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Tech星球(ID:tech618),作者:賈寧宇,授權轉載發布。
20天內,火上熱搜的“合成大西瓜”小游戲狂攬640萬用戶,卻也有160萬以上的用戶疑似被“割韭菜”。
在北京從事互聯網行業的櫻桃,便是在朋友的安利下,體驗了火爆全網的小游戲“合成大西瓜”,這款游戲讓她迅速著迷:碰撞、合成,玩法簡單,卻上癮,也讓她交了智商稅。
從最開始挑戰成績僅為400分,到最后最高沖到1400分,櫻桃玩的不亦樂乎。如果不是后來碰到了游戲右上角的一個禮物圖標,她倒覺得這個游戲還是挺有意思。
當時這個禮物圖標彈出的抽獎頁面,櫻桃也沒太在意,但看到可以獲取100元話費就點了“繼續”,領獎中還被扣費19.9元。
盡管通過微信支付退回了款,櫻桃也再沒打開過這個小游戲,櫻桃對Tech星球表示,“以后類似小游戲我也不會玩了,影響心情?!闭`以為自己免費得到100元話費,卻被騙了20塊錢,櫻桃都不好意思提及此事。
櫻桃只是千千萬萬個小游戲背后想要圍獵的“獵物”之一。幸運的是,她主動維權,錢被退回來,但在合成大西瓜的游戲撤下“禮物”之前,已經有近200萬用戶付過款,而承諾的聯通流量包,手機“靚號”以及160多萬用戶中獎的100元話費等獎品,卻大多沒有落實,微博上很多玩家反映自己成了那根“韭菜”。
小游戲割韭菜套路大揭秘
“合成大西瓜”玩法非常簡單,類似于“2048+俄羅斯方塊”。上手門檻低+有挑戰性的進階之路,讓這款游戲“病毒”似的流行開來。游戲是好游戲,但是盈利模式正不正規,就值得探討。
由于在“合成大西瓜”獲得話費的中獎用戶,會被要求下載一款名為“全球公爵黑卡”,但是多數用戶卻沒在這款App中獲得100元話費,割韭菜的套路顯露出來。其實不僅“合成大西瓜”,大多數小游戲的盈利方式,都是“坑了玩家就溜”的套路,Tech星球總結了小游戲最常見的“割韭菜”模式。
1、中大獎誘惑玩家充錢
小游戲中的廣告不再單純,經常性的中大獎玩法就暗藏貓膩。
《合成大西瓜》就是憑借誘導性的廣告,讓超160萬人在玩游戲時,領取了游戲界面彈出的帶有“100手機話費券”。Tech星球發現,這類誘惑性的廣告并不僅僅存在于《合成大西瓜》這一款游戲當中,在其他的小游戲中比比皆是。
Tech星球在Ohayoo平臺體驗了一款名為《翻滾吧筋斗云》的小游戲App,這款App內存在不少的游戲廣告,但都還比較正規,用戶可以直接下載體驗。
但接下來,當筆者點擊其中一則《全民來找茬》的游戲廣告后,發現該游戲中的廣告相比于第一款會更多,其中存在著一則帶有“原價299元,如今限時16.9元領100元話費,名額僅剩4.56%”的中獎廣告語,而且網頁上還帶有“移動回饋”等官方字樣的標題,讓不少人信以為真。
這樣誘導性的廣告語不免讓人心動,通過仔細閱讀活動規則,可以發現該筆話費需要在愷撒App內進行領取,并且話費也不是一次性到賬,而是按月返還,但即便如此,也比較劃算。于是對該筆訂單進行了支付,并按其要求去下載愷撒App,但最終找遍了整個App,也沒有辦法獲得100元話費。
許多網友因此去網上投訴并要求退款,但都無疾而終,由于受騙金額較小,所以絕大部分用戶都權當交了次學費。
需要注意的是,該則廣告左下方可以看見帶有字節跳動廣告服務平臺“穿山甲”的Logo,這意味著眾多誘惑性廣告的出現,不單單是割韭菜方利用了部分人貪便宜的心理,同時也存在著大平臺對廣告的審核不嚴格的情形,多種因素導致了虛假廣告的盛行。
2、提現環節連環挖坑
在中獎的誘惑外,還有不少小游戲直接給錢,但提現的過程,幾乎就是大型“耍猴現場”。
這幾年流行的“陽光金幣屋”、“歡樂養豬場”、“歡樂搖錢樹”等小游戲就是如此。網友“雪中飛”就曾玩過這幾款游戲,其中“陽光金幣屋”小游戲明確設置了75元的提現門檻,這讓他非常有動力升級。
一開始很容易就賺到三四十元,那時候“抽獎給一千金幣相當于一塊錢”??墒峭嬷嬷桶l現,不僅抽獎沒了,每日任務給的金幣也開始變少,一次就給十幾個金幣,相當于幾分錢。“離你提現的額度還差十五塊錢的話,你可能還要玩半年?!?/p>
堅強的雪中飛,最終在歡樂搖錢樹這款小游戲中,積攢了提現門檻的七十五萬金幣。就在其提現的最后環節,突然游戲彈出新要求,需要拉五個人頭,每個人頭玩夠三十萬金幣才可以提現,這讓他徹底無奈了。
玩過幾個能夠賺錢的小游戲后,雪中飛總結了這些小游戲的套路,都是不斷增加升級難度,不斷設置新的提現要求,不會輕易給到用戶提現資金。
3、99%誤點廣告的幾率
還有些小游戲,不叫你充話費,也不在提現環節玩貓膩,一天真能賺十塊八塊錢,但這些游戲的賺錢方式也有些“無賴”。
網上有個名為《我的逆襲人生》的小游戲,這個游戲玩法非常簡單,玩家只需在其中蓋個樓,娶個媳婦,生個娃,就像體驗虛擬人生。游戲中分有金幣和紅包兩種虛擬資產,金幣用來蓋樓,紅包就用來提現。這個游戲沒有設置體現額度,但是設置了簽到天數的要求。
而據經常研究小游戲賺錢的阿達說:“這款游戲廣告誤點率為99%,動不動就要你下載個App?!倍袁F在App的獲客成本看,送用戶賺取點傭金也是值得的玩法。
但阿達也提到,在這款小游戲中,剛開始一天甚至能賺30元,后面開始就賺的少了,自己成了廣告商眼中的CPC(按點擊付費)。
以上三種模式,是小游戲常見的割韭菜套路。當然,小游戲中還有更多的貓膩,灰色盈利的手段也有很多。
小游戲緣何成“割韭菜”重災區?
在探究《合成大西瓜》小游戲背后的比翼互動公司后,發現這家公司有800多款小游戲,最火的“合成大西瓜”玩家數達到了640多萬,“睡蓮”小游戲玩家數達到了98萬,“珠連必合”玩家數達到了71萬。
這些游戲幾乎都采用的H5網頁模式,沒有做App或者小程序,而這點也決定了小游戲的盈利模式,幾乎只能依賴品控不嚴的廣告。
因為,要知道整個2020年,廣電總局只頒發了1316個游戲版號,騰訊和網易等大廠都為新游戲的版號爭奪,這些小游戲自然很難拿到正規游戲版號,也就無法展開游戲內充值等正規盈利模式。
當然,這些小游戲也大都不愿意走正規渠道發行,采用上癮機制下的玩家裂變模式,不僅省去宣發費,還能避免被渠道商拿去大部分抽成。畢竟以微信小游戲公布的行業內分成比例看,安卓內購的結算比例也達到了6:4,廣告結算分成比例也達到了5:5。
很多游戲開發商并不想分享收益,而且小游戲能不能火過三天還不知道,盡快變現才是硬道理。所以,很多灰色盈利手段就被安排上,大多數付費用戶投訴也沒有門路維權。
無門檻廣撒網撈魚
“合成大西瓜”火了之后,不少有變種已經出現。Tech星球在搜索后發現,已經衍生出了眾多玩法和名字類似的游戲。
由于《合成大西瓜》的源代碼已經在GitHub上開源,行業開發人員只需簡單修改代碼和UI,就能開發出不同的游戲,于是合成芝麻(合成大西瓜的逆向玩法)、合成奧特曼等變種小游戲瞬間出現。
有行業人士披露,目前有廣告的《合成大西瓜》就是游戲公司自己修改后的版本。制作無成本,爆火靠運氣,割韭菜靠幾率,如果賭中就能發財,這是那些小游戲愿意鉆空子的核心原因。
實際上,小游戲的發行也在正規化。在微信10周年大會上,微信小游戲走過3年后,已經有多款產品累計流水過億,累計用戶數也超過了10億。而抖音2018年推出的休閑游戲平臺“Ohayoo”至今已發行了150余款游戲,月活躍用戶超過了8000萬,下載量也突破了8億。
只是面對利益驅使和習慣了白嫖的市場環境下,不少企業不愿意走平臺渠道,也不愿意開發3A游戲獨立發行。急功近利的游戲市場環境,催生出的割韭菜小游戲還會涌現。