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鹿鳴財經(ID:luminglab),作者:建東,授權轉載發布。
剛下飛機的知乎,奔向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賽道——視頻。視頻與知乎擅長的問答似乎有著天然的矛盾,問答注重回答的有效信息,回答者恨不得將結論寫在第一行,但視頻是一個信息效率不那么高的媒介,優勢在精而不在快。
如此破壁,意欲何為?
如何評價知乎的解釋類視頻?
謝邀。其實知乎視頻化并非是在2020年才有動靜,早在2018年,知乎就曾內測過短視頻App“即影”,但沒多久就關閉了。
“過去視頻打來打去無非就是流量模式,一頭買流量,一頭買創作者。知乎把好的圖文內容轉化成視頻內容這條路,希望能夠給視頻行業帶來不一樣的內容和打法。”知乎副總裁張榮樂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曾表示。
提到這不一樣的打法,就不得不提到“海鹽計劃”。海鹽計劃是一個知乎面向視頻創作者的激勵計劃,除了必不可少的5億現金激勵、百億流量扶持外,更吸引眼球的是簽約機會與創作者學院。
這意味著許多以創作為副業的作者們,有機會將此轉成主業,可以在自己所熱愛的賽道策馬奔騰。為了進一步提高創作者的積極性,降低視頻創作門檻,海鹽計劃還配套生成了圖文轉視頻的工具,該工具可通過創作者提供的文字材料,自動配以與內容相對應的圖片和動圖,形成視頻。同時,該工具備一鍵配音功能,可根據文字內容進行配音,并自動校準。
該工具的作用不容小覷。張榮樂認為,知乎的特長在于專業解讀和深度討論。
“熱點事件的第一落點往往是微博,第二落點的深度討論,基本上都發生在知乎。通過視頻工具,長文本很快就可以轉化成視頻。”
張榮樂舉了個例子,“此前日本發生新的疫情,我們的圖文在兩個小時內,就可以產出視頻。熱點面前,唯快不破。”疫情期間回形針的代表作《關于新冠病毒的一切》在知乎上表現頗為優異,播放量超過520萬。
一言以蔽之,一切皆可視頻化。
但如果視頻化只是將文字進行二次創作,那它的想象空間就實在太局限了。尤其是在占盡后發劣勢的起步時間下,必須短期內形成特色,快速出擊。顯然,知乎的特色最順理成章的內容類型是知識解答類。
在各大視頻平臺上,打著知識類視頻傳播的內容不在少數,但其中魚龍混雜,摻雜了大量的偽知識、生活經驗,一些觀點無確鑿的事實、無嚴謹的論據,完全靠煽情講道理,技術含量為零,純粹就是打著科學的名號干迷信的事。這是知乎最容易用其豐富的經驗以正視聽、降維打擊的機會,甚至可以重新定義知識類視頻的品質。
比如“解釋類”視頻,不僅契合大多知乎用戶的視頻制作形式。相對傳統的視頻形式,也不再以視頻畫面為主,而是以文字稿為主,配以相應文字或者動圖,其內容主體仍為文字。
第一個打響的IP,是粉絲數已達近300萬的張佳瑋。張佳瑋擅長文學、籃球領域,他知識儲備非常豐富,觀點常常另辟蹊徑,是再適合不過的知識科普達人。張佳瑋曾經在知乎分享超過3600個問題,在疫情期間,張佳瑋有了大量的空閑時間,這也催生了他用視頻來講內容的念頭。
張佳瑋發現,“相比圖文,視頻也有很大的優勢——文字需要描摹很久的場面,視頻用一個畫面就能解決;文字勉力營造的氛圍,視頻一段音樂也能解決。”于是這種再創作大大豐富了他內容的維度,一篇關于《木蘭辭》的文章,播放量很快突破200萬。
翹囤奶爸則選擇了育兒路線,用每天4個小時的時間講解初為人父的經驗和反思。育兒內容的視頻化要比純粹的理論說教有著更勝的親和力,孩子的即興反應也為教育方法的是否有效增添了明鏡,這讓翹囤奶爸找到了做內容的價值,為了提升質量,3分鐘的內容都恨不得重復幾十次,甚至拍2個小時。這樣的精益求精也反映出了他對培養孩子的耐心和細致。
知乎與其它平臺的顯著不同,是這里的用戶呈現出高學歷、高收入等特性。很多平臺的科普賬戶為了深入簡出不得不走軟科普路線,但在知乎平臺上,關于新冠疫情的病毒分析、如何區分跑得多不等于體能好等硬核科普內容,同樣取得了非常好的播放成績。這些內容既符合知乎一貫的內容調性,又是適于視頻化包裝的內容。
自2020年10月知乎“海鹽計劃”上線后,視頻內容量和活躍視頻答主增長近3倍。知乎每天上傳視頻中,80%以上為1分鐘以上的中視頻;知乎各領域頭部答主如張佳瑋、李雷、錢程、喪心病狂劉老濕、叔貴 K等也開始在知乎創作視頻,人均獲得千萬級別以上視頻播放。
這些實打實的關注度也吸引了更多有實力的作者。比如今年大火的樂隊“五條人”,“五條人”的代表作是《問題出現我再告訴大家》,現在問題一個接一個地出現了。此外還有全網知名視頻創作者“老飯骨”、“手工耿”等等,他們的到來不僅擴寬了知識品類的賽道,也為他們創造了新的表達語境。“老飯骨”入駐1個月內就漲粉20多萬。
知乎布局視頻線的棋有多大?
先說結論,野心確實不小。無論是大V還是普通用戶生產視頻內容都算廣義上的UGC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意即用戶生成內容),而知乎對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指專業生產內容)的想象熱情同樣高漲。
一個標志性的事件是1月29日“答案奇遇夜”大型晚會,這是知乎成立十周年以來的第一場大型晚會。
互聯網公司做晚會并不稀奇,但知乎此舉的意義是要把回答內容的風潮轉向視頻化,甚至可以說,這是一次解說知識類視頻的集中薈萃展示。
該晚會同樣可謂明星薈萃,主持人馬東、歐陽娜娜,嘉賓包括德云社、李雪琴、王源、毛不易等年輕人非常喜愛的角色。
知乎答主現場作答,“吃一小勺大腸桿菌會怎樣?”“吃一小勺星云會怎樣?”等知乎宇宙熱門話題。
《流浪地球》的主演之一李光潔也帶來了以《漫游者》為主題的演講,分別從災難科幻、探索科幻、暢想科幻三個維度,講述想象力對人類發展的重要影響。最后他以康德的一句話總結,“世界上又兩樣東西能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事我們心中崇高的到的標準,另一件事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這般格局和這樣的晚會形式都非常罕見。這再次強化了知乎的核心印象:情懷、理性與關照。換作用戶視角來說,就是:與我有關、讓我感動、對我有用。
而這三點恰好都是視頻可以承載的,這既是一個視頻能否有良好的傳播力的關鍵,也必將成為知乎視頻社區能否產生良好影響力的關鍵。
知乎不僅用該晚會塑造了視頻化的Aha moment高光時刻,還迅速鋪開了懸疑劇、科幻劇等衍生IP。
如由知乎出品、昆薇文化聯合出品的12集超級懸疑短劇《第四審訊室》,既聚焦于案件的跌宕起伏,也透視每個人嫌疑人的內心世界,在知乎的加持下影片似乎更多了一些科普的意味。而由知名演員李光潔主演的科幻劇《寒梅工程2021》,則涵蓋著“阿爾法常數”“等離子體”等概念,含乎量非常之高。此外還有懸疑短劇《噓!看手機》等都將在2021年亮相。
不難看出,知乎做視頻IP的一大特性就是“燒腦”,讓求知者換個方式求知。如果說知乎長期是根據問題來制作答案,現在知乎要主動創造更多的問題。
晚會、自制劇、科幻片雖然并不能在前期維持高頻的更新狀態,但都彰顯著知乎對于視頻賽道的野心和想象空間。并且知乎形成了內容生產的一體化,來自鹽選專欄的故事經過孵化、取得流量,再包裝成視頻制作宣發,這是一塊完整的商業版圖。答主的權益也將在此過程中得到滿足。
如張榮樂所言:“我們認為整個視頻的邊際效應會比圖文內容好一些,它的增長空間其實會很大。視頻內容是社區里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可以滿足社區里用戶沒有被滿足的一部分需求,整個用戶量就會更大,這無論是對于創作者的變現,還是整個公司的變現來說,肯定是更有價值的。”
進入知乎視頻宇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嚴格來講,現在的知乎視頻宇宙還處在剛剛大爆炸的階段,但我們不妨一展前景。
所謂視頻宇宙,指的是視頻內容能彼此形成生態,大的IP與小的IP就像恒星與行星一般構成系統和矩陣。在這過程中,創造知乎自己單位的時間與空間。
知乎曾經舉辦真實故事大賽,其中的佼佼者將獲得鹽選專欄的連載機會,在此基礎上,更有影視改編機會。這就是一個恒星系統的誕生。
只要人們對故事仍有好奇,仍在燒腦地琢磨,講故事的人就可以一直講下去。
但知乎的宇宙系統并不是一個與世隔絕的獨立機制,就像宇宙有蟲洞一般與另外的宇宙相連。可以觀察到,知乎目前可謂傾全公司之力鋪展視頻業務,張榮樂更是預測到未來5到10年都是視頻的時代。
在國內大火的視頻app,其背后都有著相應的社區氛圍。比如,B站以年輕人、二次元為主,西瓜視頻以農林牧副漁等下沉市場為主,知乎這個宇宙要爆炸出怎樣的花火仍可期冀,目前來看畫風仍偏“佛系”,在社區運營中體現出自然沉淀的狀態。
李光潔在知乎回答了關于概念片《寒梅工程2021》的問題,其中有一句:“片中這些埋藏在被觀察者身上的細節,能拼出一個藏滿懸念的世界觀。”這話雖然點評的是電影,但句中人又何嘗不是知乎自己呢?
知乎對用戶心智的把握和引領作用在國內社區里被視為典范,如果知乎視頻最終可以建造出一個成熟的宇宙,那這宇宙里的每一個星塵都是好奇而求知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