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字母榜”(ID:wujicaijing),作者:程杰,編輯:王靖,授權轉載發布。
在朋友圈曬打新快手的中簽通知,成了最新的凡爾賽方式。
2月4日港交所公告顯示,快手香港 IPO 定價為每股115港元,公司估計收取所得款項凈額約412.76億港元,這也即意味著IPO后快手市值將達到4724億港元,折合超六百億美元。快手-W(01024.HK)富途暗盤收漲193%,總市值近1.4萬億港元,此前快手暗盤交易一度漲逾250%,明日將正式登陸港交所。
從這個趨勢看,快手上市后市值可能將很快突破千億美元。
由于認購超額,公司將按回撥機制將香港 IPO 針對散戶發行的股份數量從913萬股增加到了2190萬股。針對機構投資者的發行數量則從最初的3.561億股減少到了3.433億股,機構股也得到了大約39倍的超額認購。
快手此前定價區間為每股105港元-115港元,最終高點定價與超額認購顯示出機構及散戶市場普遍看好快手估值與后續上漲空間。
據招股書顯示,快手實現的收入從2017年的83.4億元增至2018年的203億元,進一步增至2019年的391.2億元,從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九個月期間的273億元增至2020年9月30日止九個月期間的406.8億元,同比增長49%。
另一方面是持續擴大的虧損,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1—9月,快手凈虧損分別為200.45億元、124.29億元、196.52億元及973.71億元,對應的經調整EBITDA利潤分別為10億元、14億元、36億元及-45億元。
比較突出的是2020年快手商業化的情況,快手在招股書中稱虧損擴大主要是營銷、品牌和廣告推廣的開支增加所致,對應的平臺的經營性收入增長也很顯著。
尤其是外界普遍關注的電商業務方面在增長持續加速:2020年以來,快手電商GMV實現第一個1000億用了6個月,第二個1000億用了3個月,第三個1000億用了兩個月。
快手商業化的快慢之辨,不僅要看平臺營收,更多取決于平臺商業空間的增長情況。
快手自2016年才開始測試商業化,2017年開始信息流廣告公測,2018年10月宿華宣布快手將推出快手營銷平臺,快手商業化開始提速,而在這之前,快手的商業化流量不足10%,也就是說,在2018年僅有約10%的用戶可以在快手看到廣告。
因而,對快手商業化的評估有一個比較容易被忽視的時間節點,即到目前為止,快手商業化的主要增長僅僅來源于近兩年多的時間。
將快手看作一家成長型公司,是未來一段時間評估快手各項業務情況的基本出發點。
在招股書中,快手對融資款項的用途安排也能看出這種“又急又緩的節奏”:假設超額配售權不獲行使及發售價為每股110.00港元(目前定價115.00港元),35%用于增強及壯大生態系統;30%用于加強集團研發及技術能力;25%用于選擇性收購或投資與集團業務互補及符合其理念和增長策略的產品、服務及業務,尤其是內容、大眾娛樂和軟件方面;10%作為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這里的關鍵在于,快手計劃將絕大部分融資所得繼續投入到業務發展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生態系統”的提法。
快手聯合創始人程一笑有“天通苑張小龍”之稱,其產品在很多部分也顯示出很多類似微信的特性,如在商業化的謹慎推進,以及平臺對“生態系統”的看重。
再如,快手在技術支持及產品流量分配上也有很強的“普惠特征”:招股書顯示,快手上近40%的短視頻擁有超過100次的累計觀看次數,而內容創作者占快手應用上的平均月活躍用戶約26%。
這與抖音的“頭部繁榮”形成了巨大差異,用戶和創作者兩端之外,快手對商家類客戶的吸引力也在加強。
長期看,快手的商業化節奏將存在快與慢兩個節奏,在推動直播業務、電商增長上繼續加快,同時不以平臺營收作為主要考量,緩慢推進貨幣化率的提高。
A
首先來看業界普遍關注的電商部分。
截至2020年11月30日,快手電商GMV達到3326億元人民幣,已經超過2019年全年GMV的5倍。
但在營收數據方面,快手將電商歸入其他業務(包括電商業務、網絡游戲及其他增值服務),這塊業務實現營收僅20億元,反應了電商貨幣化率一直不高,甚至可以說很低。
電商是流量商業化的極致,看似是一個2C業務,其本質是2B業務的競爭——誰能爭取到商家,誰就能實現更長期的增長。
而對商家而言,既會看平臺電商流量的多少,更會考量流量成本。快手電商營銷中心負責人張一鵬在接受36氪采訪時曾表示:“我們是水大魚大的思路,把蛋糕做大,而不是競爭導向。”
在整個電商大盤增長乏力的背景下,快手2020年前11個月實現GMV3326億,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新興電商渠道之一。實際上,市場對近幾年電商市場的整體份額增長是過于樂觀的。
2020年淘寶直播GMV總體規模超過4000億元,不及市場之前預期5000億元,2020年微信小程序電商也沒有達到市場預計的2萬億元,但也實現了翻番增長超過1.6萬億元,很可能超過同期拼多多年度GMV。
然而,對比2019年拼多多全年GMV剛剛突破1萬億元,直播電商、小程序電商等新興電商模式的增長實際已經非常迅速且規模可觀。
淘寶直播GMV的增長多少來源于淘系電商內部的流量轉移,相對不好評估,而微信則是在將微信體系內的交易行為轉化為小程序交易額,應當還有不少增長空間。
對于快手,則是真正從無到有自建平臺內部電商交易體系(很長的一段時間快手主播賣貨主要是發生在微信內),這既顯示出快手內部更成熟且增長可觀的電商空間,也對的快手電商策略提出了挑戰,如何去構建差異化的電商渠道,增加對創作者、商戶的渠道價值?
2019年7月,快手宣布對自建電商抽傭從此前的1%提及到5%,對含有推廣傭金信息的商品(如淘寶聯盟、有贊、拼多多)收取推廣者實際所得傭金的50%。
看似傭金收取更多,但并未在營收中有所體現,對此快手向新京報回應,快手從自建的快手小店中獲得的通道費只有1%,其中還有六成需要支付給第三方支付工具,第三方電商平臺的通道費由第三方平臺收取。
“現階段快手電商的目標是建立規則、維護生態,重點不是盈利。”
而對傭金的分配,則體現出快手對商家生態的另一重思考,售賣優質商品的商家將拿到更多傭金,返還可高至100%甚至更高。“對于產品和服務跟不上的劣質商家,快手電商希望通過這種‘商戶成長獎勵金’機制進行淘汰。”(新京報)
這顯示出,在快速自建電商的同時,快手對商家的選擇也已經存在于商業分配中,這套體系保證了電商交易的增長能夠自然沉淀出更適合、善于在快手經營電商的商戶群體。
整個電商流量的基本特征是,商家會自然從流量價格高的平臺向流量價格低的平臺流動,快手電商生態建設的出發點既能對這種流動產生更及時的反饋,也能幫助快手迅速跟進商戶需求,做出更有效的政策調整。
B
另一方面,電商與品牌是密不可分的,信息流廣告的增長某種程度上能夠與電商業務形成協同效應。
比如,來自于用戶的信息流廣告數據反饋,可以給電商業務更直接的反饋,品類廣告點擊和品類商品消費是一體兩面的存在;同時,商家長期存在品牌廣告和效果廣告的需求,將在線營銷與電商增長更多聯系在一起,是內容平臺相較電商平臺的獨特優勢。
快手在2018年底開始加速推進在線營銷業務,整合了此前逐步完善的信息流廣告、作品推廣、粉絲頭條、快手話題標簽頁以及“快接單”等產品,搭建了完整的在線營銷產品體系。
對于廣告主而言,在線營銷已經不是單一產品展示形式的競爭,而是包含在展示、轉化、提效等多重考量的基礎上。
快手在線營銷目前的難點在于,廣告主的投放意愿尚有很大空間,這對其產品技術、銷售團隊的挑戰會更明顯,而電商業務的增長,有望給快手引入更多商戶、品牌資源,從而推進在線營銷業務的增長。
此外,直播增值業務作為快手商業化最成熟的一部分,仍然需要承擔很多營收要求。直播增值業務不僅關系著快手的營收(規模大、利潤高),還關系著快手內容體系的良性發展——付費,從來是檢驗用戶、創作者這個內容生態的最高標準。
直播業務是快手商業的基本盤,利潤率也足夠高。
雖然直播業務是快手的主要收入來源,隨著快手營收多元化,直播業務規模占總收入的比重總體呈現下降態勢,從2017年的95.3%下降至2019年的80.4%,到2020年上半年出現了下降至68.5%。
快手起于“下沉市場”,很長一段時間,快手上最貴的禮物僅為30元。直到2017年底,快手更新了禮物體系,其單個禮物最高價值為2888快幣(288元)的穿云箭。
在直播打賞這個商業模式中,秀場直播普遍構建的是一套包括公會、主播、排位賽、嘉年華等活動在內的商業體系,以提高單用戶付費值為目標。
快手招股書披露,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其直播平均月付費用戶從去年4850萬增長至5810萬。每月直播付費用戶平均收入從去年53.4元降至47.6元。
這一方面顯示出,快手直播業務的增值重點在于付費群體規模上,而非僅針對單用戶付費額運營。
在直播電商方面,地方政策的利好則更多,下沉區域的電商化與快手電商的步調正逐步協調起來,同時與內容、在線營銷結合推進平臺的整體商業化能力。
C
在過去的一年,除去電商業務增長迅猛,快手面臨的長期業務增長需要從快手之外去尋找。
快手招股書明確提及,上市融資額的25%將用于選擇性收購或投資與集團業務互補及符合其理念和增長策略的產品、服務及業務,尤其是內容、大眾娛樂和軟件方面。
(天眼查)
天眼查顯示,快手在過去的2020年參與的投資事件達13期,其中對游戲、文娛傳媒、以及人工智能等內容與技術兩個層面是快手投資的重點。
2018年B站上市,同年快手收購A站,對A站這個二次元社區的維護一度被視為快手拓展新群體的重點。
收購A站后,快手對A站的投入放在了核心二次元番劇采購和社區維護上。A站采購的《瑞克和莫蒂》四季播放均破億,過去的2020年,還新增《達爾文游戲》《租借女友》《富豪刑警》三部播放破億的番劇。
A站總經理兼快手二次元垂直類負責人文旻曾對刺猬公社表示,收購A站后快手逐步升級了A站整體的產品、技術、服務、內容。
核心技術與內容生態的補齊成為A站業務增長的關鍵,快手對外并購的案例也可以幫助自身實現產品能力與資本項目上的擴張,成長為一家多元業務型公司。
平臺貨幣化率的提升的“慢”,恰恰反應了快手在業務投入上的重視,則已反應在相關業務增長的“快”之上。
2019年,我在采訪相關MCN公司之際,大多數MCN普遍反應的問題是“搞不明白快手平臺的內容邏輯和商業化”,因此有些望而生畏,而在過去的兩年間,快手對有更優質創作能力的機構投入了更多支持,后者也為快手豐富內容供給、提高商業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快手畢竟是一個內容平臺,要更多權衡用戶體驗,同時還要構建商業生態,快、慢節奏如何切換,是看待快手這家公司如何走向成熟的重要視角。
快手生態系統壯大后,發售定價的六百億美元或許也只是一個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