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接觸在線教育起,曹越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做一期在線課程的輔導老師,陪上課,做家訪,答疑解惑。這是他接近和了解用戶的方式之一。
曹越是作業幫直播課小學產品的負責人。從接手這項工作起,曹越一直在努力接近和了解孩子的想法。
曹越常常在線上和小學生一起上自習,觀察他們的學習狀態,以及和他們聊天。“小學生不喜歡一個人做事情,他們喜歡一起,包括學習。”
“小組直播間”是曹越一直主張在大班直播課中使用的上課形式。大班直播課是目前在線教育行業的一種主流業務模式,如何通過這種模式讓孩子們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則是當前主要的問題,“小組直播間”因此應運而生。
“在大班直播課上,可能有數千甚至上萬學員同時上課,但是他們彼此看不見也聽不見,是千千萬萬個‘孤獨的個體’,而‘小組直播間’卻可以讓他們隨時隨刻感覺到自己置身于一個溫暖的集體之中。”
2020年1月,作業幫行業內首家在直播大班課中上線“小組直播間”,對大班課的學員進行分組。在“小組直播間”中,學員進入課堂可自由選擇伙伴,6人一組,6組之間進行PK。
一些小學生還會將課堂上的這種伙伴關系延伸到課下。在對“小組直播間”的用戶產品調研中,曹越了解到,在輔導老師的家長群里,媽媽們會幫孩子尋找小伙伴的媽媽“加微信”,結成一起學習的小伙伴。
2021年1月27日,應學員在用戶調研問卷中提出的需求,作業幫直播課對“小組直播間”的集體發言功能進行了升級。
需求:70%孩子想聽到伙伴如何答題
“在線下,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頻率會非常高,而在線上,各個公司目前的直播課產品互動頻率卻都非常低,能夠做到15分鐘一次就已經很不錯了。”曹越認為,這個問題的核心原因就是缺少一個高頻互動的方式。
“集體發言”功能恰好完全再現了線下課高頻互動的場景:主講老師快速向同學們提出一個問題,相當于發起一次互動,孩子們一起喊出答案回應老師。
在集體發言一期上線時,學生的發言會轉化成文字并生成一個“統計表”在后臺展示,主講老師在后臺可查看學生們的作答情況。
2020年暑期,作業幫小學產品組對“小組直播間”的產品功能進行了一次用戶調研。這次調研中,有近萬名作業幫的主講老師、輔導老師和學員參與。其中,學員用戶超過9000人。調研分析結果顯示,學員滿意度在三類使用者中最高,為9.48分(滿分10分)。
在此次問卷調研中,對于如何進一步提高課程的互動感,70%的小學生表示希望在集體發言時聽到“同學”的聲音。
這與張琴對家長和學員的深度調研結果一致。張琴是小組直播間“集體發言功能”的產品經理,為更好地了解學生及家長的真實需求,貼近用戶體驗,師范畢業的張琴輪崗當“輔導老師”做用戶調研。
在調研中,張琴發現,學生對于線上課堂的互動性、趣味性有著極高的需求,越是低學齡的孩子,越是渴望在課堂上表達和互動。而對于老師來說,能夠傾聽學生的聲音,及時聽到孩子的反饋,通過“聽”、“說”補充以“讀”、“寫”為主的在線教育模式,對于增強學習效果很有幫助。
一些三四線地區的孩子也讓張琴感觸頗深,“在農村,一些缺乏父母陪伴的兒童性格更偏內向,我們希望能有這么一款產品,鼓勵他們在課堂上開口。”
“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如果有一個孩子開口,其他孩子也會跟著說。孩子之間其實是可以相互影響帶動的。”張琴認為,集體發言這個功能進一步還原了線下教學場景,在學生、老師之間形成更強的互動性。
2020年暑期后,張琴向作業幫流媒體技術團隊提出進一步升級集體發言功能:集體發言時,同組的學員之間要互相聽到聲音。
爭論:產品技術“意見不一”聽誰的
對于技術團隊來說,當發言僅限于一對多直播課時,回音和噪聲的消除較為容易;但當它擴展到6人小組同時發言且要互相聽到時,情況就復雜得多。
做還是不做,怎么做,產品和技術團隊討論了好久。
“首先學員上課的場景比較復雜,有在菜市場上課的,也有在工地上課的。”作業幫流媒體客戶端負責人曾建斌說,如果一個小組內有一個學員處在這樣的環境中,那這些聲音在集體發言升級后,別的學生也是能聽到的。
另一個不可控因素是學生的機型。由于學習設備自身原因,當組內有個別學生的設備產生回音時,也會通過其他人的設備不斷循環,整個小組都會受到影響。回聲可能在六人小組內被重復采集,甚至會產生尖銳的“囂叫”。
此外,產品和技術的討論的細節還包括:在集體發言的過程中,老師要不要說話?
技術側認為,為了減少語音的相互影響,老師在學生發言時不要說話。但產品側覺得,那不行,老師想說,要讓他們說話。
一方面是產品從用戶需求出發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則是技術人員對課堂效果風險控制的考量。當產品和技術產生分歧時,聽誰的?
“那肯定得聽產品的。”曾建斌說,從技術的角度,這種時候,只能去想辦法尋找最優解決方案。
升級:借來幾百種機型做適配
對于常見的噪音,技術團隊可以通過算法消除,甚至對那些并不常見的噪音,也可以通過編寫特定算法,將異常設備的音量暫時降低等進行處理,并通過該系統不斷迭代去優化聲音。
用戶設備的適配,是讓技術團隊最頭疼的問題。在兩個月的時間里,曾建斌團隊把公司所有機型都借來,包括一些同事的個人機,做了幾百種機型的適配。
2020年10月,集體發言功能2.0版本進入灰度測試階段,原本擔心的技術問題也隨之而來。語音技術處理和機型適配這兩項,成為技術團隊攻克的重點。
“語音處理得好是我們的通用目標,不管用戶有沒有這種需求,我們研發都會自我驅動,不斷推動功能的迭代。但我們也會采用一些策略性的東西先保證系統能夠穩定運行。”曾建斌說。
2021年1月27日,作業幫對小學直播課產品中的集體發言功能進行升級。升級后,在作業幫直播課的“小組直播間”場景中,“小組直播間”內的6名組員在集體發言環節中可聽到“同學”的聲音,主講老師也可以任選其中一組,聽到該組6名同學的“集體表達”。
未來:享受平等而有質量的教育
集體發言的升級也許只是AI技術應用的冰山一角。在作業幫“小組直播間”中,語音彈幕、手勢識別、專注力監測、離席監測、手速紅包等功能,為學生搭建起了一個豐富的場景化課堂模型,即時的交互體驗感不斷增強。
對于整個在線教育行業而言,與日激增的用戶群不斷對在線教育行業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學方式表層改變下更深層的變革,是技術和產品如何賦能教研教學,激發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率,這將是未來企業競爭的關鍵。
正如作業幫技術總負責人羅亮在GET教育科技大會上分享所言:“教學從線下遷移到線上平臺并非易事,其中面臨著‘技術’和‘效果’兩大挑戰。”
面對挑戰,作業幫始終保有十足的底氣。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在技術創新上,作業幫已經擁有多項尖端技術核心專利,通過VR、AR結合AI算法與技術,構建識別和優化內容模型,進而形成虛擬課堂效果,進一步提升小學生在線學習體驗及學習積極性,為其定制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在線教育課程。
不久前,作業幫完成E+輪融資,CEO侯建彬也對公司發展提出了更明確的目標。“重投教育和科技,增強核心競爭優勢,擴充產品品類,加大新業務布局,為社會持續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及服務。”
讓優質教育觸手可及,仍是一條漫長的道路,但技術的迭代升級,正在為每一個孩子搭建起通往“享受平等而有質量的教育”的橋梁。在這方面,作業幫想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