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云計算的深入發展和IT架構的大變革,企業數字化轉型已經進入深水區,對傳統企業而言,更是知易行難。近來,以容器、微服務、Serverless為代表的云原生技術,正帶來一種全新的方式來開發、交付、迭代企業應用。
云原生(Cloud Native),按照CNCF基金會的定義,是指有利于各組織在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新型動態環境中,構建和運行可彈性擴展的應用。簡言之,云原生是解決企業在適應數字化、互聯網化趨勢時一個全新的應用構建方法或手段。
《中國云原生用戶調研報告(2020年)》指出,云原生技術實現了應用的敏捷開發,迭代效率和交付速度持續加速,應用發布趨于高頻。目前,60%以上的企業用戶已在生產環境中應用容器技術,1000節點規模的容器集群能夠滿足近八成企業用戶的生產需求。作為容器最主要的應用場景,八成用戶已經使用或計劃使用微服務。
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集業務、組織、技術與變革管理為一體的綜合工程。在青云QingCloud應用與容器平臺研發總監周小四看來,在數字化轉型和互聯網化的沖擊之下,企業面對的用戶需求更加多樣化、個性化、碎片化,企業應用上線、迭代速度加快,企業希望應用功能、服務都能快速交付給用戶,快速產生市場價值。
“傳統的集中式架構、開發模式難以適應這種趨勢,企業需要摒棄原有的技術堆棧擁抱云,要把應用全部放到云原生的平臺上,用相對標準的流程把開發、測試、發布流程管理起來。”周小四說。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有73%的企業已經至少采用一個或者一項云計算應用或者技術。有51%的企業CIO表示業務模式的變革正在發生。“于是,新的問題產生了,企業如何在異構平臺上無縫管理、部署和遷移其應用?”周小四強調,“以前混合云是面向資源的,現在是面向應用的。”
基于此,KubeSphere 容器平臺應運而生。周小四介紹,KubeSphere是基于Kubernetes為內核的企業級分布式多租戶開源容器平臺,提供簡單易用的操作界面以及向導式操作方式,在降低用戶使用容器調度平臺學習成本的同時,極大減輕開發、測試、運維的日常工作復雜度。
截至今天,KubeSphere 已經迭代到3.0。2018年7月,青云QingCloud正式發布KubeSphere 1.0,提供多租戶管理、DevOps、多維度監控等功能;2019年4月,發布KubeSphere 2.0,新增微服務治理、鏡像倉庫、多租戶日志、告警通知等功能;2020年6月,KubeSphere 3.0對原有版本進行了全新全面升級,提供多云與多集群管理、應用自定義監控等功能,從底層基礎設施上,保證了多個集群的靈活增減和資源調度。
周小四表示,接下來,隨著云原生日趨成熟,KubeSphere將會做成可插拔、開放式架構,用戶在開發應用時,保持原有的開發形式不變,最終體驗到一個完整的KubeSphere Native服務,充分利用云的彈性、分布式、高容錯等特性,提升云原生應用開發、迭代效率,加速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