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提出一個觀點,希望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華為消費者業務,是互聯網新經濟三巨頭百度、阿里、騰訊之外的第四極!
華為,作為一個消費電子巨頭正在大踏步沖進來,從B端到C端的高勢能順流而下,信息消費BAT之外的第四極已經成型,中國進入BATH格局!
第四極的說法,應該是我們的首創,而且僅指以手機為主的華為消費者業務。
能夠自成一極者,其基本特征有三個,我們提出來與大家商榷:
1/品牌在大眾消費市場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大眾耳熟能詳
2/產品屬于大眾消費中的高頻應用產品且用戶的保有量至少進入億級俱樂部開放的
3/生態已經形成,圍繞他的合作者們能夠共同富裕,生態主導者與生態形成良性互動。
顯然,BAT都具有這樣的基本特征,而華為消費者業務也已經完成這樣的蛻變,當然,還有很多新經濟的公司也符合這樣的特征,但是之所以不是第四,是因為,與華為的品牌和營收的規模相比,這些公司還有距離。
為此,我們耗費三個月的時間,系統的研究和梳理和華為消費者業務,內容涵蓋戰略、產品、市場、渠道,我們希望通過碎片縫衣的方式,為公眾盡可能的勾勒出華為消費者業務的過去、現在,并試著對一些未來的話題做出獨立的思考。
在我們看來,“華為,一個曾經的電信設備巨頭,正在利用其巨大的技術、資本、人力的高勢能,順流而下,沖進個人消費電子領域,而且表現的還不錯,所有人都對華為充滿敬畏的同時,也在暗自的問自己,如果華為要做這件事情,我的勝算還有多大?”
畢竟這是一家沒有收購習慣的公司,貌似對參股也了無興趣。
華為,就像互聯網世界的騰訊,沒有人能夠繞過去,即使是強大如BAT!
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通過一組數據證明華為是中國互聯網信息消費的第四極,從BAT演變為BATH,而這個H是BAT的底層邏輯和支撐。
我們認為,理解華為2C的消費者業務戰略應該從理解華為的主航道戰略開始。所以你才能理解“華為的消費終端也正是遵循要離客戶更近、更近、更近的要求,不斷的開疆拓土,在縱向(從低端到高端市場)和橫向(從智能手機到可穿戴設備、筆記本電腦)兩個維度進行產品的分形”的趨勢。
為什么華為的人談開放,你就像聽到大姑娘突然和你說開房一樣,你覺得不是姑娘瘋了就是你耳朵出問題了,但是華為的生態系統,是華為開放的重要標志?
在任正非說了這句話——“我們擔負不起為人類信息社會服務的責任,所以,我們要像3GPP一樣的開放,像蘋果、谷歌(微博)一樣的鏈接數十萬合作伙伴,持續建設和諧的商業生態環境。以自己為中心遲早是要滅亡的。”,此后,華為的生態到底如何?
EMUI、社區、應用商店、華為商城,他們活的都還好嗎?
你是否知道“華為整體應用市場日活達到了1800萬,并分別在2014年和2015年創造了6300萬和1億的日下載紀錄。”,那你又是否知道為何“在EMUI的官方,華為聲稱EMUI是全球超過1億人在使用的Android系統。”
尤其是對于手機而言,“華為手機的市場定位:甩開低端,緊貼三星,對標蘋果——對中高端、精品戰略”,那么超越蘋果是口號還是真抓實干?
我們通過“華為終端的品牌分類和主要機型的市場績效來評估其在中高端市場的走勢,以及是否知行合一”
華為終端高管的言論中,始終把蘋果作為挑戰和對標的目標,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三星和小米是實際的競爭對象,這是為何?
從幾個觀察指標:市場份額、出貨量、出貨量增速、保有量和品牌知名度,你能否確認華為的市場地位得到多大提升,而距離蘋果的距離還有多大?
華為手機的海外市場到底和運營商是怎么合作的,為何在美國市場選擇了谷歌作為當頭炮,狼性的華為在渠道上開始了千縣體驗店能夠春水向何處流?
再來看可穿戴的場景具有極大的想象空間,這一部分是華為消費者業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華為的路線圖又是什么?
難道只有“高舉高打”的品牌策略,追求更高的品牌溢價策略嗎?
2k/4K是華為的主戰略方向之一,高清視頻業務是華為消費者業務必然進入的領域,智能家居華為是怎么看的,又是怎么做的?
未來,華為是否會推出的自有品牌的智能電視?
為什么我們認為華為不會自己造汽車,但是會進入電動汽車領域呢?為什么我們說華為不會造家電,但是造互聯網電視是遲早的事情呢?
華為的VR產品將如何發展,谷歌阿爾法狗的熱烈,會對華為AI領域布局有什么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