時長。
張小龍:推薦的東西,如果把它定義為是娛樂時段的話,那么它是在這里娛樂消費的。目標是消耗時間的。在這一個板塊,并不是說非要他立即就走。
用完即走并不是說用戶必須使用的時間越短越好。就像一個 120 分鐘的劇,不是說為了讓你用完即走,我用技術讓你 60 分鐘看完,這樣就不合理了。
談微信 8.0 發布背后:每個大版本更新都會讓人壓力大
Q:微信 8.0 外界覺得挺放飛的。做這一系列變化背后有什么思考?
張小龍:所有的思考并不是心血來潮的。確實用戶的評價跟我們的初衷差別挺大的。舉個例子,我看到很多用戶的第一感覺是說,微信怎么突然變得 QQ 化了。我也不知道這是個好事還是壞事。
我們在做這個事情的過程中,并沒有去想 QQ 是什么樣的,并沒有刻意讓它去像 QQ,刻意地讓微信年輕化,我們并沒有刻意地這么去想。結果是這樣子,每個人去評判。只不過大部分的評判是一種視覺反應。
所謂視覺反應,是自古以來大家的反應從源頭開始都是視覺化的。所有動物判斷一個事物是一眼看過去,它像個什么,它就是什么。其實,人進化到了非視覺化的程度。但最懶的方法還是視覺反應,就是認為,一個事物看起來像什么,它可能就是什么。
Q:微信 8.0 版本強化了很多社交方面的功能。這個你怎么看?
張小龍:說 8.0 版本強化社交,可能是大家想多了。大家都以為我們做一些新的東西是先定下一些戰略目標,說我們要把社交或者某一塊做好,然后再去細化它。這樣的事情其實交給機器做就可以了。我們不是這樣一個過程。
我們沒有定下一個目標說讓微信更加社交化,更加年輕化。實際上我也沒有覺得表情就是年輕化的代表。我記得有句話是說,年輕人用的東西都是年齡比較大的人設計出來的,因為那些人才專業,比如說蘋果手機。微信從一開始就嘗試做到一個點,就是微信是跨年齡段的。
Q:你說過視頻內容需要結構化。表情這個事情也需要更加結構化嗎?
張小龍:我說視頻的結構化,是因為視頻是用戶自己創造的,我們應該把它結構化。表情是我們自己做的,所以還沒有到結構化這個地步。
但我們在這里做得特別好的一點是,任何產品要做出幾個特效是很容易的,但是只有好的產品經理才能做到在這個表情里沒有增加任何新的東西,就在原有框架的基礎上做到了新的效果。
比如說,我們現在在對話框里扔一個炸彈,它是原來表情里就有的一個炸彈,只不過展現形式不一樣了。如果有這樣的設計,就比別的設計好很多。
Q:之前幾次微信啟動頁的文字是你自己寫的,微信 8.0 的啟動頁是怎么來的?
張小龍:做產品其實是個很枯燥,很理性的過程,無法把個人情緒和情感帶入。唯一有機會帶入的地方就是啟動頁,你可以有一些情緒的發泄。
微信 8.0 的啟動頁,有個故事我跟同事們說過,有次我在開一個很正經的會,中間我開小差了,拿了當時的一張紙,在上面寫了現在開屏頁的這幾句話。我覺得可以代表這次更新的每一個功能,剛好連起來了,而且我也覺得特別簡潔,沒有任何修飾和形容詞。我自己覺得挺好的。
我看見你,代表了通過視頻號看到另一個身份的你。笑臉,代表了你的狀態。煙花,是代表新的表情。一首歌代表了新的音樂播放。你看見了你,其實代表直播,通過你的眼來看到你眼前的世界。
Q:微信 8.0 版本發布之后那幾個小時,你在做什么?
張小龍:發布那一天,確實是在微信十周年的晚會上,發布后也沒有時間去看,回頭吃飯了才看下。大版本的發布,每個團隊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壓力還是很大的。只不過這次微信更新會相對好點。
一方面是很多功能的準備已經有很長時間了。另外是我們的發布策略,可以把服務器后臺控制得比較好,一旦有問題就灰度它,或者降低它的灰度面。即便這樣,還是會有很大的壓力。
微信跟其他產品不同,不只是簡單的一個功能更新。微信很多功能是社交化的,這是說它具備群體效應,必須一幫人一起來玩,才能玩得通。但一幫人一起玩,沒人可以預測,它能不能玩起來。
安卓這次更新慢了,我們原本準備同時發,安卓臨時有些問題沒搞定,安卓的同事一直在加班。
Q:7.0 版本啟動頁是一朵花,包括你寫的看見之類的話,靈感是來自王陽明嗎?
張小龍:跟王陽明的書有一定關系。當時寫的是,「因你看見,所以存在」。王陽明的書里是說,一朵花長在山里的石頭縫,你不看它,它就不在,你看它,它就在那里。
在 7.0 版本,我們想表達的是說,看見的力量。如果按照王陽明的心學,心的力量是很大的。同理到社交上,如果你看不見這個朋友,這個朋友十年沒見了,他其實不是你的朋友了。當你看見他,他才是你的朋友。
王陽明的書還可以跟量子力學結合。我們微信 7.0 那句話,「因你看見,所以存在」,完全符合量子力學的角度。因為一個粒子,當你觀察它的時候,它才存在。你不觀察它,它就是一道波。
談產品經理:不會大量失業,但時代不一樣了
Q:過去產品經理關注用戶價值,現在的產品經理可能是數學主義者,大家就會做極速版這種東西。很難想象極速版會在微信里出現。如何看待這種轉變?
張小龍:我甚至認為比起十二年前,整個互聯網的水平是倒退的。十年前,大家有更多互聯網創業的機會。你有一個新的想法,建立一個網站就行了。
現在,整個行業的結構越來越穩定了,很大程度上是在靠資本驅動,靠創意驅動越來越難獲得用戶。這里面的挑戰是,在古代,一個人可以做很好的工匠,可以生產很好的東西,只賣給少數人。其實現代社會也是需要的。
因為,每個人都想買到很好的工匠做出來的東西。像蘋果就是這樣的工匠。蘋果做的好的地方是,它的產品可以批量生產放到每個用戶手里。
創新性的東西還是需要。只是在當前階段,當市場出現一些消費群,這些群體特別大的時候,大家可能會有一些求速度的感覺,所以可能會用一些求速度的解法去面對。
Q:用戶共創、數據驅動、AB test,今天更好的產品會來自哪些方向?
張小龍:如果說是來自數據產品經理的話,那我招更多工程師就好了。因為那只是一個數學問題而已。產品經理要做設計,設計領域機器是做不到的。
機器的優勢,通俗來說是一個歸納的過程,它獲得一萬個經驗點可以歸納出一個結論。人是一個演繹的過程,小孩子看到一只貓就可以知道世界上所有的貓,但機器不可能只給它一只貓的照片,它就能知道所有的貓。你要給它十萬張貓的照片,它才可能識別出十萬零一只貓的照片。
這在認知上其實是不同的。機器還沒有到達演繹的能力。演繹就是設計,我們根據自己積累的很少的樣本,就可以去推理出新的東西。這是兩個事情。
我覺得,只有在內容推薦領域,才可以說這個能交給算法,在所有的非內容推薦的領域,還是需要靠人去做的。
如果你把事情交給算法,你就是把目標給它,你知道結果可能會是什么樣,不會說算法出來的東西超出了我的結果,比如阿爾法狗下圍棋,只要它被練習的數據夠多,它就可以下贏最好的職業棋手。
但不是說,阿爾法狗它能騙你下圍棋的走法,它不會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東西,比如突然把棋盤給毀了。他也不會生氣,下輸了把棋推亂了。
Q:對于產品經理這個職業今天的處境,你如何看?產品經理會大量失業嗎?
張小龍:從產品經理的定義來說,他們就是設計和做出產品的人。這個定義一直沒有變化。但十年間,整個領域發生了很多變化,包括整個互聯網的大環境都不一樣了。
十年前,產品經理需要靠創意,去想一些新的東西。十年后,產品經理在一些大廠里,他們基于大廠已有的流量,想著如何把流量運用得最高效,他們在想這方面的事情,以至于會出現剛剛說的(數據產品經理)這樣的情況吧。
舉個例子,很多做產品的人不一定是互聯網的。你開個咖啡店,你設計某個咖啡杯,這都是產品經理。你不能夠按照一個數量來衡量,比如說這個咖啡杯有 1000 萬人用了才說是好的,不是這樣定義的。如果按照量來計算,那可能生產方便面的產品經理才是最牛逼的。
當整個行業越來越集中的時候,使得產品經理在這里面只要做一個螺絲釘就可以了。因為他們最終面對的就是個數據的結果。
我覺得產品經理并不會大量失業,但是大家對產品經理的定義可能會稍有不同。不應該讓一個行業的人,比如說產品經理,讓他們說不是靠自己的創意去工作,那這個工作就沒有價值了。
談微信的選擇:「我也不能夠隨心所欲地去做一個決定」
Q:大家認為你是這個時代最牛的產品經理。你覺得自己的身份,靠工程師一點,還是產品經理一些?
張小龍:我沒有覺得自己是最牛的產品經理。哪怕有人做了個很好的咖啡杯,我做不過他,我也認為他比我厲害。我不能靠量取勝,不是說,微信這個產品用戶多,就說這個產品是最好的。
從思維角度來說,我還是覺得自己是個工程師。雖然現在我已經不寫代碼了。但是思維方式并沒有脫離一個工程師的方法。
Q:好的產品經理有什么不可或缺的東西?
張小龍:工程師只是代表了一種理性思維的能力,比如說邏輯推理,抽象思維等等。因為在產品里,當我們在說這個東西代表了人性化,或者代表了其他,它背后需要的是非常復雜的邏輯推理能力。這個是大家看不到的一面。我們平常的工作真的不是每天胡思亂想就可以了,是需要非常系統化的思考。
Q:微信 8.0 版本更新,主體都是你來推動的,還是說有一部分年輕的產品經理,大家一起推動?
張小龍:很多靈感可能來自我這里,但我跟團隊會就這些靈感來碰撞,我的靈感在大家那里得不到認同的時候,我也挺失落的。這個時候,如果我沒有非常強的自信,我可能會否定我自己,但還好,我比較自信。
Q:產品經理是可以被訓練出來的嗎?
張小龍:產品經理不可以被培訓出來,反而是一個人他自己有很多經歷,特別是失敗的經歷,才能鍛煉出自己的能力。
Q:如何識別好的產品經理?最關鍵的點是什么?你傾向于找什么樣的人一起做產品?
張小龍:我傾向于找工程師。想象,靈感型的當然也需要。但想象也是這個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想象需要被訓練,或者說直覺需要被訓練。舉個例子,你跟一個職業選手下圍棋,你的想象再豐富也沒有意義。
Q:能做選擇其實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你是如何看待微信做的每次選擇?
張小龍:所有人面對的處境都是一樣的,包括我自己,我也不能夠隨心所欲地去做一個決定。每個人總是有一個目標的。
我說過不要做數字的奴隸,其實一方面也是說,你可以有個目標,但不是說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用不好的方式去實現。
選擇是很奢侈的。你用什么樣的方法去實現,是有選擇的。除非你說完全想不到其他方法了,那可能是比較糟糕的結果。所以哪怕我們希望用戶更多,我們也不會做極速版,這就是一個選擇。
談個人:對愛好都很投入,會當作競技運動努力做好
Q:微信 8.0 版本發布的時候,當時是在慶祝微信十周年,你是不是在跟五條人一起唱歌?為什么會喜歡五條人?
張小龍:是在跟五條人唱歌,還被五條人拉到舞臺上了。
喜歡五條人是因為他們在廣州生活了很長時間。其實我以前也不知道,后來是通過樂隊的夏天,我發現他們其實跟我還有比較共同的經歷,都是在廣州,并且在同一片區。
其實很多大學畢業生都住在那一片區,叫石牌橋。他們有首歌還包含了石牌橋。所以,我聽起來特別親切。他們還在那里賣過打口碟,我一想,我可能還跟他們買過打口碟。
還有更好的一點是說,他們唱歌的方式我挺喜歡的,我見到他們就問,你們是不是受了左小詛咒的影響。他們說,是的,你怎么知道。我說,一聽就聽出來了。
一般人是欣賞不了左小詛咒的。我覺得能欣賞五條人的也不多,但沒想到那么多人欣賞。這是很奇怪的事情。
Q:你還喜歡哪些歌手?喜歡的音樂類型有哪些?記得你還說過一句話,產品經理如果不聽搖滾樂就不要。
張小龍:搖滾樂的話,我上大學的時候受影響很大。在崔健流行之前,中國的音樂可能甚至連流行音樂都沒有。
大學時候冒出來一個崔健,會覺得很受沖擊,就覺得這種音樂的沖擊是最人性化的、最真實的。我當時還去現場聽過崔健的演唱會,也是這個原因。
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可能更多是去聽搖滾樂,而不是美聲的唱法。
Q:為什么你各項體育運動都很好,臺球、足球、網球都不錯?
張小龍:我卡丁車開的也很好。有次開卡丁車,讓場地里一個工作人員嚇壞了,因為我比他開的速度還要快。當然談不上特別好,只是一種愛好。
對于我來說,每一個愛好,我都會特別投入,盡可能做到很好,當作一種競技運動。所謂競技,就意味著你是真的想把它做的很好。不是當作出汗,或者是鍛煉身體的。
所以,非比賽類型的,像是滑雪,我不是特別喜歡。因為滑雪我就會當作比賽,一旦比賽,可能骨頭摔斷都是必然的。
Q:足球你好像也踢了很多年了?
張小龍:對,現在的小朋友們都不太喜歡踢足球了。這個在我看來挺可惜的。因為大家網上的娛樂多了,就不用去線下踢足球。包括今年馬拉多拉走了,我都覺得挺可惜的。
因為足球也是一個體育愛好,并且很講配合,也很強調個人能力。我是挺喜歡的。但你說為什么喜歡。它就是喜歡,它就是這個樣子。
我在足球場上踢前鋒,雖然是踢這個位置,但是我的腳法并不太好,但我跑的快,我會把球趟過幾個人,直接別人就趕不上。
如果說是欣賞足球的話,我更欣賞那種偏組織型的,那些靠頭腦來踢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