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京東和阿里,拼多多起家的社交電商和拼團模式在醫藥領域或將成為其掣肘。
拼多多也要布局醫藥電商了。
近日,《中國企業家》注意到,一名自稱拼多多員工的人士在各大醫藥電商群里招商:“醫院電商圈小伙伴,在下代表拼多多邀請有互聯網藥品交易證書的企業入駐醫藥健康館。”據該員工介紹,其所指的拼多多“醫藥健康館”,即拼多多健康頻道。
拼多多健康頻道在其產品搜索欄最底端可見,目前上線了醫療計生、精制中藥材、隱形眼鏡三個子類目,包括感冒靈、足光散、腎寶片、阿膠等OTC藥品。
來源:拼多多App截圖
據《中國企業家》了解,拼多多此前已從醫療行業挖角了不少人才,其中包括前金象網市場部負責人郭明,郭在金象網負責了約七年的市場運營工作。金象網于2007年6月18日上線,是國內第二家拿到網上藥店運營牌照的公司。
招聘平臺拉勾網也顯示,拼多多平臺治理部正在招聘商品管理專員。
來源:拼多多在拉勾網的招聘頁面截圖
“我知道他們正準備搞這件事情,而且應該是特別想搞這件事情。”一位醫藥電商從業者向《中國企業家》透露,“所有的流量平臺都會做醫藥電商,這是肯定的。但拼多多具體怎么做,現在還很難說”。
一位知名投資人向《中國企業家》表示,買藥比較隨機和個性化,要拼起來并不容易。
醫藥電商混戰
此前,《中國企業家》在《京東阿里鏖戰醫藥電商》一文中提到,在醫藥流通環節,互聯網+的想象力巨大。
商務部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七大類醫藥商品(藥品、醫療器械、化學試劑、玻璃儀器、中成藥、中藥材及其他)銷售總額為20016億元,其中藥品零售市場4003億元。醫藥電商方面,2012年銷售規模僅133億元,2017年達1211億元,藥品網購占比甚至低于10%。
自1999年中國醫藥電商開始進入探索階段后,這個全新的市場就吸引了諸多巨頭和創業者的關注。
京東和阿里都在2011年同步試水醫藥電商。一位知名醫藥專家告訴《中國企業家》,兩家合計約占全國在線藥品交易市場的70%。
垂直公司方面,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擁有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的企業就超過800家。尤其是,2018年不少公司開始在資本市場嶄露頭角。比如,北京時間9月12日,從1號店剝離出去的1藥網母公司111集團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互聯網醫藥健康第一股;9月初,健客宣布B輪獲投1.3億美元,計劃于2019年赴美上市;對于港股上市不久的平安好醫生而言,醫藥電商近年來成為了其主要收入來源。
網上藥店好藥師的市場總監張丁丁認為,在兩家的攻勢下,醫藥電商行業的中小玩家基本沒有機會了,上市只是它們進行資本運作的一種手段。
不過,拼多多或許是個例外。在綜合電商領域,正當所有人覺得電商市場已經被京東和阿里瓜分完畢的時候,拼多多在短短三年多時間里,一躍成為第三大電商巨頭,并于今年7月底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被稱為“社交電商第一股”。
另一方面,相比京東和阿里,拼多多起家的社交電商和拼團模式在醫藥領域或將成為其掣肘。
例如其拼團模式,有投資人認為,因為這要求用戶在同一時間段對某種具體適應癥的某種藥產生需求。拿感冒來說,感冒可能也分很多種,不見得都買同一種藥。而且,醫藥的社交屬性也不像其他商品那么強。“我可以請同事喝咖啡,但我不能請同事吃藥吧。”
另一名投資人則認為,藥品和普通消費品最大的區別是涉及到醫保。如果用戶自費還比較簡單,要走醫保就很復雜。“很難說大家可以拼團買藥少付費,醫保還能報銷。”
監管政策未明
從拼多多的動作來看,其在醫藥電商領域做的是醫藥B2C平臺模式。實際上,這一模式算是“打擦邊球”,其監管政策并不明朗。
國家曾經試點過醫藥B2C平臺模式,在2013年-2014年期間分別給河北慧眼醫藥科技、八百方和1號店分別頒發了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資格(平臺上的入駐商家為個人消費者提供藥品零售服務)。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政府對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施行牌照管理,分別有A、B、C三證,它們的申請主體分別為醫藥第三方交易平臺、醫藥生產/批發企業、連鎖藥店,分別可提供醫藥交易的互聯網平臺服務、互聯網藥品批發服務(B2B)、互聯網藥品零售服務(B2C)。
為拿到牌照,阿里不惜砸重金。2014年1月,其以300萬元購入河北慧眼醫藥科技(下稱河北慧眼)。收購完成后,天貓擁有了“試點B2C平臺證”。
2016年5月,天貓醫藥館收到河北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通知,不再延續第三方平臺藥品零售試點資格。八百方和1號店亦如此。
CFDA官網援引媒體報道的文章顯示“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藥品網上零售試點工作結束”,并稱試點過程中暴露出第三方平臺與實體藥店主體責任不清晰、對銷售處方藥和藥品質量安全難以有效監管等問題,不利于保護消費者利益和用藥安全。
此后,互聯網第三方平臺只能展示藥品信息,不能涉及藥品在線交易。消費者要想在互聯網第三方平臺購買藥品,須先提交需求,訂單轉移給入駐的網上藥店。這意味著平臺企業只能通過為其他電商導流量的方式進行利潤分成,無法實現真正的平臺化銷售。
2017年,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B、C、A三證陸續被國務院取消。多位業內人士向《中國企業家》表示,看起來醫藥電商的準入門檻降低了,但如何備案處于停滯狀態,沒有配套細則出來。
至于醫藥B2C平臺模式,此前京東醫藥健康總經理魏凱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表示,“我們看到的情況是互聯網第三方平臺并沒有停止在線藥品交易,因為這是有價值的。而且,當時CFDA沒有發過正式的文件說完全停止在線藥品交易,(掛出來的文章)僅僅是為了把控用藥安全,階段性收緊政策”。
“醫藥電商可能是電商領域為數不多還沒被深度耕耘的賽道,我們感覺國家政策應該會出現新的變化。這些他們(拼多多)可能都有預期。這也是我認為未來醫藥B2C領域競爭會加劇的原因。因為一旦這個政策放開后,巨頭一定會入場,中小玩家也會很敏感。”上述投資人說道。
來源:《中國企業家》 記者:李秀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