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圈
ARM 核心幾乎每年都在更新,但是很多人也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大核心一直在更新,而小核心卻好久沒有更新了,大核心已經更新到了 A78,甚至 ARM 還推出了面積更大的 X1 核心,但是 A55 卻是萬年不變。
那么有人肯定疑惑了,為什么不直接把大核當成小核用,降低頻率不就可以了嗎?這樣可不可以呢?如果是電腦使用肯定是可以的,但是手機卻是不可以的,為什么呢?是因為成本嗎?
比如最新的 A78 的成本肯定很高,即使做成小核成本肯定也很高,但是這并不是 A78 不能做小核的原因,最重要是功耗,A78 的空載功耗可能比 A55 滿載都大,因為核心面積就不在一個級別,比如功耗最理想的 A53 的只有 0.17W,A55 多了 5% 左右,算下來也就是 0.18W,這還是在 28nm 工藝下的數據。
至于 A78 的能效不用說了,同頻性能絕對是甩 A55 幾條大街,翻車的 A57 同頻性能就已經是 A55 的 1.6 倍了,更不要說 A78 了,但是這個能效主要表現在高性能場景,當頻率不斷降低,即使降到 100MHz 了,性能幾乎也沒有了,但功耗還是會比 A55 高。
這樣一來,用大核做小核意義不大,反而會得不償失,因為大核和小核負責的工作就不同,因此先天設計思路就是兩個不同的方向,而軟件和系統也是針對于此進行優化,誰也不能替換誰。
大核主要是負責輸出性能,不能說不在意功耗,但相比小核心來說,沒有那么嚴格,而小核是能效核心,其主要作用就是省電,對于性能要求很低的場景讓它們來負責,比如待機狀態,或者 APP 的聯網,后臺執行等等,一些超低負載場景,越省電自然越好。
如果將小核換成性能核心,用起來當然沒有問題,但很明顯有些大材小用,而且會增加耗電,對于手機這樣的電子設備來說,性能雖然是前提,但省電才是最重要的,都是盡最大可能在性能滿足的前提下省電,因為續航才是最重要的,但家用電腦就沒有必要為這一點點功耗較勁了。
那么小核心可以省略嗎?當然不可以,雖然小核心對于性能和跑分來說聊勝于無小,但如果砍掉了小核心,體驗就會下降很多,因為沒有了小核心,那就意味著一些超低負載的場景也需要大核去負責,那么綜合下來功耗不降反而還會大幅增加。
其實這就好比一輛大卡車,即使這輛大卡車的發動機效率比小汽車高很多,但是大卡車肯定也是比小汽車更費油,把大卡車的發動機裝在小汽車上更沒有多大意義。
因此小核看起來像是打醬油的,但是卻又不能缺少,特別是對于手機這樣的便攜電子產品,小核心是十分必要的存在。不光是手機,就連英特爾和 AMD 也在思考推出大小核心組合的 X86 處理器,因為臺式機或許不在意續航,但輕薄筆記本很在意。
那么 A55 為何一直不更新呢?最主要原因還是功耗,因為小核心架構比較簡單,繼續更新很難保證功耗不再增加了,實際上 A53 已經把功耗做到極致了,而因為小核心負責的任務運算量很低,因此 A55 雖然用了很久了,但仍然綽綽有余。
當然這并不代表 A55 以后都不進行更新了,只是目前來看更新沒有多大必要,但到底是否更新的決定權還是在 ARM,據說 ARM 的 V9 指令集要來了,因此小核心是否更新,就等 ARM 這次指令集的升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