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威鋒網
4G 的普及催生了移動互聯網這棵參天大樹,你不得不承認,絕大部分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的生活里,手機成為了近乎空氣和水一般的存在。如今走在路上看手機的人無處不在,甚至很多都還是學生。其實學生擁有自己的手機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甚至有很多學生把手機帶到了課堂上。
雖然部分學生能夠利用手機的互聯網功能去查詢一些學習資料,來達到提升學習效率的目的。但家長們總是擔心他們會被手機的娛樂功能影響,從而無心聽講。從網上的評論來看,大多數家長都認為手機對于孩子的學習只能起到負作用。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該通知要求,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確有需求的,須經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后應將手機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另外老師不得使用手機布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
這一通知一時間可謂是激起了 " 千層浪 ",大部分網友表示支持,也有部分網友表示質疑,認為這并不現實。小雷個人認為教育部的這一做法是正確的,應該得到社會和學校的大力支持。我們絕不能高估學生自己的自制力,也不要低估手機的誘惑力。
手機上癮,不光是學生的錯
據相關統計機構調查顯示,目前國內有近 88% 的家長為孩子購買了手機,其中 1-3 年級學生占比 10%,4-6 年級學生占比 30%,初中生擁有手機的比重為 70%。除開社會因素外,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如今的家長自己懶得去帶小孩子,讓他們去學會使用手機,這樣一來就能夠解放自己的時間。手機中的小小世界,也可以視作是孩子為封閉自我而選擇的另一個世界,而讓孩子選擇封閉和沉迷的,可能因為親子之間的非理性溝通。
對于中小學生來說,相比起枯燥的學習生活,手機是他們釋放自己、舒緩壓力的一個主要方式。手機中各式各樣的娛樂功能,讓不少成年人都會沉迷其中,更別說自制力更差的中小學生群體。另外網絡上流行的歌曲、明星、影視劇等話題也會成為中小學生課余時間的討論對象,經常看手機可以和同齡人有更多的話題,避免自己被 " 排斥 "。
另外疫情的爆發將人們拘束在家中,為了孩子,不少家長不得不為孩子添置了大量的電子設備供其使用學習。根據外知名統計機構 Canalys 數據統計,在 2020 年 Q2 季度全球平板銷量比去年同期大幅上漲 26%。足見有多少家長為孩子購買了用于學習的平板電腦設備,這也為部分學生接觸網絡并沉迷其中埋下伏筆。
其實不能全怪學生和家長,老師頻繁使用手機布置作業的操作也多多少少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習慣,可能老師會認為,這樣做是與時俱進,再也不用擔心孩子玩手機,通過這種 APP 做作業的方式,讓學習又新鮮又有趣,孩子也喜歡玩手機,這樣孩子拿到手機后,就很樂意的去做作業,促進孩子的學習興趣提高。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除了前文提到的自制力低,容易沉迷手機外這一個弊端外,還有可能會讓學生建立起錯誤的學習觀念。在網絡十分發達的情況下,不少學生都會通過百度或是一些搜題 APP 去查詢答案,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依賴,對后續的學習氛圍產生不良影響。
那么就有些讀者會心生疑問,既然如此為何學校的老師這么喜歡在微信或是一些 APP 上布置作業呢?純粹是為了偷懶降低負擔嗎?其實不然,不少老師曾針對這一話題在網絡上發表了自己的意見,表示經常會有部分學生忘記自己的作業內容甚至故意隱瞞今天的作業內容,最后背鍋的仍是老師自己,最終不得不采用微信群通告的方式。
通過微信布置家庭作業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仍有不少家長認為這是老師為了降低自己的負擔而想出的方法,至于誰對誰錯很難去評判。
禁止手機,學習變好?
首先對于學生來說,禁止攜帶手機進入校園后自然會引起部分學生的不滿,畢竟手機是他們的娛樂手段之一,在短期之內可能很難習慣沒有手機的生活。但從長遠看來,利大于弊,至于家長擔心的聯絡問題,未來將有其他產品代替手機,去承擔家校溝通的職能,比如具備溝通功能的電子班牌、具備通話功能的智能手表或電子學生證等。
而對于老師來說,禁止使用手機或 APP 布置作業多多少少也會影響到老師的工作效率,他們為此需要更加頻繁地抄寫板書、手動批改作業以及解決學生與家長的通話需求。
這一政策的出臺也代表教育主管部門的思路轉變,之前教育主管部門是將手機學習作為新興事物,對于手機在學校的使用是以正向引導和適度管控為主,而現在則是明令禁止。隨著主管部門對于教育信息化產品的理解愈加成熟,對于那些利弊共存、處于模糊地帶的產品入校,比如學習平板等電子產品,會管控得更加嚴格。
一刀切不可取
禁止學生攜帶手機進入校園的初衷和出發點都是好的,但實現起來估計就沒那么容易,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久而久之就會變成一個 " 貓和老鼠 " 的游戲、學生與學校之間的博弈和較量。折騰來折騰去,政策就變味了。這事早就該管,但怎么管一直是一個問題。教育的終極目的是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養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助力孩子一生的進步和發展,而不是通過各種政策去強制學生學習,很容易出現物極必反的情況。
當然智能手機也并非完全是 " 洪水猛獸 ",作為互聯網時代所誕生的產品,它自然有它的作用。如果學生可以用手機去了解一些正能量的新聞報道,查閱一些課堂上沒有弄懂的知識,那么手機對于學生來說就是一個好的 " 小伙伴 "。
最后,小雷覺得家長和社會需要得正確引導學生使用手機,養成合理的手機使用習慣,是一項長期性的過程,需要家長以身作則,有耐心的慢慢引導。同時對手機上某些不良內容的監管,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使用手機的氛圍。如果只是單純地一刀切,是改變不了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