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聯合國教科文旗下《人文、藝術與社會》雜志(The Magazine of Humanities, Arts and Society,下簡稱《HAS》)第二期《在焦慮與希望之間》正式上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社會轉型管理項目秘書處卡米爾?吉內(Camille Guinet),炎黃國際文化協會會長、著名畫家林祥雄,國際哲學與人文科學理事會(下簡稱CIPSH)秘書長熊秉真等近30位全球各地的藝術家、人文學者撰文探討疫情下的人文與藝術。
應熊秉真秘書長邀請,騰訊集團副總裁、閱文集團CEO、騰訊影業CEO程武撰寫署名文章《在焦慮的時代,“科技+文化”創造新的希望》。文章指出,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全球數字化進程大大提速,而面對焦慮情緒和不確定性,文化依然是最好的解藥。“我始終堅定地相信,科技與文化的融合定將為人類帶來了新的希望,幫助世界走出焦慮。”程武表示。
《HAS》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社會變革管理計劃(下簡稱MOST)、CIPSH、未來記憶協會(Memoire de l’Avenir)與炎黃國際文化協會(GCAC)合作項目。CIPSH主席路易斯?奧斯特貝克(Luiz Oosterbeek)、MOST 負責人約翰?克羅利(John Crowley)等文化、藝術領域的國際專業人士都參與到該項目中。
程武在文中分享了騰訊新文創的實踐案例及思考。疫情期間,改編自閱文平臺同名網絡文學作品的電視劇《慶余年》陪伴了很多人的居家隔離時光,收獲了超過160億的播放量。“國風這一看似輕盈的形式承載了厚重的文化內涵,”程武認為,“主人公范閑身上不卑不亢的精神,更是中國歷代文人所追尋、崇尚與傳承的。”從網絡文學到電視劇的改編,讓傳統文化精神、主人公的人文情懷與當下現實世界緊密連接在一起。
“如何拉近年輕人與傳統文化的距離?”程武指出,相似的問題在近年來被屢次提出,其實反映出代際文化差異已成為全球性挑戰,而在互聯網時代,上一代人需要向年輕一代學習,才能建立有生命力的未來。在疫情之下,騰訊與敦煌研究院合作推出“云游敦煌”小程序,以電子日歷、互動配音劇等貼近用戶的模式繼續文化傳播,至今已吸引超過2100萬人次使用;騰訊的知名手游《王者榮耀》去年攜手知名歷史學家葛劍雄領銜的專家團隊,對三國文化文化進行了專業闡釋,在游戲中進行年輕化呈現,受到眾多玩家好評。程武表示,“只要找到合適的表達方式,優秀的文化IP在任何時候都可以成為流行。”
“每一次瘟疫、戰爭都將為人類開啟一個新的開端,人類再也無法回到原點,但并不意味著我們要后退。”程武呼吁,讓科技與文化的融合沖破物理空間的邊界,為人類創造新的希望,指引人類進入一個更好的未來。
以下為文章全文:
疫情和沖突改變了世界,我們正面臨本世紀前所未有的全球危機。空無一人的街道,大門緊閉的博物館和電影院,這些科幻電影般的景象已被寫入這一代人的群體記憶。人與人之間每天的寒暄問候被“社交隔離”打斷,在高峰時期,全球竟有15億學童受停課影響無法前往學校。心理專家指出,人們心中的傷痛、焦慮和不安可能比病毒更難消散。
現實世界的連接被不斷打破,而互聯網世界中連接每天都在建立。得益于線上娛樂、遠程辦公、網上教育、在線醫療等領域的快速發展,全球數字化進程大大提速,這是一場深刻的變革。而面對焦慮和不確定性,文化依然被證明是最好的解藥。
我們都會記得,世界著名藝術家、音樂家為全世界網民義務表演的視頻,處于居家隔離狀態的居民聚集在窗前和陽臺上唱歌、演奏音樂的片段。這些來自不同國家、制作水平參差不齊的作品通過互聯網傳遍世界,為人們帶來慰藉和感動。類似的故事總讓我備受鼓舞。我始終堅定地相信,科技與文化的融合定將為人類帶來了新的希望,幫助世界走出焦慮。
我想在這里分享幾個騰訊新文創的故事。
新冠疫情期間,騰訊和敦煌研究院合作推出了“云游敦煌”小程序。敦煌位于中國西北部,地處偏遠,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以石窟及壁畫藝術聞名天下。現在,依托擁有超12億用戶的微信和Wechat、超6億用戶的QQ兩個社交應用,人們可以足不出戶,在“云”上感受敦煌的魅力。
“云游敦煌”不只是一座數字博物館。為了讓敦煌走入人們日常生活,小程序還采用了電子日歷形態,可以每天為用戶推送一幅壁畫和對應的寓言故事。“敦煌動畫劇”也是一次全新的嘗試,動畫劇的主角都來自敦煌石窟壁畫中的形象。用戶可以自行選擇故事和角色嘗試配音,也可邀請親朋好友合作完成,并進行社交分享。我在其中一集故事里也客串了一次“說書人”的角色,為大家講述了一段關于善和惡的寓言。這個故事想要告訴人們,做人要與人為善、從善如流。
借助社交平臺的力量,這個小程序走進了更多人的視野。至今,已有超過2100萬人次“云游”敦煌。千百年前,那些把佛教故事創作成精美壁畫的工匠們可能不會想到,敦煌有一天會以這樣的形式出現在世人面前。
社交媒體是人類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混合型”媒介形態。它既是人際溝通的工具,又是大眾傳播的平臺。不僅如此,它還將人際傳播和大眾傳播的過程更緊密地混合了起來,使得我們在與朋友的私聊中可以頻繁插入大眾傳媒的內容,也使得大眾傳媒的內容必須依賴每一個個體的分享才能實現“病毒式傳播”。借助社交媒體,人和人、人和信息的互動都具備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這為傳統文化的跨圈層傳播提供了天然土壤。
在現代科技力量的助力下,傳統文化可以迸發驚人的影響力,反之,借助傳統的審美與文化內涵,當代精神也可以完成新的演繹。
疫情之下,一部名為《慶余年》的影視劇陪伴了許多觀眾的居家時光,至今已經收獲了超過160億次播放量。這部電視劇講述了來自沿海小城的普通少年范閑的成長故事。他自幼跟隨奶奶過著平靜的生活,直到有一天,為破解身世之謎,他毅然離開家鄉、遠赴首都,憑借過人的智謀和武勇,在同齡人中嶄露頭角。他出使鄰國、營救人質、查辦大案……曾經的小城少年走向成熟。更難能可貴的是,雖然飽嘗人間冷暖,但他始終保持著正義和善良的初心。范閑的故事引發了許多當代年輕人的共鳴。
早在2007年,這位叫做范閑的“年輕人”便走進了我的生活。那時,這部作品的原著小說正在閱文平臺連載,到2009年,其累積點擊量就突破了2000萬。我是它的早年讀者之一,也是從那時起,我便開始期待這個IP被改編成為影視作品。從文學作品到影視作品,《慶余年》這一經典IP不只完成了媒介形式的轉化,其價值也得到了持續放大。電視劇讓這一IP以最高效和友好的方式觸達廣大受眾,跨越了原作品的讀者圈層,真正走進大眾視野。更重要的是,從文字媒介到視頻媒介的過程,讓作品的世界觀更加充實和豐富。
對中國人來說,國風這一看似輕盈的形式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內涵,這早已融入中國人的血液,成為中國人文化自覺的體現。而范閑身上不卑不亢的精神,更是中國歷代文人所追尋、崇尚與傳承的,人性的光輝不會因為時代變遷而消逝。最終,傳統文化精神、主人公的人文情懷與當下現實世界緊密連接在一起。許多看過這部劇的年輕人都表示,他們從主人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這樣的故事也讓我更加堅信,借助新的科技手段和媒介形式,優秀的文化可以不分新舊。好的IP可以把人類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對公平正義的信念傳遞給數以萬計的用戶,為他們帶來持續增值的情感和希望。
除了網絡劇集,電子游戲也早已成為最受中國年輕人喜愛的媒介形式之一。過去十年間,中國的游戲產業高速發展,游戲玩家規模從1億增加到超過6億。游戲正成為更加主流的社交方式和文化需求。作為全球最大的游戲公司,騰訊希望游戲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積極的影響。
2020年7月,騰訊著名的手游《王者榮耀》上線了以中國古代三國為原型進行演繹的新版本“三分之地”。三國是在中國乃至東亞都備受歡迎的歷史文化。公元220年到280年,中國進入了“魏、蜀、吳”三個王國并存的時代。以這三個王國中的各種英雄人物為背景的民間故事一直流傳。在大概距今600年的時候,一位叫做羅貫中的小說家,以歷史為背景,以民間傳說為素材,創作了《三國演義》的長篇小說,將歷史與民間的演繹完美融合。
很難說《三國演義》就是確切的歷史,但在中國,這部小說幾乎家喻戶曉。通過游戲,“三分之地”又在用另外一種方式去展現這一段故事。在這個游戲的開發團隊中,除了游戲開發人員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專家團。他們與《王者榮耀》研發團隊一起,對涵蓋政體、民生、地域風貌、城市規劃、人文、美學等設定進行深度研討,以三國歷史文化為骨架,考究文化細節。
在這個專家團中,最著名的莫過于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葛劍雄。“游戲只能守住歷史的價值觀念,而不能拘泥于歷史事實。”葛劍雄認為,游戲首先要做到有趣、好玩,符合人性。對于游戲與歷史文化的關系,他認為,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的設定要實現適度的突破,游戲應該發揮技術的力量,把現實不存在的虛擬場景和故事創造出來,打動人心。新版本上線第一天,上萬條玩家留言表示喜歡游戲中的歷史文化彩蛋。以游戲為媒介,傳統文化再一次收獲了眾多年輕人的喜愛。
如何理解年輕人?如何拉近年輕人與傳統文化的距離?近年來,相似的問題被屢次提出、廣泛討論,這其實反映出代際文化差異已經成為當下最重要的挑戰之一。這在急劇轉型和充滿變遷的中國社會體現的格外鮮明——對于出生在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的中國人來說,在他們小的時候,電視尚未普及,而他們的孩子卻成長在中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美國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曾提出后喻文化概念,指出在現代通訊、交通和技術革命迅猛發展的情景下,知識的流動突破了時空限制,此時上一代人反而常常需要向年輕一代學習,才能建立有生命力的未來。這既是互聯網時代的重要特征,也是互聯網發展帶來的機遇。只要找到合適的表達方式,優秀的文化IP在任何時候都可以成為流行。
在過去九年的騰訊新文創探索中,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它們都證明了優秀文化IP有著超越時代、年齡、地域的生命力,可以在現代生活中“活”起來,成為現代人心中的“酷文化”。其關鍵在于如何創新性地發揮科技的力量,尋找科技與人文共生的最佳方式。
在行業共同推動下,中國的數字文化產業在近年來蓬勃發展。2019年,騰訊與中國權威的研究機構共同發布了《中國數字文化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報告指出,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高速發展,數字文化產業成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出日益重要的牽引作用。
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科技和文化從來都不是對立的兩面,科技發展一直離不開文化的相伴相隨。只有文化可以賦予科技世界以新的意義,人類才得以繼續充當科技的“主人”,而科技又能為文化創造新的動力,促進文化的傳續。二者融合,才能營造一個幸福的、和諧的、合乎人性尊嚴的世界。
現在,我們正在經歷著或許是這一代人最大的挑戰。每一次瘟疫、戰爭都將為人類開啟一個新的開端,我們無法再回到原點,但也并不意味著我們要后退。正如英國著名詩人T·S·艾略特所說:“如果希望使某一文化成為不朽的,那就必須促使這一文化去同其他國家的文化進行交流。”借助科技的力量,文化必將走得更遠,沖破物理空間的邊界,為人類創造新的希望,指引我們進入一個更好的未來。讓我們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