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云計算的下半場,從平臺資源到應用層的貫通才是企業(yè)上云的關鍵。于是,我們看到云原生是業(yè)界探討最多的話題之一,容器、微服務、DevOps、Serverless等成為企業(yè)落地云原生的關鍵手段,也是不同云廠商紛紛布局的方向。
青云QingCloud應用及容器平臺研發(fā)總監(jiān)周小四在近日舉行的“KubeSphere and Friends 2020” Kubernetes and Cloud Native Meetup活動上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數(shù)字化轉型和互聯(lián)網化的沖擊之下,企業(yè)應用需要快速上線交付和迭代,然而傳統(tǒng)的技術堆棧無法適應這種趨勢,云原生便應運而生。
云原生平臺能夠在異構環(huán)境里運行分布式應用、微服務,并支持異構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管理,讓應用更加靈活地部署在多個不同的節(jié)點上,建立自身的DevOps流程,支撐創(chuàng)新的應用、互聯(lián)網化的應用。
作為青云QingCloud旗下面向云原生應用的容器平臺——KubeSphere,以Kubernetes為基礎,致力于成為管理云原生應用的一種分布式操作系統(tǒng)。相對于其他企業(yè),青云QingCloud的起步雖稱不上早,但是經過兩年多的發(fā)展,于2018年正式發(fā)布的KubeSphere已經在國內站穩(wěn)市場,并實現(xiàn)領跑。
周小四表示,在2019年,KubeSphere就定下了三步走的目標,也就是達到1萬個用戶、10萬個用戶、100萬個用戶。如今在國內,這一目標已經實現(xiàn),在2021年,KubeSphere的目標是從1萬個用戶到10萬個用戶。
KubeSphere的目標可謂遠大,青云QingCloud的底氣在哪里?
周小四說,青云QingCloud在云原生層面秉承開放、中立的理念,堅持開源的方式。相比市場上的其他玩家,KubeSphere主打開源,并且不斷加強運營能力建設。“我們現(xiàn)在重點打造運營團隊。這個運營團隊除了運營外,還有專職的項目文檔團隊。”
在產品層面,KubeSphere持續(xù)迭代,從1.0、2.0到3.0,不斷優(yōu)化功能和使用體驗,贏得了用戶的芳心,將大量的試用用戶轉化成支持用戶。
KubeSphere非常注重開源社區(qū)的完整性,用戶在開源社區(qū)使用KubeSphere沒有任何顧慮,功能齊全,直接用就好。周小四表示,對用戶來說,開源社區(qū)是無價之寶,提供了他需要的東西。如果他發(fā)現(xiàn)問題,也會及時反饋,建議和參與改進工作。這推動了KubeSphere社區(qū)的良性發(fā)展。“KubeSphere非常貼近社區(qū)用戶,我們和社區(qū)用戶是‘水和魚’的關系,交融在一起,他們在促進我們,我們在為他們服務。這是我們對開源的一個認識。”
除此以外,在切入云原生市場的時候,KubeSphere就進行了長時間的調研工作,了解用戶的痛點。KubeSphere完全以用戶角度進行設計,非常注重UI交互體驗,吻合用戶的使用習慣。
周小四表示,現(xiàn)在KubeSphere有兩種常見使用方式:一是以KubeSphere作為管理平臺;二是定制化KubeSphere。但是,這兩種方式都不能充分發(fā)揮云原生的價值。在接下來的4.0版本,KubeSphere采用前端、后端連成一體的可插拔架構。這意味著KubeSphere不會觸及微服務治理、DevOps,用戶自己開發(fā),可以直接嵌入KubeSphere 4.0架構,最終用戶看不出來這是KubeSphere提供的服務還是合作伙伴提供的服務,這叫做KubeSphere Native服務,而不是一個離散的、割裂的服務。
這對于ISV合作伙伴更為友好,因為不需要定制化KubeSphere。對他來說,定制化是有成本的,而且定制化會脫離上游社區(qū)。按照這種方式,既可以緊跟上游社區(qū)連接,還可以完全利用KubeSphere本身的能力做成Native服務,交付給用戶。
這樣KubeSphere就會成為一個系統(tǒng)平臺,里面的功能來自于不同廠商,這些功能模塊可以放到應用商店,云原生的產品和服務可以內嵌到KubeSphere,也可以獨立部署。“KubeSphere的核心競爭是平臺架構,并不是上面的應用。”周小四說。
對于ISV來說,他們需要將應用交付給不同的客戶,但是在開發(fā)過程中不同客戶部署的云平臺不一樣,所以需要適配不同云平臺。這個時候他們就需要一個同構平臺,能夠解決異構資源池問題,解決標準化安裝、部署、運維問題,KubeSphere就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
新基建帶動了云原生技術需求增長飛速。以工業(yè)互聯(lián)網為例,底層建設涉及平臺、網絡、安全等,上層是工業(yè)App。在開發(fā)過程中,面對大量場景和大量開發(fā)者,不可能把所有的開發(fā)平臺都全部適配,所以開發(fā)者希望共享同一個開放、標準、開源的平臺。
在場景拓展方面,KubeSphere可以將邊緣計算、物聯(lián)網打通,AI平臺進行訓練,KubeSphere負責將模型從云端推到邊緣進行AI推理,為工業(yè)互聯(lián)網、智慧園區(qū)、智慧工廠、智慧樓宇等提供基礎平臺,合作伙伴可以基于該平臺進行更多增值服務。
目前,KubeSphere在開源社區(qū)中獨立IP下載已經接近2萬,而其中有將近50%的用戶都來自500人以上規(guī)模的企業(yè),行業(yè)覆蓋銀行、保險、在線教育、制造業(yè)、物流、交通等。其中便包含了微眾銀行、中通物流、津燃華潤、中移金科、新浪、本來生活、綠米Aqara、米文動力、紅亞科技、遙望網絡等眾多行業(yè)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